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句式变换不当的一项是 |
原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成反问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是不是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呢? B.变成双重否定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有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成被动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D.变成感叹句:在学校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的一份《纽约时代》比I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②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为了在同行业间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遭的变化。
③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项,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④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
⑤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⑥我们摄取新的资讯,是为了将其组合到旧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获得更佳的结构,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甚至全面否定对自我的认识。
⑦何况资讯充斥着陷阱,有的是资讯制造者带来的麻烦,更多的则是在传播通路中的异化,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资讯,如果不加分析、理解、取舍而“照单全收”,必将造成资讯对你的严重伤害。
⑧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往往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
⑨我们完全可以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将其还原到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正确的生活经验以及完套沟通的“常识”层次,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我们没有必要附庸风雅,也没有必要吹毛求疵。
⑩在资讯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绵。企图吸干所有的海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如做快乐的游鱼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弃所废。
11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1.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作者分别用了两个中心句加以概括,这两个中心句是:
2.概括文章开头3段的主要内容,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仿第②段划线的句子在省略号处续写一个句子。
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
, 。
4.第⑩段中游鱼之比所说明的道理与下列名句中的 相同(单选题,只写序号)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C.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E.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F.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G.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请结合下则材料给你的启示来探究上文关于“资讯爆炸”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基因研究的成果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它可以控制疾病,置换器官,延缓衰老。如果掌握了人类的全部基因密码,从理论上可使人活到1200岁,而且可以设计出新人类。可是真到了那一天,地球能承受吗?倘有人滥用基因技术,争相设计“超人”“怪人”,该怎样对待?科技是把双刃剑,基因技术的突破,也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伦理难题与心理难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5题。
浅议“抄读”
郭启宏
①凡出版物皆可读,读法自是多样。有坐读、卧读,有朗读、默读,更有一种读法,前人谓之抄读。
②抄读由来已久。古代出版业不发达,书籍尤其宝贵,古人嗜学抄书,以抄为读,蔚然成风。宋人苏轼曾三抄《汉书》,东坡先生聪明绝顶,自称抄书乃“迂钝之法”,聪明人却偏用迂钝法,可见此法之不俗。明人张溥的书房雅号“七录”,有个缘故,原来他每读一篇文章,总要事先抄录下来,背诵一遍,然后烧掉,随后再抄录,再背诵,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终于读熟记牢了。
③时至今日,不管市面上多么浮躁,抄读事业依旧。有不少从上世纪文化匮乏年代走过来的人,念念不忘当年如饥似渴抄读中外名著的往事。我从网络上得知,当今虽然流行“下载一族”,但是同时也活跃着“抄书一族”,更有“抄书癖”!据《中华读书报》载,在湖北安陆的大山里,有一农民用七年的时间抄写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唐宋诗词,总计1170万字。
④抄读有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竟原因何在?有人说抄读有“三益”:易于记诵,校正讹误,练笔习字。有人说抄读可以积累材料,厚积而薄发。有人说抄读有一种“雕塑感”,给读书人印象极深。还是梁启超高屋建瓴且又细致入微,他说:“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它抄下,……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而在我看来,抄读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加深记忆,存档备忘;二是增强理解,温故知新。
⑤当今,科技的发展导致出版物物质形式的不断改变,阅读与写作的状态也不断更易,电脑逼使人们换笔,网络向纸质出版物挑战……然而,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那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创造与发明的精神,以及坐实这种精神的学问的根基。正因如此,抄读永远具有生命力,同时也永远具有诱惑力。诚然,抄读的笔退位了,而敲击键盘的双手依旧灵动,从前抽屉里保存着的小册子、单纸片或者卡片之类,统统变成电脑文档里分门别类的一个个文件,而且永不褪色、永不发黄、永不磨损。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16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选文中的原话回答)
2.选文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选文第③④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各是什么?
