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话是某校长会议上的发言,对这段发言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还有,什么叫美?不留长发就不美吗?如此这般地把道理讲清楚,女学生们还能那么固执?我就不信。可惜这些该讲的话都没有讲,一句“女生一律剪发”了事。 A、主要阐述了“什么叫美”这个问题。 B、主要驳斥了“不留长发就不美”的观点。 C、主要表明他不相信女学生那么固执。 D、主要批评了工作方法的简单化。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回答文后各题。(17分)
永 不 录 用 朱晖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摘自《辽宁青年》2009年第3期A版,有改动)
【小题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3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小题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炼字等角度赏析)(3分)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小题3】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2分)
【小题4】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4分)
【小题5】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不少于100字。(5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新华网成都5月19日电题:
泪 水 中 收 获 力 量
新华社记者白瑞雪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
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
在绵竹汉旺采访时,一位刚从山上走下来的妇女,向我摊开了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
山里长大、山里结婚生子的黄惠兰,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里拥有的一切。没有食物,没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点——清平乡政府,还有5公里的路。
地震发生后第2天下午,寂静的山谷里响起了轰鸣声。黄惠兰和几个幸存的同伴们挥动着他们从废墟中捡来的一根红纱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机大声呼喊。挥了又挥,喊了又喊,直升机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励别人要坚强的黄惠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黄惠兰开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红纱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为她相信,直升机总会再来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后,她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响——这一次,她和同伴们捡到了空投的物资。
或许,一根小小的红纱巾,根本不足以成为直升机的参照物。但黄惠兰说,她会把纱巾珍藏一生,用来提醒自己,生活永远充满希望。
被埋100小时后获救的邓中群、150小时的虞锦华、164小时的李宁翠……几天来,生命奇迹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几乎所有神志清醒的获救者都说,他们在废墟下面从来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同样不言放弃的,还有在北川县城里一遍遍寻找生命的救援人员,还有奔波在寻亲路上的人们……
我们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地震后的清平乡,所有商店免费开放,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是靠着商店里的牛奶和面包,安然度过了被困的两天。清平的山下停满了从德阳、成都甚至更远的地方赶来的车辆,接送素不相识的受灾群众。在我随救援部队奔赴重灾区的路上,总有群众端着矿泉水要部队停下来歇一歇……
所有进入灾区采访的记者都会发现,志愿者,已经成为了抗震救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前几天从汉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辆“标致206”组成的车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问,是车友会发起的义务接受灾群众的活动。他们的车牌,清一色地遮住了两位数,这让我想起了这些天来我所接触的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有工人、农民、退伍老兵,还有与学校签了“免责协议”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嚣让我们彼此疏远,即使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让我们相互戒备,在灾难袭来的时刻,我们都以最善良、纯真的一面坦诚相对。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
我们收获的,是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在绵阳采访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总装驻四川某基地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产妇作剖宫产缝合手术。当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李春梅立即俯身护住产妇,大声招呼助理医师和护士固定手术台。麻醉师韦满的第一反应是抱住摇摇欲倒的空调,以免它砸倒在手术台上,而已经走出手术室的助产士钟婕又返回室内,一把扶住左摇右晃的手术灯……所有人都在用身体保护产妇,没有谁选择逃生。
从太多太多真实的故事里,从士兵们伤痕累累的肩膀上,从救援人员倒在废墟上睡着的倦容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读懂了那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责任。
离开汶川时,30岁的羌族妇女郭秀莲往我的背囊里塞了一袋红樱桃。
今年的樱桃又大又甜。郭秀莲曾经算过,自家的两亩樱桃能卖到两万元。然而,樱桃还没来得及摘,地震就发生了……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红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鲜艳的色彩……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俯瞰( ) 思忖( )
2.品读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
3.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
4.“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 ‘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
5.划线句中的“纱巾”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一张沾满泥土和血迹的红纱巾”有什么值得珍藏的?请谈谈你的理解。表达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6.读了选文你有何感想?请拿起笔写出你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答: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19—23题。(19分)
永不录用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
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摘自《辽宁青年》2009年第3期A版,有改动)
19.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3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 →③ →④ →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20.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21.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3分)
22.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4分)
23.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不少于80字。(5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九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同学邓洪卫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宰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宰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不叫我宰相呢?许攸很难受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一时改不了口。曹操笑笑说,那你还叫我阿瞒吧。
多年以后,曹操果然做了宰相。许攸呢?在曹操手下做一个谋士。跟小时候一样,许攸还是称曹操为阿瞒。不光私下里这么叫,在许多公共场合下也这么叫。有一次,曹操为一件棘手的问题闹得焦头烂额,在相府开一个高级政治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官员,气氛十分严肃。这时,许攸走到曹操跟前,拍着曹操的胳膊说,阿瞒,你怎么这么笨呢,简直是一头猪,你只须这么做,准能解决问题。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很多人都面露不平之色。而曹操却哈哈大笑,没有丝毫的不高兴。
谋士程昱来见曹操。程昱说,我听说,一个人的小名,只有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才能使用,而这小名应该由他的父母兄弟来称呼。许攸不过是您的一个同学,却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叫您的小名,无异于羞辱丞相。您为什么不怪罪于他呢?
