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B.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1. A.
    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2. B.
    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
  3. C.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4. D.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B.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B.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题型:013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B.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

C.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给男友的一封信

  阿吉:

  (1)我亲爱的朋友,又一次让你失望,我深感愧疚。在这个残阳的寒晖冷罩山川的晚秋的黄昏,我陪着飘零的枫叶提笔给你写信,恳求得到你的谅解。如果你愿意,请你另寻歇息的港湾,因为我并不是很漂亮的女孩,但你若不放弃,你则是我惟一的恋人,是我一生最终的选择。

  (2)你也知道,龙兴村是个美丽的村庄:一条涓涓而流的小河悠悠地淌过村前,村庄有茂密的竹林。每每柔风飘过,交叉的竹子就在摩擦,发出轻柔的吱吱声,宛如柔悦的轻曲。一条通往山外的小路旁,屹立着一棵大榕树,茂盛的叶子常常成为村民们乘凉的亭子。然而我更喜欢的,是这里真诚、纯朴、可爱的孩子。在我师范毕业前的那个春节,我来到这村上的外婆家。没一两天,我便和他们闹开了,我和他们手拉手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他们把我当成大姐姐,常围着我,瞪着一双双好奇的眼问我城里的事。善良的村民们在碰面时,也热情地跟我打招呼,邀我到家。打那时起,我便向往这个地方,内心暗想:毕业后就到这里的学校教书。

  (3)1996年秋季开学前两天,我便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外婆家。下午带着介绍信去报到的时候,孩子们便前后拥簇着我,带我到村里校长的家。一番自我介绍后,我递过介绍信。满脸堆笑的校长便热情地与我握手说:“这事,前几天我到教育局开会,组领导已传达。来这村校教书的城里人,你是第二个,第一个是从武鸣来的60年代的知青李老师,10年前回武鸣了。哪怕是本村的青年教师都想方设法外调,现在飞来你这只金凤凰。我很敬佩。欢迎,欢迎,欢迎你,周寒老师。”校长的诚恳,我由衷地感激。

  (4)第二天,校长便安排我住到学校最“豪华”的教师宿舍——窗户无损的瓦房。其他的,或是板皮封窗,或是木板补的门……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一间原来是资格最老的黄老师的住房。校长偷偷和他商量,叫他搬出去,让我住,他欣然同意。我深感内疚。打扫房间的那天下午,可把孩子们乐坏了,争抢着工具,你刷墙壁,我扫地面,他贴画报地忙着。我在凹凸不平的办公桌上铺上印花的胶膜,再压上一块玻璃。“啊,周老师的房间真漂亮。”孩子们笑着说。我由衷欢喜。

  (5)开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陆续来到学校,校园热闹非凡。学校安排,由班主任收费注册,然后统一交给出纳员。各个班主任的房门口人头攒动,忙里忙外的班主任进出甚不方便。那时,吼吼叫叫的老师要进出房门,被挤在门口的孩子堵住了,便大声嚷到:“走开走开,你们这帮人也真是,人家忙得要命。”孩子们听了很不服气,抿着嘴,斜视一眼才慢吞吞地让个道。我的房门也挤着一帮人,但我每次进出,总是和颜悦色地轻声道:“请让一下,好吗?”他们便连忙让到一边。我出去了,就尾随来一群孩子,轻声议论道:“周老师真好!”我由衷高兴。

  (6)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在讲到三角形的特性时,让学生举实例:生活中遇到哪些实物是三角形的。学生举了很多。我又问,所列举的这些实物的这些部位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这可把学生难住了。我就让他们讨论并汇报结果。有的说制作过程简单,有的说瞅着好看……我对他们的回答都作了评价,然后拿出自己用木条做成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使劲推或者拉,全班同学观察。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四边形、五边形的形状变了。我问:“这说明三角形有什么特性?”“稳定性。”不少学生齐声说,然后我又举出了许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生活实例。聪明的忠豪得到启发,当天放晚学回家,找来钉子和工具,把家里已被坐歪的几张椅子横放于地,对角架上木条,钉下钉子,椅子稳当了。他那从地里回来的父亲,劳累极了,拿过一只椅子,小心翼翼地坐下来。奇怪,听不见吱吱声,轻轻一摇,也不见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修好的。再一问,才知道是忠豪给修好的。忠豪就把那天我教的生活数学的运用讲了一遍,他父亲叹道:“啊,现在的教育真成!以前我修椅子,总是不牢实,当柴烧去了几条,可惜啊!过去我们学的是些‘算盘响,算盘响,过去地主算盘响,贫下中农愁满腔……’周老师真了得。”这事传到我耳里,我由衷兴奋。

