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金题金卷丛书 初中毕业班热点测试金卷、语文 题型:013
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下面是一段网络留言,请欣赏。
传承“五四”精神,建构伟岸人格古往今来,人类所有的知识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宇宙知识,一类是人生知识。
近代西学的繁荣其实也就是宇宙知识的繁荣。西学东渐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宇宙知识——世界的本原追寻方面的缺失。于是,我们引进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这对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洞开了古老中国的一扇大门,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维度的思想武器,丰富了我们的思想资源。关于人生方面的知识,我们一向沉湎于儒道释三家归一的“和谐”和“中庸”之中,强调通脱与超然物外,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对人权、人道以及人性的终极关怀,在我们的词典中很少有对苦难的悲悯和对罪恶的忏悔。因此,八十多年前在中国这片灾难深重、充满血腥的土地上,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发出了亘古难忘的悲壮呐喊,第一次把“民主、自由、人权、科学”写在他们的旗帜上。
我们不能忘记赵家楼的火光,不能忘记那一张张充满血性的生动的脸,鲁迅、胡适、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找寻着“出路”,他们呼号着、愤怒着、孤独着、战斗着,他们迥异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异数,他们殚思竭虑的是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前途,他们是抚尸痛哭的吊客。他们的精神已经凝成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们的人格已经化作永恒的坐标,在我们的头顶注视着我们。
历史轰隆隆的前行,踏着血污前行。内战、抗战、解放战争,再经过了历次的政治运动,我们民族的元气大伤,顾准、张中晓、遇罗克、林昭们,一个个思想者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死去,我们的民族将自己的精英袭杀后,剩下郭老们高唱“就是好来,就是好”!我们走了一圈之后,似乎又回到了鲁迅们所愤怒谴责的时代!“五四”的火炬日趋暗淡,甚至有熄灭的危险。那曾经激动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民主、自由、人权、科学”,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电脑、MP3、新偶像,是经济的增长,经济、经济、永远的经济,千年之后,当我们的后人谈论我们的时代时说我们只有“金钱”和“享乐”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会嘲笑我们这一代的新愚昧与新无知。我感到惭愧和内疚,感到无地自容。我们需要个性的张扬,更需要作为一个“人”的解放,当我们的目光仅仅停留于经济物质层面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精神也便显得渺小和委琐了,社会学家李银河博士在谈到人类精神的时候说道:一切关乎崇高的东西,都与物质没有关系。
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让我们回过头看看“五四”,再静下心来思考一会儿,也许这是我们“狂热激情”的最好的解毒剂,人生的成功不只是拥有堆积如山的金钱,不只是站在政治高台上的讲话,不只是某次考试获得优异的成绩,人生的成功有比这更广阔、更深厚、更值得令人追求的内涵,这是更为本质的成功,这是精神的探险,精神的创造,需要热血与生命的参与。没有勇气和胆略的人,听听MP3,QQ聊聊天就可以了,但大智大勇者却为我们“肩起黑暗的闸门”,我们不要忘记他们,否则我们又会度过一个非常相像的历史,那时我们才真正成了一群无可救药的失去良知的流浪者,我们将接受时代的诅咒。
其实,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我们求学的目的是追求宇宙和人生的知识,我们要勇敢地思考,我们所有思考的立足点是“人”,做一个大写的高尚的“人”,接过“五四”火炬,让“五四”精神光照人间。
(载自教育博览http://www.jybl.net)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学习与评价 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甲)第一是要有负责的思想。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严格逻辑的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所以一知半解,不足以称为成熟的思想,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能称为成熟的思想。思想是不容易成立的,必须要经过逻辑的陶熔,科学的锻炼。凡是思想家,都是不断的劳苦工作者。“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他的求知的活动,是一刻不停的,所以他才能孕育出伟大成熟的思想,以领导一世的思想。