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项是

A、上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片写词人望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的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相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的赋予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项是
[     ]
A、上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片写词人望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的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想通不受时空相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在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                                                                                  
(2)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的赋予哲理的词句是:                                                                          。
(3)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项是
[     ]
A.上片写词人把酒问青天,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片写词人望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的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想通不受时空相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三语文同步讲解与测试 题型:008

判断正误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即出自他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告子》

(    )

(3)我国古代诗歌有律诗和绝句之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律诗,《望天门山》是绝句。

(    )

(4)“丙辰中秋”的“丙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习惯上称为干支纪年法。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08

判断正误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即出自他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告子》

(    )

3)我国古代诗歌有律诗和绝句之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律诗,《望天门山》是绝句。

(    )

4)“丙辰中秋”的“丙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习惯上称为干支纪年法。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
  ①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代表,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他们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文化人格不同,苏词和辛词在人生境界、精神意蕴、词作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其作品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性和美感,易于引起欣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其作品具有浓烈的个性色彩和现实精神。
  ②苏词与辛词人生境界的不同主要源 自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
  ③苏轼志向远大,但仕途坎坷,屡遭摧残,长期徘徊于生命的边缘。政治斗争的阴暗、险恶,使苏轼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于是他不再执著于在现实中确认自我的社会角色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儒家的入世之志与道家的旷达圆满地融合在一起。辛弃疾是一个失去家园的人,他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雪洗国耻,恢复失地,拯救民族危亡是其不灭的理想与毕生的追求。对他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觉担负起救世济民的神圣职责,即使受到压制,也始终不言放弃。在他看来,人生的价值即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因此,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
  ④苏词与辛词的精神意蕴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理想追求不同。
  ⑤苏词呈现的是生命体验,主要表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轼超然物外,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将积极入世和超越世俗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这些在士大夫心灵上相互纠缠的矛盾,构建了自己审美化的人生观。辛词呈现的是人生体验,主要表现的是功利境界。辛弃疾不可能像苏轼那样以旷达的胸襟、超然的态度来追求精神的自由。他是一个勇敢、坚定的抗金英雄,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纵横疆场、荡平敌寇、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南归后他却被大材小用,他的智谋韬略和爱国之心都被统治者忽视了。
  ⑥苏词与辛词词作风格的不同主要源自他们的人生体验不同。
  ⑦同为豪放派词人,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人生体验的再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人中秋把酒,以一颗自由的心灵和月亮对话,其把酒问月既是对人生和宇宙本体的深层叩问,也是对自由精神空间的寻觅。苏轼既不 执著于现实,也不脱离尘世,只是走向内心。在他看来,生活并不完美,人生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只要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生活,就能催生出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坚信美好的祝愿总能够给人送去温馨的慰藉,使心灵获得一份难得的静谧。
  ⑧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人生体验的生动写照。“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清秋时节,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土,触景伤情,满目凄然。晚秋的落日?失群的孤雁?残破的山河?危殆的国势,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光阴虚度、壮志未酬慨叹……种种愁绪无法排遣,只能借拍遍栏杆来发泄徒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激愤。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所引发的情感波澜与知音难觅的悲凉交融,酝酿出强烈的精神震撼力。因此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就成为辛词的重要内容。(选文有改动)
1.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文拟一个题目(不超过11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第⑤段,说说“超功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默写题

诗文默写填空。
(1)孔子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教育弟子君子在面对危难时依然不屈,而诗人刘桢在《赠从弟》中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似的劝勉。
(2)面对离别,你可以选择像高适在《别董大》时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样豁达,也可以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乐观;也可以若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般充满美好期望。
(3)一些地名常常会因为与我们心境或经历有关而引发我们相似的联想,比如庞统在“落风坡”的悲伤源于自己的道号叫“风雏”,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渡海时也因地名而感慨横生、一语双关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5)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根据提示填空。(8分)

(1)与君离别意,                           

(2)                    ,草色遥看近却无。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

      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1.       请调动你的积累,写一联蕴含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默写题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2)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5)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舍生取义的气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这两句正体现了这种气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2)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5)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舍生取义的气节,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这两句正体现了这种气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默写

根据提示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5)请调动你的积累,写一联蕴含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