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选出有误的一项

A、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
B、“沁园春”是题目,“雪”是词牌名。
C、《沁园春·雪》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的主题句。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色笔记初中语文总复习 新课标 题型:048

阅读《晏殊入朝》,完成后面的题目。

  晏元献公①为童生②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通“宴”)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帐帷、帐幕)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自宫中批除(任命)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只,仅)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哪殊,北宋人。②童生:科举考试中获得参加秀才考试资格的考生。③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便令公试    就:参加

B.乞命题     别:另外的

C.唯殊门     杜:关闭

D.上面谕除之意  授:接受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①正可为东宫官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2)③直以贫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记叙了有关晏殊的三件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每件事的概括不得超过6个字)

第一件: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第三件:________。

5.以下六句话中,全都表现晏殊诚实的一组是

①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②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③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 ④臣若有钱,亦须往 ⑤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 ⑥仁宗朝卒至大用

[  ]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6.选出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

A.晏殊在童生时就参加了进士考试,他因考前做过试题而得以考中。

B.当朝中文官们整日宴饮时,晏殊仍潜心研习学问,一点也不羡慕馆游宴饮的生活。

C.皇帝正是看中了晏殊质朴节俭的品质,才将东宫官授予了他。

D.皇帝解释任命晏殊为东宫官的理由时,充分肯定了晏殊的好学和谨厚人品。

E.晏殊为人诚实,治学严谨,因而得到信任,受到了重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完全解读·八年级语文·上(江苏版 新课标) 苏教版 新课标 题型:048

空气向下挤压

空气是向下挤压的吗?

  ①假如有一摞1米高的烙饼,每张烙饼有一定的重量,而且每一张烙饼都受到本身上面所有烙饼的总重量的向下________。底层烙饼受到的压力最大,顶层烙饼受到的压力最小。如果你从底层取出0.2米高的一摞饼,同时从顶层也取出0.2米高的一摞饼,那么,前者的张数一定比后者的多。空气和这些摞起来的饼的

情况是一样的。

  ②空气由许多微粒构成,这样的微粒叫做分子。针尖大的那么一点空间可以容纳的分子竟超过1万亿个!它们像摞起来的烙饼那样________在一起,所以在最靠近地面的一层空气里,分子最多。

山顶的空气是不是比山谷的空气轻?

  ③山顶上和天空中的空气比较稀薄,分子间的距离也比较大,这就像在上层的一摞烙饼彼此的间距要相对大一点是一样的。越往高处去,空气越稀薄,所以登山运动员和飞机驾驶员必须戴上氧气面罩,帮助呼吸。

  ④你也许看见过充填着氦气的气球。氦气比空气轻得多。比空气轻的气球离开地面往上升,穿过稀薄的空气层,就像软木塞在水槽里往上升一样。但是气球不能永远上升。当它升高到几千米之后,那里的空气十分稀薄,十分轻,气球就不比同体积的空气轻了。

为什么山顶上比山谷里冷?

  ⑤a当你爬上高山或飞入高空,情况就不同了,你会感到很冷。b这是因为在广阔无垠的天空,空气层由浓密变得非常稀薄。c世界上有许多高山,山顶上终年积雪。d越往高处去,分子间的距离越大,空气就会变得越稀薄,也越轻和越冷。

摩擦能生热吗?

  ⑥贴近地球表面的分子是________在一起的。它们并不静止,而是运动着,彼此________着。当它们互相摩擦时,就变得热起来。这样,你就不难明白同一地区的空气压力所产生的两种不同效果。在空气稀薄和分子之间距离大的山顶上白雪皑皑,在空气分子挤得比较紧,它们互相摩擦而生热的山谷中却温暖如春,百花盛开。

  ⑦当你用两个手掌很快地反复摩擦时,会感到皮肤逐渐地热起来,因为手的皮肤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⑧摸一摸刚用过的打气筒,你会感到热,那是因为分子在那里互相挤压和摩擦过。

(1)

“一摞饼”的“摞”与“摞起来”的“摞”有什么区别?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

给文中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一组词

[  ]

A.

推挤  挤压  堆挤  挤压

B.

挤压  堆挤  推挤  挤压

C.

挤压  堆挤  挤压  推挤

D.

堆挤  推挤  挤压  挤压

(3)

第⑤段中四句话排序有误,正确的顺序应当是

[  ]

A.

a b c d

B.

a c b d

C.

b c a d

D.

b d a c

(4)

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第①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

第②段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

第⑦、⑧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这四部分可以颠倒顺序,它们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竟然)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1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的正确译文是:

A.你这一辈不应该追究物理,不是木柿,难道是暴涨的水带走了吗?

B.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C.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难道是暴涨的水带走了吗?

