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B.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C.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D.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段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的语段,完成小题。(共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翻译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金题金卷丛书 初中毕业班热点测试金卷、语文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
“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
“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
“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刚刚懂事,________→年龄稍大,________上大学时,________.
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
(1)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________。”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4.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比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饮 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境( )
2)亭亭净植(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用“/”给下列语句标出正确的朗读停顿。
(1)此 可 以 为 援 而 不 可 图 也。(标两处)
(2)百 姓 孰 敢 不 箪 食 壶 浆 以 迎 将 军 者 乎?(标三处)
2.结合语境,为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把所选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时人莫之许也。莫:________(A.没有谁。 B.不;不要。)
(2)将军岂愿见之乎?岂:________(A.怎么;难道。 B.是否。)
(3)君谓计将安出?谓:________(A.说。 B.告诉;对……说。)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存:________(A.保存。 B.安抚。)
3.把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
②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将各层次的内容要点补充完整。
(1)第一部分(第1段):写诸葛亮________。
(2)第二部分(第2段):写________推荐诸葛亮。
(3)第三部分(第3~4段):写刘备往见诸葛亮和________。
(4)第四部分(第5~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很器重和________。
5.文段中写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6.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对各路“豪杰”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拥有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具有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占有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
8.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1)曹操:________
(2)孙权:________
(3)刘表、刘璋:________
(4)诸戎、夷越:________
9.诸葛亮在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请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沁园春 雪》,完成小题。(10分,每小题2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C.欲/与天公/试比高。 |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
4.下面各句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
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5.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B.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山东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沁园春 雪》,完成小题。(10分,每小题2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C.欲/与天公/试比高。 |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
B.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风景异常美好。 |
C.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事事顺心如意。 |
D.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
4.下面各句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
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5.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B.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安徽省六安市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2分)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延 延吾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以 以一置地下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而 可朝治而夕如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焉 而即屣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焉而即屣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