  (7)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家长给我送来一条鱼。几次推辞后,我还是在他诚挚的劝说下收了。我那一餐吃得津津有味。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学生家长心理很矛盾,他妻子曾劝他拿去卖,再加上前几天卖了两只鸡,还有他前几天砌路基得的工钱,也基本凑够化肥的钱了。然而他还是说服妻子,把那条鱼送给我,说因为我是他独生子的救命恩人。的确,那孩子患了急性伤寒,倒在操场上。我急忙背上他,还招呼两个大个子学生,和我一起把他送到四公里外的卫生院,累得我几乎虚脱。医生说,再晚一点就难救了。这一次,要是像其他老师那样,送到村卫生室或送回家,后果堪忧了。本来,一条鲤鱼也不过10元钱,然而对于他们那样的困难家庭,10元钱甚是来之不易。不是吗?他儿子的裤子已经打上好几个补丁,炎热的夏天还是穿着那件破旧的运动服,寒冷的冬天也只是再加一件土布黑外衣。也难怪他把鱼送给我后,家庭气氛有些紧张。面对学生家长的盛情,我由衷慨叹。

  (8)阿吉,我并非不爱你,而是真心实意地爱着你。每一次进入梦乡,我就不愿睁开双眼,因为总有你陪在我身边。不知多少次,你劝说我调回城里;不知多少封信,情深意浓的字里行间,也叫我快调回城里;不知多少种实在而正当的理由,还是叫我快调回城里。可是,我现在的确割舍不下这一群天真的孩子。在这山村的小道上,曾经留有你我共同漫步月下的脚印,你的轻声柔语常常在我耳边回荡。我清楚地记得:你几次来到这天偏地远的山村劝说我。因为我固执,因为我对孩子的不舍,因为我对学生家长的感激,几次我都没有被你说服,依然留在山里。最后一次,那是个弯月陪伴你我信步林间小道的夜晚,几番离别愁苦的话语后,你又来了那一句老话:“调回城里,好吗?”我停下脚步,握着你的手,望着你含情脉脉的双眼,轻轻地摇了摇头。我读懂了你的眼睛:当时你失望了。但你还是那样温存,搂着我的腰,说道:“走吧!”当我们走到绿树白花的篱笆前,你又央求地说了那句老话,我还是那个老动作:轻轻地摇了摇头。这时,彻底失望的你轻轻地祝福我说:“请一路走好!”就转身匆匆离我而去。我惊呆了,我木然。

  (9)阿吉,请原谅。我知道,是我欠你的。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次我妈病了,躺在床上,任凭我爸怎样劝说,她都不肯吃药,气的就是我这个独生女远在深山,不调回城里,不顾家人。后来还是在你的劝说下服药,还是你送她去医院。我妈不想去医院,是因为家里没钱。我爸是个工人,收入很低,我学费的一部分,就是靠我妈在街上摆些零摊,卖些水果给攒的。然而那点收入怎够供一个人读书,东贷西借的钱至今还未还清,她又何忍再大笔开销。你说你就是她的未来的女婿,如果最后不能与我成婚,也愿做她的干儿子,愿照顾她一辈子。她受感动,才同意去医院。那个周末,我回到城里,直奔医院,看见守在我妈病床旁的你已是两眼深凹,你用布满血丝的眼凝视着我安慰道:“医生说不要紧的,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我热泪盈眶。听我妈说,在我回山里教书后的那几天,还是你在照顾她,医药费还是你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来的。阿吉,你令我感激不尽。

  (10)阿吉,我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我昨天晚上做的那个梦:在河边的摇篮里躺着一个婴儿,一双大而圆的眼睛露出求助的神情,而在此时,河水正慢慢地涨上来,我就去把那个摇篮抱走。其实那婴儿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依然等你,等你,直到永远,除非你另有归宿。上个星期,我制作了两个红枫叶标本,是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大小,几乎一样的形状,和这封信给你寄去一个。如果今生你我无缘,请你在来生带着这一张红叶,到兴龙村后的竹林与我相会。我想带着另一张在那儿等你,痴痴地……

  祝好!