D,你这一辈不应该追究物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1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

B.“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断下定论。

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选自《市场周刊 》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3.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    —→湿染性—→  ▲   —→胶着性—→持久性

五个特性做了说明。(2分)

14.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                                               

15.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 “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2分)

                                     ▲                                    

16.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D.“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宣纸

于心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选自《市场周刊 》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3.文章分写部分先后从宣纸的   ▲    —→湿染性—→  ▲   —→胶着性—→持久性

五个特性做了说明。(2分)

14.第③节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                                               

15.第⑥节画曲线句子中 “通常”一词为什么不能删除?(2分)

                                     ▲                                    

16.⑤⑥节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引用孔丹的传说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引出了“宣纸”这一说明内容。

B.判断生宣与熟宣最简单方法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宣纸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即为生宣。

C.宣纸的湿染性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是因为这种特性使书写者在书写时困难加大。D.“水走墨留”的唯一原因是宣纸具有湿染性,“寿纸千年”的根本原因是不招惹虫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一课一练(开明版)初二(三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海底大体上是平坦的,平均深度是4000米。也有峡谷和深渊,最深的地方达11000米。山脉也不少,在大西洋有大西洋山脉,在印度洋中央有印度洋山脉,在北极有罗蒙诺索夫山脉。不仅有一般的山脉,在太平洋还有海底火山。

  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它们游动非常有趣。海参的爬行靠肌肉的收缩,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比普通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把水从身体的漏斗管中迅速地喷出来,利用水的反动力游泳。还有些贝类更妙了,它们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的“森林”和“草地”十分绚烂多彩,有褐色的,有淡紫色的,还有红色的。这些海底植物,最小的凭肉眼不能看见,有些大海藻却长达两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植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还有地球上很少的稀有金属。产量最大的当然要属盐了,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含有3000万吨食盐。海洋真是地球上矿藏最丰富的大仓库。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

A.海底世界

B.海底生物

C.海底物产

D.海底地形

2.下面哪几项是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选出正确的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  ]

A.地形平坦

B.动物有海参、鱼类和贝类

C.植物有地球上最长的植物

D.动物繁多有趣

E.植物多彩奇特

F.地形复杂

G.矿藏丰富

 

3.“海底大体是平坦的”这句话中“大体”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判断后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

①还有些贝类更妙了,它们扒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举例子、作比较)

(  )

②海参的爬行靠肌肉的收缩,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比普通火车还快。(列数字、作比较)

(  )

③海洋真是地球上矿藏最丰富的大仓库。(打比方、作比较)

(  )

④有些大海藻却长达两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植物。(列数字)

(  )

5.全文是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选出正确的几项。

[  ]

A.海底世界

B.海底地形

C.海底火山

D.海参、鱼类和贝类

E.海底动物

F.海底稀有金属

G.海底植物

H.海洋仓库

I.海底矿藏

J.海底食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晏元献公①为童生②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通“宴”)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帐帷帐幕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自宫中批除,(任命)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只,仅),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①晏元献公:晏殊,北宋人。

   ②童生:科举考试中获得参加秀才考试资格的考生。

   ③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便令公试  就:参加

B.乞命题  别:另外的

C.唯殊门  杜:关闭

D.上面谕除之意 授:接受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

[  ]

①正可东宫官

②不足外人道也

③直

④河曲智叟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②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4)本文记叙了有关晏殊的三件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每件事的概括不得超过6个字)

(5)以下六句话中,全都表现晏殊诚实的一组是

[  ]

①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②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③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
④臣若有钱,亦须往
⑤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
⑥仁宗朝卒至大用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6)选出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项

[  ]

A.晏殊在童生时就参加了进士考试,他因考前做过试题而得以考中。

B.当朝中文官们整日宴饮时,晏殊仍潜心研习学问,一点也不羡慕嬉游宴饮的生活。

C.皇帝正是看中了晏殊质朴节俭的品质,才将东宫官授与了他。

D.皇帝解释任命晏殊为东宫官的理由时,充分肯定了晏殊的好学读书和谨厚人品。

E.晏殊为人诚实,治学严谨,因而得到信任,受到了重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晏元献公①为童生②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通“宴”)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帐帷帐幕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自宫中批除,(任命)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只,仅),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①晏元献公:晏殊,北宋人。

   ②童生:科举考试中获得参加秀才考试资格的考生。

   ③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便令公试  就:参加

B.乞命题  别:另外的

C.唯殊门  杜:关闭

D.上面谕除之意 授:接受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

[  ]

①正可东宫官

②不足外人道也

③直

④河曲智叟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②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4)本文记叙了有关晏殊的三件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每件事的概括不得超过6个字)

5)以下六句话中,全都表现晏殊诚实的一组是

[  ]

①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②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③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

④臣若有钱,亦须往

⑤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

⑥仁宗朝卒至大用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6)选出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项

[  ]

A.晏殊在童生时就参加了进士考试,他因考前做过试题而得以考中。

B.当朝中文官们整日宴饮时,晏殊仍潜心研习学问,一点也不羡慕嬉游宴饮的生活。

C.皇帝正是看中了晏殊质朴节俭的品质,才将东宫官授与了他。

D.皇帝解释任命晏殊为东宫官的理由时,充分肯定了晏殊的好学读书和谨厚人品。

E.晏殊为人诚实,治学严谨,因而得到信任,受到了重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