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择引号的作用。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   )

A.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作用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中的“我”和电影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偏”和“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色笔记初中语文总复习 新课标 题型:048

我开始告诉儿子……

梁晓声

  儿子九岁。明年上四年级。

  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他一些事情。

  其实我早已这样做了。

  儿子爱画。于是有朋友送来各种纸。儿子若自认为画得不好,哪怕仅仅画一笔,一张纸便作废了。这使我想起童年时的许多往事。有一天我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爸爸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来没见过一张这么好的纸。爸爸小时候也爱画。但所用的纸,是到商店去捡回来的。包装过东西的,皱巴巴的纸。裁了。自己钉了。便是那样的纸,也舍不得画一笔就作废的。因为并不容易捡到。那一种纸是很黑很粗糙的。铅笔道划上看不清。因为那叫“马粪纸”……

  “怎么叫‘马粪纸’呢?……”

  于是我给他讲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几乎整整一代共和国的孩子们,都用“马粪纸”。一流大学里的教授们的讲义,也是印在“马粪纸”上的。还有书包,还有文具盒,还有彩色笔……哪一位像我这种年龄的父母,当年不得书包补了又补,文具盒一用几年乃至十几年呢?……

  “爸爸,我拿几毛钱好么?”

  “干什么?”

  “想买一支雪糕吃。”

  我同意了。几毛钱也就是7毛钱。因为一支雪糕就是7毛钱。

  于是儿子接连每天吃一支雪糕。

  有一天我又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7毛钱等于爸爸或妈妈每天工资的一半。爸爸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共吃了还不到三四十支--当然并非雪糕,而是“冰棍”。且是三分钱一支的。舍不得吃五分一支的。更不敢________(盼望 奢望)一毛一支的。只能在春游或开运动会时,才认为自己有理由向姐姐要三分钱或六分钱……

  我对儿子进行类似的教育,被友人们碰到过几次。当着我的儿子的面,友人们自然是不好说什么的。但背过儿子,都对我大不以为然。觉得我这样做父亲,未免的煞有介事。甚至挖苦我是借用“忆苦思甜”的方法。

  友人们的“批判”,我是极认真地想过的。然而那很过时的,可能被认为相当________(迂腐 笨拙)的方法,却至今仍在我家里沿用着。也许还要一直沿用到儿子长大成人。

  所幸现今我告诉了他的,竟对他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次,儿子把作业本拿给我看,虔诚地问:“爸爸这一页我没撕掉。我贴得好么?”

  那是跟我学的方法--从旧作业本上剪下一条格子,贴在了写错字的一页上。

  我是从来舍不得浪费一页稿纸的,尽管是从公家领的。

  那一刻我内心里竟十分的激动。情不自禁地抱住他亲了一下。

  “爸爸,你为什么哭呀?”儿子困惑了。

  我说:“儿子啊,你学会了这样,你不知爸爸多高兴呢!”

  我常常想,我们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拉扯着我们父母的破衣襟,跟着共和国趔趄的步子走过来的。怎么,我们的下一代消费起任何东西时的那种似乎理所当然和毫不吝惜的损弃之风,竟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富家子弟还要过分很多呢?仿佛他们父母已经富甲天下了。难道我们自己也有如此荒诞的认识么?如果不,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事呢?

  我的儿子当然可以用上等的复印纸习画。可以有许多彩色笔,可以不必背补过的书包,可以想吃“紫雪糕”时吃一支……

  但是他必须明白,这一切的确便是所谓“幸福”之一种了。

  我可不希望培养出一个从小似乎什么也不缺少,长大了却认为这世界什么都没为他准备齐全,因而只会抱怨乃至憎恶的人。

  无忧无虑和基本上什么也不缺,既可向将来的社会提供一个起码身心健康的人,也可“造就”成一批少爷。

  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再也养不起那么多少爷。现有的已经够多的了!

  难道不是么?

  少爷小姐型的一代,是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报应。而对一个穷国、一个正在觉醒的民族,则简直无异于是报复。

(选自《精美散文》新疆人民出版社)

1.从两个括号里选择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恰当的词。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记叙了作者教育儿子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其中的一件事的记叙为例子,分析详略的安排及其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段落叙述,孩子问:“怎么叫‘马粪纸’呢?……”以下爸爸却所问非所答,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体会文章中画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难道我们自己也有如此荒诞的认识么?如果不,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事呢?”

