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行使拒绝权》(有删节),回答1—7题
毕淑敏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的味道,并不可口。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忧郁的惆怅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因为惧怕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了拒绝。
在人生所有的决定里,拒绝是属于破坏而难以弥补的粉碎性行为。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拒绝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
然而拒绝一旦作出,就像打破了的牛奶杯,再不会复原。它凝固在我们的脚步里,无论正确与否,都不必原地长久停留。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你把所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拒绝掉,时间就像湿毛巾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拧出来了。
当你发现生活中蕴涵着太多的苦恼,已经迫近一个人能够忍受的极限,情绪面临崩溃的边缘时,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也许会发现,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怕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一柄巨大的梳子,快速地理顺了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当你被陀螺般旋转的日子搅得耳鸣目眩,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时候,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萎的童心,感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拒绝犹如断臂,带有旧情不再的痛楚。
拒绝犹如狂飚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1.作者在文中对“拒绝”一词作了准确解释, “拒绝”是什么?
2.作者认为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是因为什么原因?
3.“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
4.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行拒绝?
5.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拒绝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6.文章列举了尝试拒绝的哪四大好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7.既然拒绝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作者认为该怎样做?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行使拒绝权》(有删节),回答下题
毕淑敏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的味道,并不可口。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忧郁的惆怅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因为惧怕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了拒绝。
在人生所有的决定里,拒绝是属于破坏而难以弥补的粉碎性行为。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拒绝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
然而拒绝一旦作出,就像打破了的牛奶杯,再不会复原。它凝固在我们的脚步里,无论正确与否,都不必原地长久停留。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你把所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拒绝掉,时间就像湿毛巾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拧出来了。
当你发现生活中蕴涵着太多的苦恼,已经迫近一个人能够忍受的极限,情绪面临崩溃的边缘时,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也许会发现,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怕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一柄巨大的梳子,快速地理顺了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当你被陀螺般旋转的日子搅得耳鸣目眩,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时候,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萎的童心,感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拒绝犹如断臂,带有旧情不再的痛楚。
