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1)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   )
(2)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   )
(3)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   )

A、(1)拟人;(2)设问;(3)比喻
B、(1)拟人;(2)反问;(3)比喻
C、(1)拟人;(2)设问;(3)夸张
D、(1)比喻;(2)设问;(3)比喻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题。

①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②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③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④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⑤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⑥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⑦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就没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⑧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走。⑨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⑩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1)

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2)

这段文字,作者采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①②③句是从________方面写的;第④句是从________方面写的;第⑥句是从________方面写的。“使人透不过气来”是写________的;“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是写动物的________,这同第④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⑦句中的“拉车的人们”专指“懒得去张罗买卖的”。

B.

第⑨句中的“他们”是指“那些拉着买卖的”。

C.

“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用了夸张手法。

D.

“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这一比喻,把天气既热又闷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来。

(4)

第⑩句中,“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中的“栽”换成“倒”好不好?为什么?

(5)

文中一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学霸九年级语文/全一册(苏教版) 题型:048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③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④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1.这几段话写了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那么“见闻”方面都写了哪些内容?你认为下列哪几项正确?选出来写在后面括号里。

[  ]

A.上野的樱花美丽异人。

B.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C.清国留学生很讲究民族风俗。

D.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污浊气氛。

2.第①段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辫子”的描写很有特点:描写“盘辫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描写“散辫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这种_______描写方法揭示了_______本质,表达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_______之情。

3.鲁迅本来满怀学医救国希望来东京的,但从作者所看到的情形未免有些失望,文中哪一句表达了作者这种失望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失望的原因是

[  ]

A.东京自然风景不好

B.清国留学生对自己不热情,在这里不受欢迎

C.清国留学生思想腐朽,以丑为美,不学无术,令人作呕

5.东京使作者失望,上野公园的“清国留学生”表现令人反感,但中国留学生会馆“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对这一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说明了那里比较安静,可以安心读书,说明鲁迅对学习抓得很紧。

B.说明了对留学生会馆的生活颇有兴趣。那里常开舞会,可以消遣。

C.说明鲁迅的志趣与那些醉心于赏花、跳舞的清国留学生不同,表现出厌烦情绪。

6.第②段中的“精通时事”的“时事”是指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寂寞是一种乐趣

姬有文

①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已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②屈指数来,自己从事业余写作已30多年。从起初在当地报刊《汤峪温泉》上的文章的发表,到现在频频见诸全国、省、市报刊杂志的“豆腐块”“千字文”,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难以名状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因为自己已经学会了从写作中找寻乐趣。

③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沉浸在寂寞之中,那么他(她)便是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与寂寞为伴,身处寂寞而不觉孤独,那么他(她)经过一番潜心努力之后,一定是能干出些成绩的

④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社交圈内不会产生科学家,麻将桌旁成就不了大文豪,嘈杂环境中出不了有所建树的优秀者。就我所闻,有所成就的科学家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而文人墨客,则与文房四宝为伴,在翰墨天地里挥洒人生;在当今信息时代,也可在网络世界里指点江山,尽情畅游。

⑤寂寞是一轮柔和平静的明月,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趣;[甲]寂寞是一池光洁如镜的清水,谁也不忍打破它的平静;[乙]寂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丙]寂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只有心存理想乐于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独特的韵味。

⑥说是寂寞,其实并不寂寞,寂寞是一种乐趣。报刊上众多作者的名字个个耳熟能详,看到他们富有个性魅力的文字,就如同听到朋友们的耳语。征文竞赛颁奖会上登台领奖,通讯员表彰会上与笔友握手相见,彼此间推心置腹的相互交流,在谈笑风生中取长补短。这些不都是人生中幸福快乐的一景吗?

⑦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如此观之,忍受寂寞是苦中有乐,寂寞中有美丽,寂寞中有幸福,寂寞中有乐趣。写作,是心灵的倾诉,寂寞会变成快乐;读书,是生命的体验,会让你走出寂寞。在寂寞中伴随快乐边读边写,边写边读,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幸福呢?