作者为什么用反问的句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是他必须明白,这一切的确便是所谓“幸福”之一种了。“幸福”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这一切是“‘幸福’之一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加粗的“报应”和“报复”为什么不能交换位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一位关心教育你的亲人,参考文章的内容,谈谈对他(她)某一次教育你的内容的理解。(写200~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文,完成后面问题。(共11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关于年货的记忆
迟子建
对年货的记忆,是从腊月宰猪开始的。
三四十年前,大兴安岭山林小镇的人家,没有不养猪的。一般的人家是春天抓猪仔,喂上一年,不管它长多大,进了腊月门,猪就挨宰了。大卸八块之后,家家会敞开肚子吃顿肉,然后把余下的作为年货,存在仓房的大木箱里。怕它风干了味道不好,人们在储肉箱里撒上雪。大兴安岭不趁别的,就趁雪花,你想撒多少就撒多少。
在置办年货上,家中的每个人都会行动起来,各司其职。主妇们要去供销社扯来一块块布,求裁缝裁剪了,踏着缝纫机给一家人做新衣。腊月里猪的嚎叫,总是和着缝纫机的哒哒声。缝纫机上的活儿忙完了,她们还得蒸各色年干粮,馒头,豆包,糖三角,菜包等等。馒头这时成了爱美的小姑娘,女人们会用筷子蘸着印泥,在正中央给它点上一枚圆圆的红点,那是馒头的眉心吧。除了这些,她们还要做油炸江米条和蕉叶子,作为春节的小点心。
那些平素淘气惯了的男孩子,这时候也得规规矩矩地忙年。他们负责买鞭炮,买回后放到热炕上,让它干燥着,这样燃放起来更响亮。他们得拿起斧头,劈一堆细细的松木袢子,让除夕夜的灶火旺旺的!他们还要帮着大人竖灯笼杆,买来彩纸糊灯笼。不过在我们家,糊灯笼是我的事情。我给圆圆的宫灯糊上一圈红纸后,会用金黄的皱纹纸,为它铰上飘逸的穗子,粘在灯座上,让灯长出金胡子!
那时还没有印刷的春联,作为校长的父亲,因毛笔字写得好,腊月里就有很多人家求他写春联和福字。人们送来红纸,我帮着裁纸,父亲挥毫。写好一幅,待墨迹干了,就把它卷起放到一边,写另外一家的。
小年前后,我会和邻居的女孩子搭伴,进城买年画。好像女孩子天生就是为年画生的,该由我们置办。小镇离城里十几里路,腊月天通常都在零下三四十度,我们穿得厚厚的,可走到中途,手脚还是被冻麻了。我们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就奔跑。跑得快,血脉流通得就快,身上就不那么冷了。我们跑在雪地的时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们是否也去购置年画。天上的年画,该是西边天绚丽的晚霞吧!进了城里的新华书店,我们要仔细打量那一幅幅悬挂的年画,记住它们的标号,按大人的意愿来买。母亲喜欢画面中有鲤鱼元宝的,有麒麟凤凰的,有鸳鸯蝴蝶的,有寿桃花卉的。而父亲喜欢古典人物图画的,像《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年画。母亲在家说了算,所以我买的年画,以她的审美为主,父亲的为辅。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
买完年画,我们会去百货商店,给自己选择头绫子③,发卡,袜子,假领子,再买上几包红蜡烛和两副扑克牌。那时我们小镇还没通电,蜡烛是家里的灯神。任务完成,我们奔向百货商店对面的人民饭店,一人买一根麻花,站着吃完,趁着天亮,赶紧回返。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三点多,太阳就落山了。想在天黑前到家,就要紧着走。我们嘴里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睫毛、眉毛和刘海染上了霜雪,生生被寒风吹打成老太婆了!不过等进了家门,烤过火,身上挂着的霜雪化了,我们的朝气又回来了!
如今,我快五十岁了,但我依然会千里迢迢,每年赶回大兴安岭过年。我们早已从山镇迁到小城,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至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它已成为昨日风景,难再寻觅其灿烂的容颜了。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
三四十年前的年,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对年货的回忆中,《牡丹亭》中那句最著名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不止一次在我心中鸣响。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选自《2013中国最佳散文》,文字有删改)
①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②袢子:方言。指大块的劈柴。
③绫子:指像缎子而比缎子薄的丝织品。          ④断井残垣:形容建筑等残破的景象。
【小题1】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关于年货的记忆”回忆了哪些内容?(3分)
【小题2】第六段里,对进城路途中气候的描写和父母年画偏好的说明很突出,请选择其中你感受较深的一项,结合上下文说说其作用。(3分)
【小题3】无论文章标题还是结尾,作者都引用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来表达心中对三四十年前年货记忆的情感。请根据文章蕴含的这种情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不超过100字,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我开始告诉儿子》,完成题目。

