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 《在山的那边》作者是_________,著有诗集《纪念》、《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A、莫顿·亨特 B、王家新 C、杏林子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填空(7分)
①、《在山的那边》,作者 ,文中把“山”比喻 ,把“爬山”比喻 ,把“海”比喻 。
②、《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 所著的 。
③、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和 创始人。《论语》是记录 的经典著作。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学习与评价 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填空。
虽然我还想另写一部专门著作描述这个帝国的形形色色,不过现在我愿意介绍一个大概的情形来满足我的好奇的读者。
我获得自由后大约两星期,一天早上瑞颛沙内务大臣(他们这样尊称他)仅仅带着一个仆从来到了我的寓所。
国王听到我谈论这种可怕的机器和我提出的建议却大为震惊。
我见到的第一个人形容枯槁,双手和脸都像烟一样的黑,头发、胡子很长,衣衫褴褛,而且有几处被火烧糊了。
第一,我们在巨人山(对“昆布斯·夫来斯纯”一词,我是这样翻译的)的上衣的右边袋里,经过最严格的搜查,只找到了一大块粗布,大小足够做陛下大殿的地毯。
我独自一人在另一边走了一英里多路,看见到处都是岩石,十分荒凉。
以上六篇节选的文章均选自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的《格列佛游记》,作者以________游历________、________、勒皮他、慧骃国四个国家,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一些社会矛盾,揭露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作品采用________的情节和________的手法,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
2.请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1)它可以缩短辩论时间,让缄默的人讲话,叫乱说话的人住口。( )
(2)大家都认为,参议员和枢密顾问官常常犯噜嗦、冗长、感情冲动的毛病。( )
(3)凡是夸张悖理的事,无一不为一些哲学家认为是真理。( )
(4)他们的样子很颓唐,衣服穿得很坏,最后都穷愁潦倒而死。( )
(5)在这个帝国里,奢侈之风最近流行起来。( )
(6)只有懦夫、小丑和寄生虫才能和他媲美。( )
(7)那种过于自信、矜持、倔强的性格对于公众事务永远是一种障碍。( )
(8)这几个流氓经常几次三番地威吓我。( )
(9)看在国王的面上,可否开恩豁免我执行践踏十字架的仪式。( )
(10)如果一个国家发生内讧,那么发动战争侵略这个国家就有了正当理由。( )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1709年6月9日,经过长途拔涉,我到达长崎。( )
(2)因为他们永远不怕死亡,所以一点也不会感到心情沉重、精神委糜。( )
(3)我正在背风群岛招慕新的水手。( )
(4)我已经看够了,心里充满了轻篾和厌恶。( )
(5)他样子十分和霭,丝毫没有加害我的意思。( )
(6)我非常高兴地喝了一瓶牛奶,觉得精神顿时振做了起来。( )
(7)因为马根本不知道书藉和文字是怎么回事。( )
(8)他们不能购买或者租赁土地,甚至不能参加地界的堪定。( )
(9)他们就是用制定法律的方法混肴是非。( )