××年×月×日

深爱你的周寒

lignleft

(1)

这封信的开头写道“又一次让你失望”,是什么事情让收信人失望了?寄信人让收信人失望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

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第(1)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3)

用第一人称概括第(9)段的内容和情感。

(4)

为第(10)段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5)

这封信在格式上有个小毛病,请写出位置所在,并写出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精神的殿堂
       人死了,便住进一个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亲朋好友,如果对他思之过切,便来到墓地,隔着一层冰冷的墓室的石板“看望”他。扫墓的全是亲人。
        然而,世上还有一种墓地属于例外。去到那里的人,非亲非故,全是来自异国它乡的陌生人。有的相隔千山万水,有的相隔数代。就像我们,千里迢迢去到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
        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
        他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人,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
        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有时走在路上,远远就能看到它颇似伦敦保罗教堂的石绿色的圆顶。我一直以为是一座教堂。其实,我猜想得并不错,它最初确是教堂。可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曾用来安葬故去的伟人,因此它就有了荣誉性的纪念意义。到了1885年,它被正式确定为安葬已故伟人的处所。从而,这地方就由上帝的天国转变为人间的圣殿。人们再来到这里,便不是聆听神的旨意,而是重温先贤的思想精神来了。
       重新改建的建筑的人口处,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象征着祖国、历史和自由。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这句话显示这座建筑的内涵,神圣又崇高,超过了巴黎任何建筑。
       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他和所有这里的伟人一样,都安放在地下。因为地下才意味着埋葬。但这里的地下是可以参观与瞻仰的。一条条走道,一间间石室。所有棺木全都摆在非常考究和精致的大理石台子上。雨果与另一位法国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两边。每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美丽的铜棕榈。
       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字不多,表述的内容却自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19年。
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呜冤,因而被判徒刑。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将卢梭和伏尔泰安葬此处,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这里的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由他奠定的。
       卢梭的棺木很美,雕刻非常精细,正面雕了一扇门。门儿微启,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支花来。世上如此浪漫的棺木大概惟有卢梭了!再一想,他不是一直在把这样灿烂和芬芳的精神奉献给人类?从生到死,直到今天,再到永远。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伯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的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他们是鲁迅式的人物,却不是徐志摩。他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特意要到这里来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这样做的原由,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一种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烧灼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找寻真金般的真理。他们本人就是这种真理的化身。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面前时,我被深深打动着。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有的是一小支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它们总是新鲜的。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第一次世界大战共560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共197名。我想,两次大战中的烈士成千上万,为什么这里只是作家?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
       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派诗人也安葬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邮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国参加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在地中海的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尸骨落人大海,无处寻觅。但人们把他机上的螺旋桨找到了,放在这里,作为纪念。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
       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爱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只有来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
       我还想,先贤祠的“祠”字一定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祠乃中国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为的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崇拜、纪念、感谢,还有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精神。这一切意义,都与法国人这个“先贤祠”的本意极其契合。这译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这里,转而自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选自 冯骥才《巴黎,艺术至上》)
1、作者在文中一再写到楣门上“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时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拜谒、“我被深深打动着”以及石馆上堆放着世界各地献上的鲜花有何作用?
                                                                                                                                                           
                                                                                                                                                           

2、为什么作者要说“巴黎真正的象征是先贤祠”呢?
                                                                                                                                                           
                                                                                                                                                           

3、作者在先贤祠中看到的“伟人”,你认为可以分为哪几类,请简单概括各类“伟人”们能够安置在这里的原因。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人死后亲朋好友到墓地表达对他的思念,并强调“扫墓的全是亲人”,其作用是既引起下文,又映衬了先贤祠里“伟人”们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敬仰。
      B、作者在先贤祠里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是因为他们不是法国人,没有被安置在这里。 
      C、“鲁迅式的人物”指不仅具有永久的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更有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思想和精神;“徐志摩”指只是奉献给世界一种美--具有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作品。
      D、文中划线句子运用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卢梭象征着的民族精神过现将来永久地影响着人类。
      E、文章最后一句“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点明作者呼吁要建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祠堂,让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安有定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完全解读 九年级语文 (下册) (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理解