拒绝犹如狂飚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1.作者在文中对“拒绝”一词作了准确解释,“拒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是因为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行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拒绝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列举了尝试拒绝的哪四大好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既然拒绝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作者认为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孩子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乙文】 一次单元测验后的第二天早读,乌兰老师把我叫出教室。平日她脸上的笑容不见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好像要看透我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我隐约地感到什么,慌恐地低下了头。乌兰老师缓慢而又严肃地说:“康宁,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吧?”我本能的点点头,又摇摇头,不敢说话。“好,等你想通后再来找我谈谈吧。”我的心剧烈地收缩了一下:老师知道了那件事?望着老师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呆住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乱糟糟的;原来,测验前,我为了取得好成绩,向别班的同学问了考题。早上,老师问我时我本想向老师和盘托出,却又怕失去老师对我的信任。我真后悔呀!这时乌兰老师那亲切的笑容又浮现在我脑海里,她似乎在鼓励我: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爬起来写检查。
第二天,我带着检查来到乌兰老师办公室,作好了一切挨克的准备,可心里还是咚咚地打着鼓。乌兰老师对于我的到来并未感到意外,看完检查后,她语重心长的说道:“康宁,真正的成绩要靠自己付出代价去取得,这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呀!”听了这话,我再也忍不住了,羞愧的泪水夺眶而出。乌兰老师慈爱地为我擦去了泪水,再一次叮咛我:“康宁,牢牢地记住这次教训吧!”的确,这个教训会令我终生难忘。我的心十分沉重,悄声走出了办公室。在回头关门的一刹那,我看到乌兰老师正在深情地望着我。
上操时,乌兰老师递给我一张纸条,眼里充满了关注与鼓励。我忐忑不安地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康宁,我相信从此你会更进步,更成熟,你会明白成绩本身的意义……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你,认为你是一个好孩子……”看到这里,我的眼睛再一次润湿了。我用颤抖的双手把这张充满爱与信任的纸条紧紧地贴在胸前。
在我泪水模糊的眼前,又出现了乌兰老师那慈母般亲切的笑容……
1.甲、乙两文的体裁都是 文,内容都是写 。
2.甲文通过五件事的简洁 ,乙文通过对一件事的详细 ,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沉的感情。
3.请各用五个短语概括甲文每件事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乙文一件事的大意。
甲文:① ② ③
④ ⑤
乙文: 。
4.甲文中前四件事写 ,第五件事写 ;前四件事和第五件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 。为什么?答: 。
5.乙文中的一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局是 。
6.甲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一句中“狡猾”的意思是:( )
A.诡计多端,破坏纪律。 B.很不老实,欺侮老师。
C.调皮机灵,天真无邪。 D.故意惑人,不可信任。
7.乙文中“这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呀”中的“投机取巧”的意思是:( )
A.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私利。
B.不付出艰苦劳动,想靠小聪明取得成功。
C.窥伺时机以谋求私利。
D.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胜利。
8.甲、乙两文从表达方式看都是以 为主,其间还有适当的 ,甲文还运用了 、 描写。
9.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描写,乙文还运用了 、 描写。
10.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都以“ ”的叙述来衬托记叙中的主要人物。不同的是,甲文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乙文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她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远是 。
11.甲文中“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和乙文中“老师知道了那件事?”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A.疑问句 设问句 B.设问句 疑问句
C.设问句 反问句 D.反问句 设问句