(10)身体瘦弱多病,面貌憔粹苍白就是贵族血统的真正标志。(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东城区(南片)初二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夏夜的记忆》一文。(共10分)
夏夜的记忆
席慕蓉
那个夏天的夜晚,在海边暗黑的公路上,风还真大,一阵阵地迎面直扑过来。小货车没有车篷,站在车上的她很庆幸自己刚才的决定,坚持不坐在前座而要站到后面来,这样才能和这朵荷花靠得很近,才能用手扶着它的长长的梗茎,不至于被阵风所吹折。
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住在温州街大家都敬爱的老教授注生病了,他院中原来有两缸荷花,今年却一个花苞也没有,朋友想,若是她能把淡水的荷花运一缸过去放在窗前,让久病的老教授隔着窗赏一赏荷,也许心情会舒畅些罢。
她马上答应了。
其实她也知道这位老教授生病的消息,可是一直不敢去探望,因为自己并不是他的学生,怕会打扰。温州街那幢宿舍从前倒是去过两次,那两缸荷花她也见过。第一次去就是因为有朋友知道她养荷,要她去给这两缸荷放些肥料。
那时候是春天,老教授笑呵呵地站在玄关上,看她用棉纸包了些干燥的有机肥往缸边的软泥塞下去,还问她为什么这些荷不肯开花?她也不知道,只好猜测也许是阳光不够充足的缘故。
温州街的院子很小,房间更小,可是,她去的那两次,总觉得屋里屋外都有一种从容坦荡的气势,像它的主人。那年,老教授身体健康,笑声洪亮,朋友带了好酒去,窗外的芭蕉有几抹新绿一直明晃晃地要把阳光映照进屋子里面来。坐在屋角,插不进什么话,可是她觉得能够聆听就是一种幸福,很愿意就这样一直安安静静地坐下去。
想不到,在驶近温州街宿舍的时候,大门已经开启,屋子里灯光很亮,有人站在玄关上叫她进去,原来老教授已经坐在桌前在等候她了,还对她连声道谢,要她坐下,说要写几个字送给她。
这并不是她的原意。原来的她不过只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把花送到。并不是要来求什么报偿的。
不过,在主人坚持要她坐一坐,等着他在书册的扉页上题字之后,她也顺从地坐下了。因为,她忽然醒悟,在这样一位长者的面前,她整个的人整个的心几乎都是透明的,一切的解释其实都没有必要,他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会开吗?
在回去的路上,她就开始担心起来。温州街的院子里是没有风,可是也没有充足的日照,花会开吗?
淡水的荷花倒是陆续地开了又谢了。在这段时间里,听说老教授又进了医院,病情时好时坏,她很想知道,在入院之前,那窗下的荷究竟开了没有?
天气慢慢转凉,十一月上旬,从报上看到长者辞世的消息之时,她正在淡水的画室,窗外雾气罩满了山林,心中空落落的。隔了这生死的大幕,她想,无数的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答了,更何况那小小一朵花的微不足道的讯息呢?
想不到,五年之后,她竟然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老教授的亲友与弟子编成的一本纪念画集。转交给她的一位学者在电话上告诉她说:
“他们说你那天晚上送过去的花,后来开了,老师坐在窗户前面也看见了。所以想把这本老师画梅的画册送给你,当做纪念,也谢谢你。”
放下电话,心里觉得很热很紧,眼泪就禁不住地滚落了下来。那天晚上在风里在暗黑的公路上紧靠着荷花荷叶的枝梗往前奔驰的感觉忽然都回来了,所有的细节都清楚再现,那层层荷叶在风里翻飞时散发着的清香,那枝梗上细小的凸刺碰触到裸露的腕臂时的刺痒,那从海上吹过来的阵风扑打到脸上和身上时的微暖又微凉,还有,当车子进入市区之后,在街角几次遇到路人投来的讶异眼光……
疑问终于得到解答,在那天晚上用了全心全意所护持过的那一朵荷,终于如她所愿地绽放过了,而在窗前,她所敬爱的长者也看到了,原来,那就是她为老教授所做的唯一也是最后的一件事啊!
