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的形近字组词不对的是

A、竟争 竞然
B、寒冷 泠泠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C.罔不因势象形因:因为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观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东坡右手执卷其人视容寂

C.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

D.能以径寸木忘路远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C.罔不因势象形因:因为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观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东坡右手执卷其人视容寂
C.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
D.能以径寸木忘路远近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诊断性评价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C.罔不因势象形因:因为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观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东坡右手执卷其人视容寂
C.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
D.能以径寸木忘路远近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四川省成都市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诊断性评价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C.罔不因势象形因:因为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启窗观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B.东坡右手执卷其人视容寂

C.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

D.能以径寸木忘路远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中华水塔”——三江源》,回答问题。

  ①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历史上的三江源区曾是湖泊密集,水草丰美,野生动物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连绵的雪山,奇异壮丽而面积广豪的冰川,再加上这里由于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的高原湿地,使得这片神秘而辽阔无垠的土地涵养着丰富的生命之水。据有关资料记载,1960年以前,这里的年平均融水量曾达到17.02亿立方米。

  ②三江源区丰富的地表、地下水源不仅是该区域内众多主干河道、湖泊,而且也是我国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站”;所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才能同源于此。三江源区对调节“三江”中下游的水量与气候有重大作用,关系到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被喻为“中华水塔”。

  ③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量的减少,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冰川整体面积由1990年的166平方公里,退缩为2000年的134平方公里;有些山峰雪线上升竟达340米;玛多县原有大小湖泊4077个,目前已有一半干涸,其余湖泊水位下降了2~3米;长江源头的沼泽地已有90%干涸;60%的河道断流;从1961年以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流量正以每十年45.3立方米/秒的速率减少。同时,草场超载放牧,大规模近似疯狂地淘金、毁林、挖虫草、猎杀野生动物等人类的这些不合理行为,对三江源区已逐步恶化的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________。

  由此,首先引发的严重问题就是水资源的________及整体供水量的递减。这不仅严重影响并________了三江源区与“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域的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而且对亚洲________全球的气候带来一定冲击。

  ④________。于是2003年,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人工增雨、生态移民等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到2010年,保护区内的草地植被覆盖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增加到20%~40%。到那时候,水源涵养量可增加到13.2亿立方米,向“三江”中下游地区增加输送12亿立方米水量,有效地缓解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

(1)为什么将三江源喻为“中华水塔”?能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再写出一个有创意的比喻吗?请展示你的才华。(字数不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第③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恰当的词语是

[  ]

A.推波助澜  枯竭  制约  甚至

B.助纣为虐  干涸  限定  和

C.雪上加霜  枯竭  制约  乃至

D.推波助澜  流失  限制  甚至

(3)请细读第③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字数不限)

    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后,导致

(4)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应补写出一个怎样的句子呢?请从以下两句中自选一句,将序号填在下面的答题中,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享有“中华水塔”美称的三江源岌岌可危,引起了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场造福后代的环境保卫战打响了。

②各级政府领导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高度重视三江源区的保护问题。

答:选________句,理由是________

(5)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黄河源头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黄河入海口在1997年竟然300多天无水入海。水资源危机的魔影正一步步向我们逼近……

请在黄河源头立起的警示牌上写出你想说的话,呼吁人们呵护“中华水塔”——三江源。(30个字以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