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的数学知识已达到大学水平。
B、这次期中考试,他每门功课平均在90分以上。
C、他的父亲享年83岁,仍然精神抖擞。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常德卷)语文(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柯登地
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卓绝的聪明才智或具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辞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扣平》用了37年时间;哥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有条件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了长这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后期,将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作比较,发现两者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而在性格。最有成就的20%者,性格明显带着傻劲儿。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那么有杰出的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
一生拥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摘自2006年7月《中学生》,有删改)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相左:                                             
(2)读:                                               
【小题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意义和作用。(4分)
【小题3】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托尔斯泰等例子充分证明:天才既要有卓绝的聪明才智,也要有非凡的傻劲。
B.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
C.爱迪生关于天才与灵感、汗水的名言说明:做出杰出的成就,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
D.现代人才学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
【小题4】作者建议重写词典中“天才”的释义,依据作者的意思应该怎样重写呢?(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常德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柯登地

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卓绝的聪明才智或具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辞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扣平》用了37年时间;哥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有条件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了长这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后期,将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作比较,发现两者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而在性格。最有成就的20%者,性格明显带着傻劲儿。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那么有杰出的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

一生拥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摘自2006年7月《中学生》,有删改)

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相左:                                             

(2)读: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意义和作用。(4分)

3.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托尔斯泰等例子充分证明:天才既要有卓绝的聪明才智,也要有非凡的傻劲。

B.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

C.爱迪生关于天才与灵感、汗水的名言说明:做出杰出的成就,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

D.现代人才学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

4.作者建议重写词典中“天才”的释义,依据作者的意思应该怎样重写呢?(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柯登地
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卓绝的聪明才智或具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辞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扣平》用了37年时间;哥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数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有条件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了长这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后期,将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作比较,发现两者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而在性格。最有成就的20%者,性格明显带着傻劲儿。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那么有杰出的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
一生拥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著、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摘自2006年7月《中学生》,有删改)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相左:                                             
(2)读:                                               
小题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意义和作用。(4分)
小题3: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李时珍、托尔斯泰等例子充分证明:天才既要有卓绝的聪明才智,也要有非凡的傻劲。
B.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
C.爱迪生关于天才与灵感、汗水的名言说明:做出杰出的成就,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
D.现代人才学家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一个人事业上取得成功,不一定要有卓绝的才智。
小题4:作者建议重写词典中“天才”的释义,依据作者的意思应该怎样重写呢?(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据全班之冠。

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D.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2.选出下列作家与作品配置不当的一项( )

A.《春》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他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B.《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散文家。

D.《夏》是当代作家梁衡的作品。这篇散文用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B.于是整个峡谷,波光粼粼,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C.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D.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 )

A.开刀的是他父亲。            B.王老师和同学们劳动去了。

C.我要炒白菜。              D.他的笑话说不完。

5.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6.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你的意见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D.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说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l分)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小题1】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小题3】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4】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l分)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1.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2.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3.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l分)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小题1: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小题3: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4: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l分)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13.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14.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15.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6.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