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文进行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
②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极,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
③因此,请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
④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文进行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
①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
②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极,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 ③因此,请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
④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
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这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才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②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极小的水滴。在夏季,天空中常常飘浮着一朵朵形似菜花、云体高耸如山的积雨云,这种云的水分较多,整个云体的总水量可达上百万吨;还有一种连绵起伏、云层布满天空的雨层云,这种云云体庞大,总水量可达几百万吨到上千万吨。这些云就像空中的水库,人类向往着开发它们,以它们蕴藏的丰富淡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③在自然状态下,水从海洋、江河、湖泊和陆地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水汽随着空气移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依附在大气中悬浮的许许多多小粒子上凝结成云滴。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大部分云滴依然保持液态,叫做过冷云滴。在一定温度下,过冷云滴碰到一种被称为冰核的粒子,就会变成冰晶。当云中的冰晶达到一定数量时,冰晶的个体就会迅速增大、下降,形成雪晶。这样,有的云滴之间互相碰撞逐渐变大、下降;有的云滴与雪晶碰撞,形成更大的粒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融化,降水就产生了。

  ④经过努力探索,人类找到了开发“空中水库”的办法,那就是创造促使云层降水的各种条件,进行人工增雨。目前我国人工增雨的方法,主要是在水汽充沛的云中施放催化剂,主要有干冰、液态氮,还有碘化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等。飞机人工增雨一般在稳定深厚的层状云内进行。层状云覆盖面积大,但自然降水量很小,甚至不降水,主要原因是云内缺少足够的触发降水的冰晶。飞机在高空中将液态氮播撒在层状云里,液态氮迅速汽化产生低温区,当温度低于-40℃时,云中产生大量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射入积雨云中,人为增加冰核数量,达到增加雨量的目的。

  ⑤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之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全国80.4%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占全国的14.7%。因此,专家提出,要加大科学的、规模化的人工增雨的研究实施力度,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1)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的水圈。其中液态水指的是________,固态水指的是________,气态水指的是________。

  (2)下面是第①段中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

  ①淡水大约只占3%

  ②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中

  ③海洋水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7%

  ④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3)第②段中为什么把云比喻为“空中的水库”?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不超过15个字)

  (4)根据第③段的内容,为下图的四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直接写在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对第③段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

  A.水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

  B.气态水在云中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

  C.自然状态下,从云中产生降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D.水从陆地、江河、湖海蒸发变为气态,在云中又会变成液态或固态。

  (6)第⑤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和________。

  (7)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4月5日北京降下了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北京晨报》记者获悉,雨前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人工增雨。

  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介绍,他们接到4日夜将有小雨的天气预报后,在北京西部上空进行了两架次飞机增雨作业,共施放碘化银炮弹56枚。

  据了解,昨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超过12毫米,达到中等雨量。经过此次人工增雨,北京市的旱情已大为缓解。

  ①联系上面说明文第④段的内容来看,北京4月5日雨前进行人工增雨,使用液态氮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使________;使用碘化银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够________。

  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读了上面的说明文和短消息后,你是如何看待马克·吐温这句话的?(答案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全国中考热点 语文 初三 题型:048

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小题。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④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⑤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2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⑥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00年1月26日

(1)仔细阅读第③自然段,找出“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的3条根据。

(2)第②③自然段采用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说明顺序。

(3)第⑤⑥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4)第③段中加粗词“有些”和“有的”能调换位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你准备做些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5届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出身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所以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荣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⒃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徵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

                                                              (选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徵因 建筑学家和作家。

1.从叙述顺序来看,第(5)、(6)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15)段"他们说"的内容。(2分)

                                                                            

3.(16)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或情感?(2分)

                                                                             

4.第(19)段中的两个"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出身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所以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荣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⒃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徵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
(选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徵因 建筑学家和作家。
【小题1】从叙述顺序来看,第(5)、(6)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15)段"他们说"的内容。(2分)
                                                                            
【小题3】(16)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或情感?(2分)
                                                                            
【小题4】第(19)段中的两个"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出身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所以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荣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⒃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徵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
(选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徵因 建筑学家和作家。
小题1:从叙述顺序来看,第(5)、(6)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15)段"他们说"的内容。(2分)
                                                                            
小题3:(16)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或情感?(2分)
                                                                            
小题4:第(19)段中的两个"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