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的形近字组词不对的是

A、龙盘虎踞 前倨后恭
B、一咎 归绺
C、笑容可掬 鞠躬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省八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 ??????????? 、意义与影响。(3分)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 ? ??? )联。

“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 ? )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 ? ?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 )处最合适。(1分)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1分)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小题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意义与影响。(3分)
小题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小题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    )处最合适。(1分)
小题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1分)
上联:品美文若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7-12题。(16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3分)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巴彦淖尔卷)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7-12题。(16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小题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3分)
【小题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小题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
【小题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巴彦淖尔卷)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7-12题。(16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3分)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中考重点校语文预测试卷 题型:048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伤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金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千米~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煤、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

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会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1)

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粗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第②段中画横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臭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气体。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

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

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4)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1)“保护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毒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题型:048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 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1)

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粗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臭氧是________微量气体。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

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

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

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4)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①“保护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毒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06浙江杭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主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注:ppm:百万分之一

1)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2)把第②段中画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

臭氧是________微量气体。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4)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5)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词语的比喻意义。

它既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把,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

①“保护伞”比喻:               

②“毒药”比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2)水浪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5.请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题。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________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________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________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________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________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