12.甲文中“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流露出作?者 、 老师之情;乙文中“我用颤抖的双手把这张充满爱与信任的纸条紧紧地贴在胸前”,表现了作者 、 老师之情。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判断一个君主是否平庸,不能单看他本人“能”干什么,而应看他是否会用人。齐桓公以管仲为相,确立了齐国数十年的霸主地位,能因为齐桓公的治国才能比不上管仲而说他“平庸”吗?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图强,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军事、经济基础,能因为秦孝公的政治策略不如商鞅而说他“平庸”吗?刘邦任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在争夺皇权的战争中打败了军事力量原本很强的项羽,能因为刘邦的军事才华比不上萧何、韩信、张良等而说他“平庸”吗?赤壁之战中,面对曹操泰山压卵式的进攻形势,孙权采纳了周瑜的火攻建议,以三万人左右的军队打败了号称有“八十万众”的曹操,能因为孙权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周瑜而说他“平庸”吗?纵观历史,像毛泽东那样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领袖人物”,是非常罕见的。如果鲁庄公算是“平庸”,那么你能举出“不平庸”的君主的例子吗?明末的崇祯皇帝很聪明,为了能做“中兴之主”,他殚精竭虑,什么事情都想亲自处理,他要吸取过去亡国之君大权旁落的教训,对谁都不敢信任,他做了十七年皇帝就换了五十位宰相,正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没有得力臣子的协助,再能干的君主也不能独力恰当地处理所有的国家大事。君主虽号称“天子”,实际上也还是肉体凡胎的人,他的精力同样是不能过度透支的。崇祯皇帝虽然“不平庸”,能快刀斩乱麻般清除掉魏忠贤的邪恶势力,但还是愚蠢地为已投降了清廷的洪承畴设置灵堂拜祭表彰,残忍地杀掉了忠心耿耿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优秀将领袁崇焕。他如果像鲁庄公那样“平庸”,敢于将辽东防务全权委托给军事天才袁崇焕,断不至于那么快就山河破碎,身死国灭。很多事情,让君主亲自去办不一定办得好,委托给得力的大臣去办,可能会办得很好。看君主是否平庸,关键是看他是否任用了平庸的人。
曹刿是一介草民,并且自大,居然敢公开蔑视鲁国君臣,说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似乎少了他曹刿,鲁国就要灭亡似的。他能直闯宫禁面见君主而毫无障碍,就可见得鲁庄公是个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的好君主,跟底层群众的关系相当密切。身份最卑微的人,有了治国之良策或御敌之良谋,也可以畅通无阻地跟他面谈。试问有哪个君主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面对曹刿的“质问”,鲁庄公像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那样,据实一一道来,让曹刿作参考;面对曹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之类的否决,鲁庄公并不暴跳如雷,强作辩解,而是虚心接受批评,丝毫不摆君主的谱,这难道够不上“胸襟开阔,平等待人,作风民主”吗?不要说三千多年前的奴隶制时代,就说实现了民主共和制度的今天吧,下情上达也是障碍重重,老百姓不但不能面对面地跟高层干部交换意见,就连跟村干部谈话,都不一定能找到机会。
说鲁庄公“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小惠、神灵,是政治上的无能”,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他是在战争到来时才施小惠、求神灵,“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固然可以视为无能,但他并不是在“齐师伐我”时才这么做的。跟下属“有福同享”,虔诚敬奉神灵,是他的一贯作风。君主很难将小惠遍施于万民,只要能跟身边人“同欢乐”,属下自然会跟他“共患难”。就算你曹刿用兵如神吧,如果鲁庄公的小惠不起作用,那些大小将校各怀鬼胎,如一盘散沙,敌阵战鼓一响即刻逃命,你曹刿不做齐军的俘虏才怪呢。有了一群甘愿死保庄公的士兵,你曹刿指挥起来才可以得心应手。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赢,也是不奇怪的。按曹刿的说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然而,“勇气”从何而来?假若鲁庄公没有打好民心的基础,无论你“一鼓”也好,“再鼓”也好,都不会有“勇气”的。像那个商纣王,当姜子牙的军队大兵压境时,他匆匆忙忙的将奴隶们武装起来,开往前线,奴隶们还巴不得周朝军队来解放自己呢,所以不用击鼓,便临阵倒戈,杀向纣王了。因此,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万变不离其宗,“民心”是关键。失却了民心,就算暂时在某场战役中获胜,最后也还是要失败的。齐军失败,在于齐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属非正义的;鲁军胜利,在于鲁国的防卫战争是抵抗侵略的战争,属正义的。没有鲁庄公打下的民心基础,曹刿再聪明也没有用。鲁庄公是如何赢得民心的呢?上文所说的“小惠”,是不能惠及万民的。关键是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连曹刿也肯定了他的这种做法,“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个国君,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虽然能力有限,免不了会有差错,但只要尽可能做到公正,不故意歪曲法律来判决,老百姓就拥护了。