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昂首观之
C、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D、诲女知之乎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
A、学而时习之
B、昂首观之
C、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D、诲女知之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就能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对于上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总是很尊重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
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
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2.下面是对文章第③至⑦自然段层次结构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A.③│④⑤⑥│⑦(并列结构)
B.③→④⑤⑥→⑦(层进结构)
C.③④‖⑤⑥│⑦(分总结构)
D.③│④‖⑤‖⑥│⑦(总分总结构)
3.本文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是(不限一项)(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4.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17分)
【人物介绍】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曾任记者、主编等职。1953年出生于台湾高雄。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还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作为台湾自由作家,曾创造了连续3年台湾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其作品逾百部,在华人阅读圈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
【记者访谈】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网友评价】
做温暖的葵:读林清玄,好似在仲春的清晨醒来,看到金色阳光洒照的翠竹上,露珠“啪嗒啪嗒”滴到窗台,声音比银铃清脆入耳;又好似夏日清晨在有着一泓碧水的池塘边上,看着新荷……
薰衣草:淡淡地将人生哲理品味。先生的散文,散发出睿智的光辉,将凡尘俗世的纷扰摒弃,给自己一片宁静的天空。
无名: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小题1: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小题2:下列对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其作品逾百部,在全世界尤其是青少年中赢得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美誉。
B.林清玄引用“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古诗意在说明天赋的重要性,此生再如何努力读书都不会有大的效果。
C.林清玄引用张潮的话,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他的成长环境与他的创作的关系,也说出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
D.林清玄举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全世界都向欲望倾斜,人们失去了对事物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E.林清玄所说的“心美一切皆美”的含意是一个人心美了,他就可以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因此,一切都会美起来。
F.从网友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林清玄的作品,充满哲理和睿智的光辉,阅读他的作品,能获得美的享受,如同品尝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
小题3: 如果给【记者访谈】部分拟个标题“心美一切皆美”,你认为切合文章主旨吗?请说明自己的看法和理由。(3分)
小题4:怎样理解【记者访谈】中划线句子“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这句话?并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谈文学对你的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任务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做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尔、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C)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D)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E)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F)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G)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H)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能取胜是因为________。(每处不得超过8个字)(4分)

2.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找到一句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C)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5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E)句与(H)句能否对调?为什么?回答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能对调。因为这两句都是小保罗反驳父亲看法的依据。

B.能对调。因为(E)句与(G)句首尾衔接自然。(H)句与(D)句陈述的对象都是乌龟。

C.不能对调。对调以后小保罗的看法就不明确了,因为证据无力了。

D.不能对调。因为(E)句是证明(D)句的理由,而(H)句是用来反驳(F)句的。

5.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一阵”不能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5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父亲无法进一步解释乌龟取胜的原因。

B.儿子死钻“牛角尖”而又固执己见。

C.儿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父亲不一致。

D.儿子对已“听腻”的寓言故事不再感兴趣。

7.这篇小说记叙了小保罗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每处不得超过20个字)(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轰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③他们看得入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了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女主角面前。观众和她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1、给第①段“□”处选择标点正确的一项(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2、请找出第①段划直线句子里的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作家写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文段①划横线句子的句意:______________,并用一个贴切的词语替换“似乎”一词:_____________
4、将“歌词”比喻为“珠子”,请在原文中找出一个能准确形容“珠子”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5、“回音”是如何产生的?试分析“回音”里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①段用“//”划分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第②段一个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中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区分第③段中两个“这时候”里所代表的不同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区分第③段中两个“舞台”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能准确写照女主角精彩表演的一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之相呼应的观众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所选三个语段几次写到“人海”,试分析其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概括三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要求苛刻,竞争残酷,应聘者清一色中国乐坛高手,其中不乏或在海外深造,或在国际获奖的天才。其实,就是把报名者组织起来,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实力强劲的艺术集团了,更何论选拔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A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腊梅。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官正襟危坐、不苛言笑,那个态势,与其说是艺术检测,倒不如说是法律裁决。
    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威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着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他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下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的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
    第一项  指定科目
    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出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席深鞠一躬。抬起眼睛, (chóu)——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一时,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说:“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说:“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顽强果决而深自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城之别。
    贴着灯红,贴着酒绿,贴着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所应该具有的现代特征,朱丹鬼使神差一般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渲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 jiän)———默是天真的(jiän)———默