思想家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他们为求真理而蒙受的牺牲,决不亚于在战场上鏖战的牺牲。拿科学的实验来说,譬如在实验室里试验炸药的人,被炸伤或炸死者,不知多少;又如到荒僻的地方调查地质、生物、人种的人,或遇天灾而死,或染疾而死,或遭盗匪蛮族杀害而死的,也不知多少。他们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其次是除有负责的思想而外,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思想既是不易得到的真理,则一旦得到以后,就应该负一种推进和扩充的责任。真理是不应埋没的,是要发表的。在发表以前,应首先考虑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是既已考虑发表以后,如果没有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本着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尖锐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我们读西洋科学史,都知道科学家为真理的推进和扩展而奋斗牺牲的事迹,真是“史不绝书”。譬如哥白尼最先发现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它的周围运行,他就因此受了教会多少的阻碍。后来布鲁诺出来继续研究,承认了这个真理,极力传播,触犯了教会,不仅被捕入狱,而且被“点天灯”而死。伽利略继起,更加以物理学的证明去阐扬这种学说,到老年还铁锁锒铛,饱受铁窗的风味。他们虽受尽压迫和困辱,但始终都坚持原来的信仰,有“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态度。他们虽因此而牺牲,但是科学上的真理,却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确定。像这种对于思想负责的精神,才正是推动人类文化的伟大动力。
(罗家伦)
1.读了第一段,你能归纳一下思想家“艰难困苦”的劳动过程吗?
2.第二段以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三人的故事为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3.“发表以后,如果没有新事实、新理论的发现和修正,或是为他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这几句话能不能删除?说明原因。
(乙)
如果问一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绝对的美是什么?它就会回答说是它的雌癞蛤蟆,因为她的小小的头上有两只凸出的又大又圆的眼睛,有一只又大又平的鼻子,并有黄色的肚皮和褐色的后背。如果问一个来自几内亚的黑人美是什么?他便会说,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如果问魔鬼,他会告诉你美就是一对角,4只爪子和一条尾巴。最后,如果去向哲学家们请教,他们的回答将是夸大了的胡言乱语,他们认为美就是某物符合美的原型并在本质上与其是一致的。
曾经和一个哲学家一起去看一出悲剧。“多么美好!”他说道。“你在这里面发现了什么美好的东西?”我问他。“是因为作者已达到了他的目的。”他说。第二天他吃了一些对他身体有好处的药。“它达到了它的目的”,我告诉他说,“多么美好的药!”他意识到不能说药是美好的,并意识到在你把美这个词运用到任何事物以前,它一定在你身上引起了敬佩和愉悦的感情。他同意说那悲剧在他身上引起了这两种感情,并说这就是美。
我们一起去了英国:同样那出戏也在那里上演,翻译得一字不差;可它使得所有的观众都打起了哈欠。“呵,呵!”他说,“美的理念对英国人来说和对法国人来说不一样。”良久思索以后,他得出结论:美是很相对的,就如同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罗马就不正派,在巴黎最时髦的东西到了北京就未必是,于是他使自己省却了写一篇有关美的长篇论文的麻烦。
(伏尔泰:《论美》)
1.第一、二两段说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伏尔泰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2.哲学家认为“达到了目的就是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批驳他的?
3.“意识到在你把美这个词运用到任何事物以前,它一定在你身上引起了敬佩和愉悦的感情。他同意说那悲剧在他身上引起了这两种感情,并说这就是美。”哲学家的话可以简化,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4.法国人认为很美的悲剧,英国人提不起兴趣,这个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5.按照作者所提供的材料,写出乙文中的哲学家对美的认识过程。
6.和培根的《论美》比较,本文有什么不同?
诵读欣赏
朗读甲文,体会作者在发出这些议论时,内心对科学家追求真理精神的赞扬,对负责的科学家的崇敬之情,要求掌握节奏,读出文章的气势。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选段,完成小题(共12分)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1..请找出文章选段中的3个关联词语,将其写在横线上。(3分)
2..第四段中说“对此我完全赞同”这里的“此”指的是什么?(2分)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4分)
4..最后一段的例子,证明了上文的那句话?(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