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划线词与其他几个意思不同的是:

A.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用的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B.这是因为一切依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
C.那人的作案手段虽然很高明,但还是被公安人员发现了。
D.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划线词与其他几个意思不同的是:
[     ]
A.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用的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B.这是因为一切依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
C.那人的作案手段虽然很高明,但还是被公安人员发现了。
D.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学会欣赏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都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欢乐、鼓励和信心。有了欣赏,即使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 
     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  
       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以赏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美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欣赏,需要智慧。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超凡脱俗的纷扰,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城,亦能欣赏到常景常物中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  
       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选自《时文精粹》,佚名/文)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①见(                 )                ②真(                 )
    ③吝啬(                 )                ④罂粟(                 )  
2.根据句意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  
     ②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  
     ③形容人品超出一般,不同凡俗。(                 )  
     ④原本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在文中指花儿凋零枯萎。(                )
3.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                          ,原因(用文中语句回答):
                                                                                                                                            
4.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归纳文中的相关词句回答):
                                                                                                                                                        
5.从第四段看,划线的“固有的洁净明澈”指的是                                  ,要想保持这“固有的洁净明澈”具体应该(用文中语句回答):
                                                                                                                                                                
6.梳理第五段的论证思路,在括号里填空。  
      亮明观点——(                   )——(                   )——(                   ) 
7.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材料,然后联系文章的第二段,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谈谈你对“欣赏”的理解。(不得超过80字)  
    材料: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淘醉!  
       “真美” “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成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语文综合性学习( 12分)

21.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有毛病,请任选2句改在答题卡上。(4分)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有人厌倦纸质图书,更喜欢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纸质阅读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①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你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②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得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③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22. 请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题目。                (4分)

 材料一:大画家齐白石有一个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材料二: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而被狂风暴雨地狠批了几个月,被免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便不言语,仿佛不值一提的小事,继续看书,神态自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给马寅初平反并恢复名誉,并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当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一喜讯的时候,他心不在焉地“噢”了一声,不置一词,照旧闭目养神,心如止水,好像这与他没有关系。

①     读材料二,推测马寅初两个“噢”背后的意思。

                                                                      

②从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中,请说说他们对待荣辱时共同态度是什么?

                                                                     

2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分)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能离开自己脚下的土地呢?土地滋养了万物,哺育了人类。在我国第21个土地日(6月25日)即将来临之际,光明中学九年级准备开展一次《脚踏一方土》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些列任务:

①我们的耕地。2008年党中央提出了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我国应对粮食生产不确定性而作出的基本战略决策。实际状况如何?请看某同学收集的2001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汇总表,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时 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8

2009-

2011

耕地面积(亿亩)

19.14

18.89

18.51

18.37

18.31

18.27

18.257

每年减少40万亩以上

我发现:

                                                                     

②守住耕地红线。据调查中国耕地逐年减少,其主要原因有:建设占地、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态退耕等,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建设用地增加。据统计,1997年到2010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746.5万亩,相当于半个海南省版图。为此,请你拟写一条号召人们珍惜土地的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1)“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与“彼”分别指什么?(用第1段中的词语回答)

“此”指代:______________ “彼”指代:______________

(2)意大利克罗齐说,“美不是物理的事实,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这句话可以映证第2段中的哪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1段文字以两种人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B.第2段文字通过三个层次美的比较,充分说明内在美即品德美重于外表。

  C.第2段文字末划横线的句子,意思是说美是整体的、和谐的、不可分割的。

  D.选文论述的是人生哲理,虽然都是理论分析,但文笔生动,颇有幽默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高邮市九年级下学期适应训练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植物的意识
①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
③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④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
⑤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
⑥植物是有意识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马蜂在螯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
⑦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选自2013年4月24日《新民晚报》,作者:陈钰鹏)
【小题1】依据文章第⑥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4分)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                                              →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             
【小题2】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分)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
说明方法:                                                                   
作   用: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植物的意识?(分点概括,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高邮市九年级下学期适应训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植物的意识

①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

③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④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

⑤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

⑥植物是有意识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马蜂在螯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

⑦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选自2013年4月24日《新民晚报》,作者:陈钰鹏)

1.依据文章第⑥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4分)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                                              →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             

2.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分)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

说明方法:                                                                   

作   用: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植物的意识?(分点概括,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植物的意识
①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
③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④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
⑤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
⑥植物是有意识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马蜂在螯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
⑦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选自2013年4月24日《新民晚报》,作者:陈钰鹏)
小题1:依据文章第⑥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4分)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                                              →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             
小题2: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分)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
说明方法:                                                                   
作   用: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植物的意识?(分点概括,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7中考模拟检测题顶尖中考冲刺语文模拟试卷(三) 题型:048

阅读《最后一根火柴》,完成文后下面题。

  一个六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雨,迷失了方向。他们精疲力竭地走了一个下午,也未能走回宿营地。

  天渐渐黑了下来,年过花甲的老队长凭多年的野地考察经验,预感到了某种不祥。他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气候,营救工作根本无法施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倏地像跌进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达零下四十多度,要想熬过今晚几乎是不可能的。

  狰狞恐怖的死神,一下子赫然眼前。

  他们寻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一米的巨石躲了进去。六个人背靠着,瑟缩着用彼此的体温取暖。人生诸多欲求,此时已被简化为对一团火的渴望!

  忽然,一位队员惊喜地发现,在他们栖身的岩缝里竟残存着许多干枯的灌木!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嗜烟的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匣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了。

  这里海拔三千多米,不但氧气稀薄,而且肆虐的寒风无处不入,想一次划燃火柴是十分困难的。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只有“哧”地亮一下,腾起一缕青烟便熄灭了。

  仅剩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将火柴点燃,他们六人将魂断高原。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擎火柴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臃肿的外衣脱下,捆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哧”地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不敢怠慢,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木柴下。一堆篝火疯狂地燃烧起来!

  那一夜,何等漫长。生死之间,大家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火柴产生了神灵般的崇敬与膜拜。天亮了,前来搜救的直升机很快便发现了他们,他们得救了。

  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微不足道的一根火柴!

  其实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伟大之处,譬如这根火柴,尽管它一生只辉煌一次,但这一次却成了永恒。

  那么,谁还有理由自高自大?

(1)

下列加粗词的正确读音是什么,请标注在括号内。

地(  )火柴(  )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狰狞:________(2)怠慢:________

(3)

老队长年过花甲,是说他已有________岁。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期颐之年分别指________岁、________岁、________岁。

(4)

老队长擎火柴的手为什么开始“微微颤抖”?(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这一句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

(6)

结合语境,发挥想像,文中横线上应填人的写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

(7)

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生命有什么认识?请写出两则有关生命的名言或格言。答:

(1)________

(2)________

(8)

作者最后说,“其实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伟大之处”,你能举出与此相关的事例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叫三声夸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一)

(1)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好奇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可是,后来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在实验室里,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300多种,据新报道说达到了700多种。

(2)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强子,科学家又在思考了: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这时候,科学家也只有发挥想像力了。美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模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知道了有夸克这种物质,那就得把它找出来。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没有发现夸克的踪迹。人们有点泄气了。没想到1976年,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J粒子的J与中文丁字非常相似,这也是给这种新粒子命名的妙处。新粒子的发现,引起了种种猜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好奇(   ) ②子(   ) ③丁中(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驱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踪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泄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段(1)对原子的描述,请你画出它的结构示意图。

5.基本粒子分为哪两类?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语段(2),你在内容上还有那些不理解或难理解的问题?请把这些问题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科学家研究原子寻找夸克的过程中,可得到哪些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最后一句“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