秋天的音乐

  ①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它不再是远远呆在那里、无动于衷的样子,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你被种种旋律和音响唤起的丰富的内心情绪,这些景物也全部神会地感应到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这是真正知友心神相融的交谈……它河弯、山脚、烟光、云影、一草一木,所有细节都浓浓浸透你随同音乐而流动的情感,甚至它一切都在为你变形,一幅幅不断变换地呈出现你心灵深处的画面。它使你一下子看到了久藏心底那些不具体、不成形、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动的漩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觉……

  ②秋天十月,我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毛衣,背个大挎包,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只带了录音机,却把音乐磁带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向他借。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都是“背景音乐”。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怔了怔,看我一眼说:

  ③“秋天的音乐。”

  ④他多半随意一说,搪塞我。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

  ⑤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端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的描述秋天,下巴发懒地一蹭粗软的毛衣领口,两只手搓一搓,让干燥的凉手背,给湿润的热手心舒服地磨擦磨擦,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受里了。

  ⑥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挺凉,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躺着,丰满而柔韧的躯体!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木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于是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做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弘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有时风云聚会,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千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⑦我陡然想起一句话:

  ⑧“我一扑向你,就感到无限温柔啊。”

  ⑨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里甩到后边……春的萌动、战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部消匿而去,无可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人生是一次性的;生命以时间为载体,这就决定人类以死亡为结局的必然悲剧。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哪怕再经受一次痛苦的诀别也是幸福,还有那做过许多傻事的童年,年轻的母亲和初恋的梦,都与这老了的秋天去了遥远了。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⑩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刚的忧愁一扫而光。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它不过在寒飚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火,神奇又神秘,它哪里是埋藏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什么叫做死亡?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这时,忽见对面坐着两位老人,正在亲密交谈。残阳把他俩的脸晒得好红,条条皱纹都像画上去的那么清楚。人生的秋天!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所有精力为这世界付出,头发里的色素也将耗尽,那满头银丝不是人间最值得珍惜的么?我瞧着他俩相互凑近、轻轻谈话的样子,不觉生出满心的爱来,真想对他俩说些美好的话。我摘下耳机,未及开口,听他们正议论关于单位里上级和下级的事,哪个连着哪个,哪个与哪个明争暗斗,哪个可靠和哪个不可靠,哪个是后患而必须……我惊呆了,以致再不能听下去,赶忙重新戴上耳机,打开音乐,再听,再放眼窗外的景物,奇怪!这一次,秋天的音乐,那些感觉,全没了。

  “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

  在我返回家,把这盘录音带送还我那朋友时,把这话告他。

  他不知道我为何得到这样的结论,他也不知道他为何对我说:

  “艺术其实是安慰人生的。”

1.文章第①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文章的第②~⑤段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⑥段加粗的句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写出一个具有你所判断的修辞方法的语句。

4.第⑥段中说“有时风云聚会,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这“哲理”是指什么?(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5.第⑨段加粗句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写出两个包含这种思想感情的古诗文的句子。

6.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

7.读完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谈出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小题1:下列理解句中词语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一句中的“这严酷的事实”,是指地球的南极点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B.“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是指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探险的人。
C.“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中的“姗姗来迟”,是慢腾腾地来晚了的意思。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一句中的“堡垒”,是指南极。
小题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的内容是:斯科特探险队登上南极点后,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痛苦地踏上归途。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反衬出斯科特一次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C.“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的行为,表现出斯科特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D.“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此句描写出斯科特一行,极度失望、痛苦的心情,表现出他们意志消沉的一面。
小题3:下面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剧体现在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等四个方面。
B.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伟大体现在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等方面。
C.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D.五个探险者在归途中不断向世界哀叹自己所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小题4:下面是对课文写作特色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课文按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其中任务的行踪是:“渐近极点—到达极点—返回”。
B.本文是一篇文学味浓、抒情性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C.传记向来是为成功者书写功绩的,而茨威格却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偏偏充满激情地为“英国的迟到者”斯科特等人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是作者的疏忽之处。
D.作者在文中向我们讲述了一连串令人难忘、撼人心魄的细节,使我们不得不对探险家们的精神肃然起敬。
小题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