鲁庄公的这种“平庸”,相对于那些善于熟练地玩弄法律条文,钻法律空子的“聪明人“来说;“平庸”得实在可爱。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判断一个君主是否平庸,不能单看他本人“能”干什么,而应看他是否会用人。齐桓公以管仲为相,确立了齐国数十年的霸主地位,能因为齐桓公的治国才能比不上管仲而说他“平庸”吗?秦孝公任命商鞅,变法图强,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军事、经济基础,能因为秦孝公的政治策略不如商鞅而说他“平庸”吗?刘邦任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在争夺皇权的战争中打败了军事力量原本很强的项羽,能因为刘邦的军事才华比不上萧何、韩信、张良等而说他“平庸”吗?赤壁之战中,面对曹操泰山压卵式的进攻形势,孙权采纳了周瑜的火攻建议,以三万人左右的军队打败了号称有“八十万众”的曹操,能因为孙权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周瑜而说他“平庸”吗?纵观历史,像毛泽东那样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的“领袖人物”,是非常罕见的。如果鲁庄公算是“平庸”,那么你能举出“不平庸”的君主的例子吗?明末的崇祯皇帝很聪明,为了能做“中兴之主”,他殚精竭虑,什么事情都想亲自处理,他要吸取过去亡国之君大权旁落的教训,对谁都不敢信任,他做了十七年皇帝就换了五十位宰相,正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没有得力臣子的协助,再能干的君主也不能独力恰当地处理所有的国家大事。君主虽号称“天子”,实际上也还是肉体凡胎的人,他的精力同样是不能过度透支的。崇祯皇帝虽然“不平庸”,能快刀斩乱麻般清除掉魏忠贤的邪恶势力,但还是愚蠢地为已投降了清廷的洪承畴设置灵堂拜祭表彰,残忍地杀掉了忠心耿耿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优秀将领袁崇焕。他如果像鲁庄公那样“平庸”,敢于将辽东防务全权委托给军事天才袁崇焕,断不至于那么快就山河破碎,身死国灭。很多事情,让君主亲自去办不一定办得好,委托给得力的大臣去办,可能会办得很好。看君主是否平庸,关键是看他是否任用了平庸的人。
曹刿是一介草民,并且自大,居然敢公开蔑视鲁国君臣,说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似乎少了他曹刿,鲁国就要灭亡似的。他能直闯宫禁面见君主而毫无障碍,就可见得鲁庄公是个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的好君主,跟底层群众的关系相当密切。身份最卑微的人,有了治国之良策或御敌之良谋,也可以畅通无阻地跟他面谈。试问有哪个君主可以做到这一点?并且,面对曹刿的“质问”,鲁庄公像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那样,据实一一道来,让曹刿作参考;面对曹刿“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之类的否决,鲁庄公并不暴跳如雷,强作辩解,而是虚心接受批评,丝毫不摆君主的谱,这难道够不上“胸襟开阔,平等待人,作风民主”吗?不要说三千多年前的奴隶制时代,就说实现了民主共和制度的今天吧,下情上达也是障碍重重,老百姓不但不能面对面地跟高层干部交换意见,就连跟村干部谈话,都不一定能找到机会。
说鲁庄公“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小惠、神灵,是政治上的无能”,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他是在战争到来时才施小惠、求神灵,“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固然可以视为无能,但他并不是在“齐师伐我”时才这么做的。跟下属“有福同享”,虔诚敬奉神灵,是他的一贯作风。君主很难将小惠遍施于万民,只要能跟身边人“同欢乐”,属下自然会跟他“共患难”。就算你曹刿用兵如神吧,如果鲁庄公的小惠不起作用,那些大小将校各怀鬼胎,如一盘散沙,敌阵战鼓一响即刻逃命,你曹刿不做齐军的俘虏才怪呢。有了一群甘愿死保庄公的士兵,你曹刿指挥起来才可以得心应手。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赢,也是不奇怪的。按曹刿的说法,“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然而,“勇气”从何而来?假若鲁庄公没有打好民心的基础,无论你“一鼓”也好,“再鼓”也好,都不会有“勇气”的。像那个商纣王,当姜子牙的军队大兵压境时,他匆匆忙忙的将奴隶们武装起来,开往前线,奴隶们还巴不得周朝军队来解放自己呢,所以不用击鼓,便临阵倒戈,杀向纣王了。因此,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万变不离其宗,“民心”是关键。失却了民心,就算暂时在某场战役中获胜,最后也还是要失败的。齐军失败,在于齐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属非正义的;鲁军胜利,在于鲁国的防卫战争是抵抗侵略的战争,属正义的。没有鲁庄公打下的民心基础,曹刿再聪明也没有用。鲁庄公是如何赢得民心的呢?上文所说的“小惠”,是不能惠及万民的。关键是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连曹刿也肯定了他的这种做法,“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个国君,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虽然能力有限,免不了会有差错,但只要尽可能做到公正,不故意歪曲法律来判决,老百姓就拥护了。鲁庄公的这种“平庸”,相对于那些善于熟练地玩弄法律条文,钻法律空子的“聪明人“来说;“平庸”得实在可爱。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