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多音字组词不对的是 A、汤tāng 汤面 shāng 汤汤 B、空kōng 天空 kòng 空白 C、横héng 横渡 hèng 蛮横 D、朝zhāo 朝代 cháo 朝晖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 乡间墟集草市, 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作者钱歌川,文章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4分)
【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小题3】阅读第⑥段,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
B.第③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即使……也……”。 |
C.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
D.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5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两组?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2分)
2.文章第④段写了煮鱼时孩子们的具体表现,不同表现也流露出他们不同的心理状
态。请根据原文完成下表。(3分)
人物 | 具体表现 | 心理状态 |
大姐 |
|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
二姐 |
|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
我和妹妹 | 绕着灶台打架 |
|
3.选文第⑥段画浪线句“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其中“贪婪”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筷子“交叉着”是什么意思?( 3 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吃鱼、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B.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
C.第④段划横线句“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中的“成就”是指父亲给家人买回了鱼。 |
D.文章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在困境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与选文中的“寒冷”一词含义的异同,“温暖”一
词含义的不同。(4分)
解放周末:与《感动中国》相伴了十年,这个节目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敬一丹:就像我在《感动中国》十周年宣传片里所说的,这是一个和好人的约会,它是我们在最寒冷的季节里一份最温暖的期盼。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谈《感动中国》十周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南京市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2分)
2.文章第④段写了煮鱼时孩子们的具体表现,不同表现也流露出他们不同的心理状
态。请根据原文完成下表。(3分)
人物 |
具体表现 |
心理状态 |
大姐 |
|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
二姐 |
|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
我和妹妹 |
绕着灶台打架 |
|
3.选文第⑥段画浪线句“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其中“贪婪”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筷子“交叉着”是什么意思?( 3 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吃鱼、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B.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
C.第④段划横线句“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中的“成就”是指父亲给家人买回了鱼。 |
D.文章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在困境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
5.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与选文中的“寒冷”一词含义的异同,“温暖”一
词含义的不同。(4分)
解放周末:与《感动中国》相伴了十年,这个节目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敬一丹:就像我在《感动中国》十周年宣传片里所说的,这是一个和好人的约会,它是我们在最寒冷的季节里一份最温暖的期盼。
——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在谈《感动中国》十周年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人物 | 具体表现 | 心理状态 |
大姐 | |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
二姐 | |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
我和妹妹 | 绕着灶台打架 | |
A.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吃鱼、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B.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
C.第④段划横线句“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中的“成就”是指父亲给家人买回了鱼。 |
D.文章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在困境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人物 | 具体表现 | 心理状态 |
大姐 | |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
二姐 | |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
我和妹妹 | 绕着灶台打架 | |
A.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吃鱼、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B.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
C.第④段划横线句“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中的“成就”是指父亲给家人买回了鱼。 |
D.文章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在困境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小题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2分)
【小题2】文章第④段写了煮鱼时孩子们的具体表现,不同表现也流露出他们不同的心理状
态。请根据原文完成下表。(3分)
人物 | 具体表现 | 心理状态 |
大姐 | |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
二姐 | |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
我和妹妹 | 绕着灶台打架 | |
A.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吃鱼、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B.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
C.第④段划横线句“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中的“成就”是指父亲给家人买回了鱼。 |
D.文章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它告诉我们在困境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