4.下面的材料能否充当选文第④段的论据,请说出理由。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读书方法有很多种,除了文中提到的这几种外,请结合你的学习实际再举出一种读书方法,并谈谈它的好处。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课程 新教学 新备课 初中语文 7年级下 人教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八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文章,回答1~6题。
一片树叶(日)东山魁夷
①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涵义。
②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会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③任凭寒风凛凛,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草木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④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⑤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⑥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吱吱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嘒嘒(嘒嘒:hu@ hu@,形容微小)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那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⑦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了一个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⑧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棵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滑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⑨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要谛。
(选自《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
1.文章②~⑦段用第二人称“你”来描述树叶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写“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里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说“柔弱的绿叶”“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紧接着用一个“幸好”将语意岔开,这“幸好”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⑦段描述了一片树叶四季的变化。对这部分文字记叙的顺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一片树叶的变化。
B.先写“而今”的浓密青荫,再用倒叙的手法,以回忆的方式从一片树叶还是幼芽的时候写起。
C.按春夏秋三季的顺序来写,中间插叙了一段“寒风凛凛”、“大雪纷纷”的冬天情景。
D.从夏天写起,再以回忆的方式从去年初冬写到春天,又回到而今的夏天,接着预测仲夏、秋天以至以后的情景。
5.作者观察一片树叶,得到了“生死轮回的要谛”,你读了此文,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考第⑥段的内容,仿照下面描写虫声的句子,在横线上写一个描写“蝉鸣”的句子,使这两个句子形式内容相似相对。
卿卿虫声,如童声合唱,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________蝉鸣,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我有个狠心的亲妈
陈彤
从小到大,我写过无数作文,其中很多成为了范文,但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我的母亲。
我不肯写母亲,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写她——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小姐出身,上过大学,是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那一辈妇女中,像她那样的女人是不多的。我为有她这样的母亲骄傲,但是她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自豪吗?
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时,常常被人欺负。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哭得泣不成声,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管,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当时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而不欺负别人?”
这个问题几乎伴随了我的整个成长——无论我受了什么委屈,无论我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我永远会先问我自己: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有没有自己的问题?个子矮小我无法改变,但是口音我彻底改掉了——现在即使我告诉别人我是南方人,人家都会说不可能。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我是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舌学出来的!
母亲和外婆的最大分歧在于,母亲坚持认为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依赖的幻想,要告诉孩子真相——你不是最优秀的,这个世界上有比你更强的人,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可以,但要自己争取,即使母亲也没有义务为你提供你所要的一切。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出差,我下了火车发现钱没有带够,给母亲打长途,希望她能从我的工资卡里给我取出1000元钱寄给我,母亲愤怒地说:“你去出差为什么不带够钱?我哪有多时间给你干这些事情?”我在电话里哭了——后来她当然给我寄了钱,但警告我下不为例。的确,后来我没有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麻烦过她。
曾经我很为母亲不是那种传统型的母亲而遗憾,但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命运给了我这样的母亲,而她造就了我独特的个性,我真的很感激她——因为她,所以才有我,因为她有个性,所以我才有个性。她不是不肯为我做出牺牲,她只是不肯为我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去年某一天深夜,我被送到医院急诊。母亲当时正负责宝钢项目,她赶到医院时,大夫告诉她我病情严重,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化疗。她当机立断办了退休,从此整整半年的时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她甚至对亲戚说:“如果能够一命换一命,就让我换了她吧。”
我常常想,母亲为什么甘愿用自己的命来换我的命,却不肯给我一点点依赖和幻想呢?即使在我生病的时候,她也从来不像有的母亲那样说些“善良的谎言”,她是直截了当跟我说的:你生的病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如果不化疗,你活不过半年,如果化疗,你有50%的胜算,即使化疗结束,你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过日子,你必须常常到医院检查,防止复发。在协和医院的记录中,曾经有18年以后的复发患者。