热泪是为了那一个夏夜的记忆而流下来的。在热泪中,她好像更看清楚了一些,在那个夏天的夜晚,她那样全心全意地护持着一朵荷,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黑暗的帷幕时所激起的反抗与不甘罢。
(选自散文集《槭树下的家》,文字有删节)
注:老教授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原主任、著名学者台静农。他曾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1.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她”与老教授之间发生的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时间 |
发生的事 |
老教授的身体状况 |
“她”的感受 |
夏夜 |
⑴ |
生病 |
庆幸 |
那年春天的白天 |
两次去老教授家聆听教诲 |
健康 |
⑵ |
五年后 |
收到老教授的纪念画集 |
⑶ |
温暖、感动 |
2.文中提到“老教授”三次用了“敬爱”一词,结合全文,说说这位老教授为什么值得大家“敬爱”,值得“她”敬爱?(3分)
3.文章结尾写到那个夏夜“她”全心护荷的目的,即“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黑暗的帷幕时所激起的反抗与不甘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120字左右)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夏夜的记忆》一文。(共10分)
夏夜的记忆
席慕蓉
那个夏天的夜晚,在海边暗黑的公路上,风还真大,一阵阵地迎面直扑过来。小货车没有车篷,站在车上的她很庆幸自己刚才的决定,坚持不坐在前座而要站到后面来,这样才能和这朵荷花靠得很近,才能用手扶着它的长长的梗茎,不至于被阵风所吹折。
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住在温州街大家都敬爱的老教授注生病了,他院中原来有两缸荷花,今年却一个花苞也没有,朋友想,若是她能把淡水的荷花运一缸过去放在窗前,让久病的老教授隔着窗赏一赏荷,也许心情会舒畅些罢。
她马上答应了。
其实她也知道这位老教授生病的消息,可是一直不敢去探望,因为自己并不是他的学生,怕会打扰。温州街那幢宿舍从前倒是去过两次,那两缸荷花她也见过。第一次去就是因为有朋友知道她养荷,要她去给这两缸荷放些肥料。
那时候是春天,老教授笑呵呵地站在玄关上,看她用棉纸包了些干燥的有机肥往缸边的软泥塞下去,还问她为什么这些荷不肯开花?她也不知道,只好猜测也许是阳光不够充足的缘故。
温州街的院子很小,房间更小,可是,她去的那两次,总觉得屋里屋外都有一种从容坦荡的气势,像它的主人。那年,老教授身体健康,笑声洪亮,朋友带了好酒去,窗外的芭蕉有几抹新绿一直明晃晃地要把阳光映照进屋子里面来。坐在屋角,插不进什么话,可是她觉得能够聆听就是一种幸福,很愿意就这样一直安安静静地坐下去。
想不到,在驶近温州街宿舍的时候,大门已经开启,屋子里灯光很亮,有人站在玄关上叫她进去,原来老教授已经坐在桌前在等候她了,还对她连声道谢,要她坐下,说要写几个字送给她。
这并不是她的原意。原来的她不过只是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把花送到。并不是要来求什么报偿的。
不过,在主人坚持要她坐一坐,等着他在书册的扉页上题字之后,她也顺从地坐下了。因为,她忽然醒悟,在这样一位长者的面前,她整个的人整个的心几乎都是透明的,一切的解释其实都没有必要,他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会开吗?
在回去的路上,她就开始担心起来。温州街的院子里是没有风,可是也没有充足的日照,花会开吗?
淡水的荷花倒是陆续地开了又谢了。在这段时间里,听说老教授又进了医院,病情时好时坏,她很想知道,在入院之前,那窗下的荷究竟开了没有?
天气慢慢转凉,十一月上旬,从报上看到长者辞世的消息之时,她正在淡水的画室,窗外雾气罩满了山林,心中空落落的。隔了这生死的大幕,她想,无数的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答了,更何况那小小一朵花的微不足道的讯息呢?
想不到,五年之后,她竟然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老教授的亲友与弟子编成的一本纪念画集。转交给她的一位学者在电话上告诉她说:
“他们说你那天晚上送过去的花,后来开了,老师坐在窗户前面也看见了。所以想把这本老师画梅的画册送给你,当做纪念,也谢谢你。”
放下电话,心里觉得很热很紧,眼泪就禁不住地滚落了下来。那天晚上在风里在暗黑的公路上紧靠着荷花荷叶的枝梗往前奔驰的感觉忽然都回来了,所有的细节都清楚再现,那层层荷叶在风里翻飞时散发着的清香,那枝梗上细小的凸刺碰触到裸露的腕臂时的刺痒,那从海上吹过来的阵风扑打到脸上和身上时的微暖又微凉,还有,当车子进入市区之后,在街角几次遇到路人投来的讶异眼光……
疑问终于得到解答,在那天晚上用了全心全意所护持过的那一朵荷,终于如她所愿地绽放过了,而在窗前,她所敬爱的长者也看到了,原来,那就是她为老教授所做的唯一也是最后的一件事啊!
