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趋之如归(追赶) 猝不及防(突然,出乎意料) B、望洋兴叹(发出) 言简意赅(完备) C、萍水相逢(浮萍) 趾高气扬(脚) D、煞费苦心(极,很) 风尘仆仆(比喻旅途辛苦)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C.转见于色(神情) | D.望阶趋席(奔向) |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众人即承响而回挟天子而令诸侯 |
B.于是审其量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
C.王之恐状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分)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4..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教育集团九年级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C.转见于色(神情) |
D.望阶趋席(奔向) |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众人即承响而回挟天子而令诸侯 |
B.于是审其量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
C.王之恐状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分)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4..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C.转见于色(神情) | D.望阶趋席(奔向) |
A.众人即承响而回挟天子而令诸侯 |
B.于是审其量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
C.王之恐状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C.转见于色(神情) | D.望阶趋席(奔向) |
A.众人即承响而回挟天子而令诸侯 |
B.于是审其量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
C.王之恐状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