我当时差点疯掉,我对她说,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不打算治疗,我要用最后的时光去周游世界。她冷静地告诉我:第一,现在不是最后的时光;第二,你的生命不完全是你的,你这条命是我给你的,你要为我活下去。
我想如果我的母亲不是这样一位母亲,我会成为今天的我吗?我现在还能活着写这些文字吗?她帮助我发现了生命中另外的意义,我的生命并不是任性地属于我一个人;生命之所以可贵,还在于它的广度和厚度——就像我母亲我说的,如果你拒绝化疗的唯一原因是害怕痛苦,那么你以为去周游世界就能真正快乐吗?其实,生命本身就包含着苦难。所谓“痛快”,没有痛苦的“痛”,怎么会有快乐的“快”?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1年第12期)
1.这篇文章如话家常,娓娓动听,那么它主要写了有关母亲的哪些事情?(3分)
2.“特别”的母亲,让“我”迅速地成长。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恰当内容,从而提炼出“我”的成长轨迹。(3分)
3.“我为有她这样的母亲骄傲,但是她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自豪吗?”“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呢?(2分)
4.“我”第一次出差,没带够钱,打电话母亲要母亲为“我”寄钱,母亲为什么会愤怒责怪“我”,然后又寄钱于“我”?(3分)
5.下面语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填写于表格内。(3分)
语 句 | 描写方法 | 人物心理 |
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当时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而不欺负别人?” |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
|
她甚至对亲戚说:“如果能够一命换一命,就让我换了她吧。” |
|
|
6.读完全文,我们发现妈并不狠心,她教给了我很多。请用“母亲,我感谢您,您教给了我……”这样的句式写三四句表达感恩母亲的话。(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 |||||||||
我有个狠心的亲妈 陈彤 | |||||||||
从小到大,我写过无数作文,其中很多成为了范文,但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我的母亲。我不肯写母亲,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写她——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小姐出身,上过大学,是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那一辈妇女中,像她那样的女人是不多的。我为有她这样的母亲骄傲,但是她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自豪吗? 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时,常常被人欺负。有一次,我在饭桌上哭得泣不成声,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管,找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当时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而不欺负别人?” 这个问题几乎伴随了我的整个成长——无论我受了什么委屈,无论我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我永远会先问我自己: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有没有自己的问题?个子矮小我无法改变,但是口音我彻底改掉了——现在即使我告诉别人我是南方人,人家都会说不可能。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我是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舌学出来的! 母亲和外婆的最大分歧在于,母亲坚持认为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依赖的幻想,要告诉孩子真相——你不是最优秀的,这个世界上有比你更强的人,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可以,但要自己争取,即使母亲也没有义务为你提供你所要的一切。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出差,我下了火车发现钱没有带够,给母亲打长途,希望她能从我的工资卡里给我取出1000元钱寄给我,母亲愤怒地说:“你去出差为什么不带够钱?我哪有多时间给你干这些事情?”我在电话里哭了——后来她当然给我寄了钱,但警告我下不为例。的确,后来我没有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麻烦过她。 曾经我很为母亲不是那种传统型的母亲而遗憾,但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命运给了我这样的母亲,而她造就了我独特的个性,我真的很感激她——因为她,所以才有我,因为她有个性,所以我才有个性。她不是不肯为我做出牺牲,她只是不肯为我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去年某一天深夜,我被送到医院急诊。母亲当时正负责宝钢项目,她赶到医院时,大夫告诉她我病情严重,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化疗。她当机立断办了退休,从此整整半年的时间,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她甚至对亲戚说:“如果能够一命换一命,就让我换了她吧。” 我常常想,母亲为什么甘愿用自己的命来换我的命,却不肯给我一点点依赖和幻想呢?即使在我生病的时候,她也从来不像有的母亲那样说些“善良的谎言”,她是直截了当跟我说的:你生的病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如果不化疗,你活不过半年,如果化疗,你有50%的胜算,即使化疗结束,你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过日子,你必须常常到医院检查,防止复发。在协和医院的记录中,曾经有18年以后的复发患者。 我当时差点疯掉,我对她说,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不打算治疗,我要用最后的时光去周游世界。她冷静地告诉我:第一,现在不是最后的时光;第二,你的生命不完全是你的,你这条命是我给你的,你要为我活下去。 我想如果我的母亲不是这样一位母亲,我会成为今天的我吗?我现在还能活着写这些文字吗?她帮助我发现了生命中另外的意义,我的生命并不是任性地属于我一个人;生命之所以可贵,还在于它的广度和厚度——就像我母亲我说的,如果你拒绝化疗的唯一原因是害怕痛苦,那么你以为去周游世界就能真正快乐吗?其实,生命本身就包含着苦难。所谓“痛快”,没有痛苦的“痛”,怎么会有快乐的“快”?(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1年第12期) 1.这篇文章如话家常,娓娓动听,那么它主要写了有关母亲的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别”的母亲,让“我”迅速地成长。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恰当内容,从而提炼出“我”的成长轨迹。 有问题从自己身上找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到了母亲人性的光辉→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有她这样的母亲骄傲,但是她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自豪吗?”“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第一次出差,没带够钱,打电话母亲要母亲为“我”寄钱,母亲为什么会愤怒责怪“我”,然后又寄钱于“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语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填写于表格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