(1)

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寂寞是一种乐趣”的含义。

(2)

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①笔耕不辍的过程虽说有 难以名状 的寂寞,但我仍感到生活的乐观充实……

②寂寞是一场 你死我活 的战斗,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如钢铁般坚强……

(3)

“寂寞是一曲无声的乐章,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分句是从第5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插在“甲、乙、丙”三处中的哪一处?请说明理由。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具有明显的议论特点,议论之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语言朴实又不乏生动。

B.就文章第4段而言,作者从正反两个角度,围绕该段的中心句“古今中外,大凡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很少有难耐寂寞的”进行了论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记叙了古今中外学问家的一系列具体事例,意在启发读者在钻研学问时应该耐得住寂寞。

D.本文章法严谨,前后照应,结尾以“如果不能承受寂寞之苦,就难以尝到学问之果的甘甜。”与开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相照应。

[  ]

(5)

如果把文章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作为论点,下列哪则材料适合作为它的论据?为什么?

[甲]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  (节选自杨绛《读书苦乐》)

[乙]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里夫人后来说:“我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节选自王清铭《生活如椅子》)

(6)

“学问之树扎根时虽然苦,可它开放的花朵芳香,结下的果实甜美。”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一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点击新版全程测试卷  初一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文章,回答1~10题。

红花草

  ①也许因为我在江南农村长期生活过的缘故,我特别难忘那朴实无华的红花草。

  ②红花草,也称紫云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木植物。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野都有她的足迹。还在早春时节,歇冬的农田仍无生机,倔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田周围,争先恐后地萌发出来。她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zhu@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煨得像块红玛瑙,真美。

  ③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她那如火如t*的生命力,更在于她那朴实、崇高的情怀。

  ④数九隆冬,万物萧疏,红花草却冲风冒雪地生长着,她的生命力何等蓬勃!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红花草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地扎根成长。她的品格何等谦逊!暮春将临,落英缤纷,红花草更到了全盛时期:这时,她的花深蕴着香,香气弥漫,空气好像(1)进了糖丝,使无数蜜蜂为之颠狂,终日绕着她采蜜。驰誉中外的“紫云英蜜”,就从这时开始萌出那琥色的柔光。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牺牲自己。

  ⑤红花草,活着,敢斗残冬,无意争春,一心为美好的生活酿蜜;死时,默默无怨,死得其所,给永恒的土地再添厚肥。是的,红花草不名贵,不浓艳,也难入观赏之林。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的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  )

香(  )

(  )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带霜zhu@(  )露

如火如t*(  )

3.文中标(1)的空缺处应填的词是

[  ]

A.渗

B.装

C.拌

D.掺

4.指明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野都有她的足迹。

(  )

②她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zhu@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煨得像块红玛瑙,真美。

(  )

③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的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  )

5.结合语境理解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驰誉中外的“紫云英蜜”,“驰誉中外”的意思是驰名国内外。

B.还不单因为她那如火如t*的生命力,“如火如t*”可解释为像火那样红,像荼草那样白,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C.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慷慨”在这里可理解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D.香气弥漫,“弥漫”的意思是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空间。

6.第②段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

A.介绍红花草的特点

B.红花草十分美丽

C.表现红花草顽强的生命力

D.说明这种植物的生态特点

7.第④段作者以时间为序,表现了红花草朴实崇高的情怀,请依次指出红花草各时段所具有的精神和品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细读选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④段在意义上属何种关系?文中哪句话表现了这种关系?表现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揭示象征意义的句子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对选文的结构分析,指出正确的一项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行遵法
  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九十二异僧六》)
  【注释】①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学家。    ②姥: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③狱未具:判决还没有下来。 ④戟手:用食指中指指点,形状如戟。  
1.下面的解释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请给划线的句子中的“谢”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认错;道歉;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
②辞去官职;推辞。《后汉书·鲁恭传》:“郡数以礼请,不肯应。”
③拒绝。“年二十七,始大发愤,其素所往来少年。”(欧阳修)
④辞别;离开。郭璞《游仙》:“高蹈风尘外,长揖夷齐。”
⑤告;问。《陌上桑》:“使君罗敷,宁可共载不?”
⑥感谢;酬谢。《汉书张列传》:“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
⑦衰退;凋谢;死亡。李山甫《落花》:“落魄东风不借春,吹开吹两何因。”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前后之约数十万(                     )             
未几,王姥儿犯杀人(                          )           
3.翻译下列句子。  
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文中的一行,受老妇人之恩惠,却没有报答,他的做法正确吗?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链接,结合上文的感受,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相关链接】北宋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贪污及其他非法所有)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祖坟)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刻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选自《包拯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沁园春 雪》, 完成下面各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4、下面各句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