  我开始告诉儿子……

  梁晓声

  儿子九岁。明年上四年级。

  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他一些事情。

  其实我早已这样做了。

  儿子爱画。于是有朋友送来各种纸。儿子若自认为画得不好,哪怕仅仅画一笔,一张纸便作废了。这使我想起童年时的许多往事。有一天我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爸爸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来没见过一张这么好的纸。爸爸小时候也爱画。但所用的纸,是到商店去捡回来的。包装过东西的,皱巴巴的纸。裁了。自己钉了。便是那样的纸,也舍不得画一笔就作废的。因为并不容易捡到。那一种纸是很黑很粗糙的。铅笔道画上看不清。因为那叫“黑草纸”……

  ★“怎么叫‘黑草纸’呢?……”

  于是我给他讲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几乎整整一代共和国的孩子们,都用“黑草纸”。一流大学里的教授们的讲义,也是印在“黑草纸”上的。还有书包,还有文具盒,还有彩色笔……哪一位像我这种年龄的父母,当年不得书包补了又补,文具盒一用几年乃至十几年呢?……

  “爸爸,我拿几毛钱好么?

  干什么?

  想买一支雪糕吃。

  我同意了。几毛钱也就是7毛钱,因为一支雪糕就是7毛钱。

  于是儿子接连每天吃一支雪糕。

  有一天我又命他坐在对面,郑重地严肃地告诉他——7毛钱等于爸爸或妈妈每天工资的一半。爸爸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共吃了还不到三四十支——当然并非雪糕,而是冰棍。且是三分钱一支的。舍不得吃五分一支的。更不敢______(渴望  奢望)一毛一支的。只能在春游或开运动会时,才认为自己有理由向姐姐要三分钱或六分钱……

  我对儿子进行类似的教育,被友人们碰到过几次。当着我的儿子的面,友人们自然是不好说什么的。但背过儿子,皆对我大不以为然。觉得我这样做父亲,未免的煞有介事。甚至挖苦我是借用忆苦思甜的方法。

  友人们的批判,我是极认真地想过的。然而那很过时的,可能被认为相当______(迂腐  笨拙)的方法,却至今仍在我家里沿用着。也许还要一直沿用到儿子长大成人。打算在他干脆将我的话当耳旁风的时候打住。

  所幸现今我告诉了他的,________。

  一次,儿子把作业本拿给我看,虔诚地问:爸爸这一页我没撕掉。我贴得好么?

  那是跟我学的方法——从旧作业本上剪下一条格子,贴在了写错字的一页上。

  我是从来舍不得浪费一页稿纸的,尽管是从公家领的。

  那一刻我内心里竟十分的激动。情不自禁地抱住他亲了一下。

  爸爸,你为什么哭呀?儿子困惑了。

  我说:儿子啊,你学会了这样,你不知爸爸多高兴呢!

  我常常想,我们这一代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拉扯着我们父母的破衣襟,跟着共和国趔趄的步子走过来的。怎么,我们的下一代消费起任何东西时的那种似乎理所当然和毫不吝惜的损弃之风,竟比西方富有之国富有之家的孩子们要甚得多呢?仿佛我们是他们的富有得不得了的爸爸妈妈似的。难道我们自己也荒诞到这么认为么?如果不,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事呢?

  我的儿子当然可以用上等的复印纸习画。可以有许多彩色笔,可以不必背补过的书包,可以想吃紫雪糕时吃一支……

  但是他必须明白,这一切的确便是所谓幸福之一种了。

  我可不希望培养出一个从小似乎什么也不缺少,长大了却认为这世界什么都没为他准备齐全,因而只会抱怨乃至憎恶的人。

  无忧无虑和基本上无所不缺,既可向将来的社会提供一个起码身心健康的人,也可造就成一批少爷。

  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再也养不起那么多少爷。现有的已经够多的了!

  难道不是么?

  少爷小姐型的一代,是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报应。而对一个穷国一个正在觉醒的民族,则简直无异于是报复

  (1“郑重”“严肃”修饰哪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糙”的“糙”的读音是(  )。

  3)加★的地方用反问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以为然”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煞有介事”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填在空白处。依次应该选择的是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记叙了作者教育儿子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件事情共同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其中的一件事的记叙为例子,分析详略的安排及其这样安排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加“★”的段落叙述,孩子问:“怎么叫‘黑草纸’呢?……”以下爸爸却所问非所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中画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难道我们自己也荒诞到这么认为么?如果不,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一些他们应该知道的事呢?

  作者为什么用反问的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是他必须明白,这一切的确便是所谓“幸福”之一种了。

  “幸福”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这一切是“懶腋?之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尾加粗的“报应”和“报复”为什么不能交换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