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一个孩子擎一枝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bän)——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zhú)—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没有出声,孩子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也一身白雪,手中也擎着一支燃烧的红烛。
   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
   朱丹说:“考场的事,务请大师原谅。”
   大师说:“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录取了。”
   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B“                         。”
   说完,大师紧紧地握住朱丹的手。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chóu        躇               (2)jiän——————默

(3)bän————驳陆离            (4)zhú———————立

2.结合语境,将文章结尾B处空缺的话写在下列空格内。(25字以内)

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举例说明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0字以内)

4.文章A 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朱丹为什么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

——————————————————————————————————————

5.请用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概述朱丹的个性特征。

——————————————————————————————————————

6.朱丹的精神令人感动,相信在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类似的人物形象,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述。(45字以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绿色世界的数理奇观
绿色世界浩瀚深邃,蕴藏其中的数理信息,将帮助人们改造自然,造福全人类。
创立坐标的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根据研究花瓣和叶形曲线列出了x3+y3-3axy=0的方程式,这就是现代数学中有名的“笛卡尔叶线”或“叶形线”。
植物的外形轮廓和空间排列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A.例如,向日葵花盘上瘦果的排列、松树球果上果鳞的布局、菠萝果实上的分块,都是按照对数螺旋在空间展开的;云杉、雪松的树形则为优美的圆锥体状。植物为什么要按照数学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叶片、花和果实呢?这是植物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例如,向日葵盘上瘦果的对数螺旋线的弧形排列,可使果实排得最紧,数量最多,效率最高。B.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间的夹角是170°30′28″,这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张角。按照这个角度排列的叶片,采光面积最大,提高了植株光合作用的效率。建筑师参照车前草叶片排列的原理,设计出现在螺旋式的高楼,达到较佳的采光效果。C.树形是圆锥体的云杉和雪松可抵御狂风暴雨的袭击而不致倒伏。比较一下古代宝塔或现代的电视塔的形态、布局,它们是多么相象。
D.植物的内部结构是力学原理的典范,可说是力学家的“老师”。植物的茎绝大多数为圆柱状,少数为三角形或四棱形。因为圆柱形表面积最小,受力最均匀;用材最少,容量也最大,更利于茎发挥承受支撑和运输养料的作用。细看那纤细而中空的小麦茎秆,直径虽小却仍然支撑起比它重几十倍的麦穗及茎上剑一般的叶片而不致折断。所以建筑上常以圆形的柱子作顶梁柱。另外,按力学原理讲,同一材料同样粗细的中空与实心杆体,它们的支撑能力几乎是相等的,小麦茎秆结构以最小耗料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坚固状态。
绿色世界给人类的启迪还有很多很多。从植物的外形、枝叶的排列和花、果的布局中,我们看到了数学的美和仿生学的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将会进一步揭示它的规律,让自然更多地造福人类。
相关链接: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指运用尖端的科学技术,来模仿生物的各种官能感觉和思维判断功能,更加有效地为人类服务。而仿生学就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上世纪中期才出现的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蓝图的道路,它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小题1】请解释标题中的“奇观”一词。
奇观:                                              
【小题2】文章为说明绿色植物蕴藏着数理信息,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小题3】对文中四个句子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通过举例说明“植物的外形轮廓和空间排列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使说明更具体。
B.列数字。通过列举车前草叶片的相关数据,说明车前草按照这个角度排列叶片所蕴含的数理信息,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C.作比较。将云杉、雪松和古代宝塔、电视塔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锥形对狂风暴雨袭击的抵御能力。
D.打比方。将植物比作力学家的“老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植物内部结构是力学原理的典范,也说明植物世界包含的数理信息非常多。
【小题4】比较本文和《苏州园林》的语言风格,结合具体的语句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小题5】无论植物还是动物,都给人类很多启迪。请阅读“相关链接”部分,了解相关知识,举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仿生的了解及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