热泪是为了那一个夏夜的记忆而流下来的。在热泪中,她好像更看清楚了一些,在那个夏天的夜晚,她那样全心全意地护持着一朵荷,除了是为着自己所敬爱的长者之外,恐怕还有那不自知的一部分——是面对死亡,面对那就在前方任何人都无法躲避那巨大而又黑暗的帷幕时所激起的反抗与不甘罢。
(选自散文集《槭树下的家》,文字有删节)
注:老教授是指中国现代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原主任、著名学者台静农。他曾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小题1】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她”与老教授之间发生的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时间 | 发生的事 | 老教授的身体状况 | “她”的感受 |
夏夜 | ⑴ | 生病 | 庆幸 |
那年春天的白天 | 两次去老教授家聆听教诲 | 健康 | ⑵ |
五年后 | 收到老教授的纪念画集 | ⑶ | 温暖、感动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时间 | 发生的事 | 老教授的身体状况 | “她”的感受 |
夏夜 | ⑴ | 生病 | 庆幸 |
那年春天的白天 | 两次去老教授家聆听教诲 | 健康 | ⑵ |
五年后 | 收到老教授的纪念画集 | ⑶ | 温暖、感动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九年级语文下(北京课改版)·银版 北京课改版·银版 题型:04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里的胡琴①在我看来,家书是一种最自然、最温馨、最具亲和力的文体。在读那些著名的家书——《板桥家书》或《傅雷家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我甚至能从中闻到南方老家油菜花的芬芳、梅干菜的馨香,听到黄梅调间隙时胡琴的婉转悠扬。那是游子内心深处的胡琴,一把生命的胡琴。
②在众多家书中,《板桥家书》是我枕边的必备之物。在月光如水或细雨如麻的深夜,我几乎就是靠着它来催眠的。板桥的语言自然平和,朴素绵密,一封家书就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散文,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尽在其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布衣老先生,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拍打拍打身上的风尘,一副暖老温贫的样子,将自己对生命的体悟、对艺术的感觉娓娓道来,像是一条不声不响的小河,涓涓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板桥家书》最真切动人的就是农耕社会特有的民俗美,这种美在远离故土的板桥笔下被发挥到极致。那些乡土饮食,如腌鸭蛋、梅千菜、糟腐乳、炒米糖,它填充的不是游子生理上饥饿的胃口,对游子来说,他的饥饿是口腹之外的另一种饥饿,这种饥饿是永远也填不饱的。令板桥老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笔下的乡土饮食已沉淀为文化,不知不觉喂养哺育了后世另一些大家:丰子恺、沈从文、汪曾祺……
③文学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曾经先后写下了几百封家书给他,这就是后来被世人广为传阅的《傅雷家书》。与《板桥家书》不同的是,《傅雷家书》把传统的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之中,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其意绵绵,其情拳拳。“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这是《傅雷家书》的一个主题,天下不知道有多少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子女受益于这位亲切而严厉的父亲。《傅雷家书》一直畅销至今,足以证明一切。
④我之所以爱读家书,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家书中蕴含的真情打动人心。朱自清的许多名篇,如《别亡妻》,其实就是一封写给亡妻的家书,字字泣血,看得人忍不住落泪。梁实秋的《爱眉小札》,都是写给爱妻的家书,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写尽了恋爱中的儿女情状,多少热恋的人把《爱眉小札》当作典范来阅读、抄写。沈从文曾给妻子张兆和写过几百封家书,张兆和一一收藏着,多年后她翻出发黄的书信说:“我是全北京最幸福的人!”
⑤家书因自然亲切而容易贴近读者心灵,家书因饱含真情而生动感人。每当夜深人静我在翻阅家书的时候,总能在幻觉中隐约听到一缕胡琴声从书页间传出。那是游子内心深处的胡琴,穿越千山万水,千年万载的空间和时间,永不停息地在我们心头奏响。
1.作者为什么把家书比作“生命里的胡琴”?