曹操说,许攸不仅仅是我的同窗好友,而且是我的救命恩人。小时候,我特别顽皮。有一次,我爬树上去摘桑葚吃,一不小心,跌到树下的污水塘里,是许攸把我从塘里拉出来,救了我一条命。许攸对我有救命之恩,我怎么能因为他叫我的小名,就治罪于他呢?
程昱说,自三皇五帝,礼仪一直传到今天。您作为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许攸虽然跟您交谊深厚,但他依然只是您的一个下属而已,下属理所当然应该尊重上级,而不能因为救过您的命就可以随意冒犯您的威严。请丞相尽快制止他这种行为。
曹操说,一年有四个季节,四季有它不同的特点。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生长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习惯。许攸叫我的小名,只不过是他的一个习惯而已,这丝毫不影响他给我带来许多有益的一面。我记得当年我与袁绍战于官渡,两军相持不下。当时,我的粮草只够维持三天,是许攸从衣绍那边过来投奔我,给我出谋划策,才使我一鼓作气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如果当初没有许攸的计策,我早已被袁绍所灭,就不会有我今天宰相的职位,更谈不上宰相的威严。与许攸的功劳相比,他叫我的小名是多么不足一论呀!
程昱不再说什么,只好退了出去。
许褚、张辽等许多武将也多次来找曹操,都被曹操一一劝退。
这一年,许都大旱,粮食歉收。曹操问许攸该怎么办。许攸说,一方面,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另一方面,达官显贵的家里却用成堆的粮食酿酒,造成许多粮食浪费。当务之急,应该禁止这种浪费粮食的事情发生。曹操立刻传令,全城从即日起禁止饮酒,违令者斩。曹操还让许褚、张辽等武将领兵昼夜巡城,如遇饮酒之人,就地正法。
晚上,曹操悄悄把许攸领进相府,说,别人不准喝,老同学例外,今日得闲,咱俩好好叙叙旧。
许攸点点头,好,好。阿瞒,你想得真周到呀。曹操端起酒杯说,来,干,一醉方休。
许攸晃晃摇摇离开帅府。已是深夜。天空一轮明月虚悬。许都城的街道清清白白。许攸伸了伸胳膊,微风拂面,许攸关关节节都舒坦。
忽地,马蹄声疾。大将许褚奉丞相之命巡夜。
许褚令军校,将饮酒之人拿下。
许攸叫,我跟阿瞒饮酒,何罪之有?
许褚抬手,长枪一抖。许先生像秋天的树叶,飘落在地上。
许攸的葬礼在一天清晨举行。全城百姓都聚拢来争看这位据说是绝顶聪明的丞相的老同学。响器班在哀伤地吹打,城中最好的歌手动情地唱着换歌。曹丞相哭得很悲伤,几欲昏绝过去,旁边的侍从看他嘴在不停地嚅动着,终于努力听清他一遍遍念叨的是:今后还有谁叫我阿瞒呀!
曹操被侍从强行拉出灵堂,文武也跟了出来。
最后走的是行军主簿杨修。
杨修拍了拍许攸的棺木,叹道,你是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愚蠢的人呀!
杨修还说,丞相的话,你怎么能当真呢?
杨修说着,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走了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
1.这篇小小说以“同学”为题有何深意?如果将文题改为“许攸之死”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曹操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许攸与曹操的关系和许攸对曹操的贡献,这对刻画曹操的性格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修拍了拍许攸的棺木说:“你是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愚蠢的人呀!”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在许攸的葬礼中哭得最悲伤,这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他口中不断念叨的是“今后还有谁叫我阿瞒呀!”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刻画曹操的形象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具体文句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是当代小说作者写的一篇小小说,并非出自《三国演义》,请你将本文与《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片段,如《杨修之死》,进行一点比较,谈谈你更喜欢哪一篇中的描写,并简要谈谈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