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线短语“另一种饥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③段中加粗的“谆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家书表现了哪几种情感?这些情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字数在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命里的胡琴 黑 白在我看来,家书是一种最自然最温馨最具亲和力的文体。在读那些著名的家书——《板桥家书》或《傅雷家书》的时候,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我甚至能从中闻到南方老家油菜花的芬芳、梅干菜的馨香,听到黄梅调间隙时胡琴的婉转悠扬,那是游子内心深处的胡琴,一把生命的胡琴。
在众多家书中,《板桥家书》是我枕边的必备之物。在月光如水或细雨如麻的深夜,我几乎就是靠着它来催眠的。板桥的语言冲淡平和,朴素绵密,一封家书就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散文,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尽在其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布衣老先生,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拍打拍打身上的风尘,一副暖老温贫的样子,将自己对生命的体悟、对艺术的感觉娓娓道来,像是一条不声不响的小河,涓涓地流入读者的心田。《板桥家书》最真切动人的就是农耕社会特有的民俗美,这种美在远离故土的板桥笔下被发挥到极致。那些乡土饮食,如腌鸭蛋、梅干菜、糟腐乳、炒米糖,它填充的不是游子生理上饥饿的胃口,对游子来说,他的饥饿是口腹之外的另一种饥饿,这种饥饿是永远也填不饱的。令板桥老人想不到的是,他笔下的乡土饮食已沉淀为文化,不知不觉喂养哺育了后世另一些大家:丰子皑、沈从文、汪曾祺。
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过程中,曾先后写下了几百封家书给他,这就是后来被世人广为传阅的《傅雷家书》。与《板桥家书》不同的是,《傅雷家书》把传统的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之中,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其意绵绵,其情拳拳。“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这是《傅雷家书》的一个主题,天下不知道有多少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子女受益于这位亲切而又严厉的父亲。《傅雷家书》一直畅销至今,足以证明一切。
我之所以爱读家书,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家书中蕴含的乡情、真情打动人心。朱自清的许多名篇,如《别亡妻》,其实就是一封写给亡妻的家书,字字泣血,看得人忍不住落泪。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都是写给爱妻的家书,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写尽了恋爱中的小儿女情状,多少热恋的情人把《爱眉小札》当典范来读来抄。沈从文曾给结发妻子张兆和写了几百封家书,张兆和一一收藏,多年后她翻出发黄的书信说:我是全北京最幸福的人。
家书因自然亲切而容易贴近读者心灵,家书因饱含真情而生动感人。每当夜深人静我在翻阅家书的时候,总能在幻觉中隐约听到一缕胡琴声从书页间传出。那是游子内心深处的胡琴,穿越千山万水千年万载的空间和时间,永不停息地在我们心头奏响。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2004年10期)
1.阅读全文,体会作者为什么把家书比做“生命里的胡琴”?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二段画线句“对游子来说,他的饥饿是口腹之外的另一种饥饿,这种饥饿是永远也填不饱的”中,“另一种饥饿”指的是________
3.文中说《板桥家书》和《傅雷家书》有什么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俗语概括第三段《傅雷家书》所表达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爱读家书的原因是:________。
6.杜甫的著名诗句:“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对家书的热切盼望之心。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宜昌卷)语文(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运文学之思,论建筑之美。(13分)
建筑的阅读
◆张抗抗
①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爱“批”建筑物,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有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②建筑与文学的 。
③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当一个新的形式落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内容的所指。
④建筑与文学的 。
⑤建筑师和文学家的想象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的“生命之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的精神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⑥建筑与文学的 。
⑦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⑧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全部使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同于语言。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能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选自《建筑创作》2004年第5期
【小题1】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建筑与文学构思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什么?(2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的“生命之酶”和“灵感之母”?请你阅读文章第⑤自然段,结合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3分)
【小题3】既然说“建筑材料”只是建筑师的“词汇”,那么,怎样才能把“建筑材料”变成建筑师的“语言”呢?(3分)
【小题4】请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②④⑥自然段的空格处。(3分)
A.语言 B.想象 C.构思
【小题5】积累链接: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的颔联描绘了我们宜昌一带的山川之势,视野开阔,气象宏大。请你默写出这一联诗。(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