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择。
  《理想》是一首_______诗,它告诉我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多次运用______的修辞方法。

A、抒情;比喻
B、哲理;比喻
C、抒情;拟人
D、哲理;对偶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去远方(15分)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3.文中换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评析。(3分)

4.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去远方(15分)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小题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小题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小题3】文中换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评析。(3分)
【小题4】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浙江温州乌牛镇中学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去远方(15分)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小题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小题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小题3】文中换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评析。(3分)
【小题4】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温州乌牛镇中学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去远方(15分)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3.文中换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评析。(3分)

4.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去远方(15分)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小题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小题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小题3:文中换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评析。(3分)
小题4: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泰戈尔与一位少女的成长

章 红

  若干年前,我在一所大学念书,课余兼做家教。我的学生是位初二的女生,长得细高苍白,极其羞涩内向。我很难与她交流,因为她几乎不肯开口。整整两个小时的补习过程,只听见我一个人滔滔不绝的声音。我问她“懂了吗?”她低着头说:“嗯。”可接下来还是不会做。我说:“是不是还有点不明白?”她低着头,仍然是“嗯。”有一次我讲解了一道例题后,让她当场再做一道类似的题,她埋着头,笔在纸上划拉了很久。我探头过去看看她做得怎样了,大吃一惊地发现她根本没做题,她在纸上画圆,一个又一个圆交叉重叠着,深深的刻痕把纸都划破了。

  每次去上课,女学生的妈妈都会给我做可口的点心。终于,在一边吃着滑润爽口的清粥小菜时一边在心里下了决心:不能再这样误人子弟了,这个女孩子的功课没有因为我的补习而提高一点点,因为她根本就拒绝接纳。我不能确知是什么原因使她选择了自我封闭,而要打开她的心扉,我感到如此无能为力。

  上最后一堂课时,我给她带去了一个小小的告别礼物:一本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与《飞鸟集》的合集。大32开的精装本.棕褐色的封面,是像大地一般的颜色,封面上泰戈尔的头像,也像大地一般肃穆而仁慈。在扉页上,我写下了其中一首短诗送给她: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

  我选择这首小诗,是因为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它曾经一直伴随着我,激励着我:有谁的成长不包含着痛楚与无奈、不夹杂着孤独与茫然失措呢?那是一种精神上的蝉蜕,我们在心灵上历经磨难,渴望脱茧而出。幻化成翩翩彩蝶,可是谁知道呢,也许我们最终能变成的,不过是只灰扑扑的蛾子。这种对自己的不信任感使我们备感煎熬,使成长的痛苦变得更加尖锐;而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人生有多少东西是不能选择呵,我们无法选择出身、财富,我们的可能不像自己希望的那么聪明、美貌,我们也不一定会拥有好运气……我们唯一有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努力完善自己,始终不放弃自己,让自己变得好一些、更好一些!直至有一天,那“最好的”主动走到我们面前,告诉我们:“我选择你,因为这是你应该获得的。”

  我把这些都对女孩说了。然后,我翻开诗集,指着其中的一段:

  若是你不说话,我就隐忍着,以你的沉默来填满我的心。我要沉静地等候,像黑夜在星光中无眠,忍耐地低首。

  清晨一定会来,黑夜也要消隐,你的声音将划破天空从金泉中下注。

  那时你的话语,要在我的每一鸟巢中生翼发声,你的音乐要在我林中繁花般盛开怒放。

  “这样的诗,你喜欢吗?”我对女孩说,“你知道吗?我们所有人,你的爸爸妈妈,你的老师朋友都会这样等待你,等待你找到自我,等待你生活得更快乐,更成功。”

  这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女孩。偶尔,我会想起那本泰戈尔诗集,女孩子会喜欢我的礼物吗?还是把它朝书架上一搁,她依然是那个恹恹的,非常温顺而又对一切都提不起精神的孩子?

  一直到六年以后,这个疑问奇迹般地获得了解答。那天,我收到一封复旦大学的来信,我很纳闷,在这所高校,我并没有朋友啊。拆开信,急急地看下面的署名,呵,是我六年前当家教时的学生!那个孤僻自闭的女孩。

  老师:

  隔了六年才给你写这封信,但愿你能顺利收到,但愿它还不算晚。我想你还没有忘记我吧,因为你说过你会“沉静地等候”。

  我小的时候,皮肤白白的,眼珠乌黑,又能歌善舞,还颇有点语言天赋,简直是人见人爱。幼儿园和小学,我像一个公主一样被宠爱着长大。但念了初中以后这一切都变了,主要是我的理科太差。而在中学,理科成绩是多么重要!因为理科成绩始终提高不了,我成了班级里的“差生”。从人见人爱到被“另眼相看”,这其中的反差实在太大!我的自尊心遭到重创,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又因为不如意而对整个世界都滋生出对抗心理;那时候年龄小,还不懂得怎么调适自己,于是就简单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为拒绝一切就可以拒绝伤害。

  你的离去,还有你送给我的《泰戈尔诗集》唤醒了我。泰戈尔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从他的诗中,我读到了对生命、对时间、对所有美好情感的珍惜热爱。他说“把一切交给爱吧”。他是一个热爱大地上一切生灵的人,对一切生命都充满期待,我想,也包括对我这样卑微的生命吧?除非你自己想放弃自己的生活,除此外,没有别人能令你放弃。

  现在我已经是个大二学生了,读的是我最喜爱的中文。那本《吉檀迦利》跟我到了大学,已经翻旧了。生活对我揭开生命的篇章,但生命的本质依然一如既往——痛苦与欢乐同在,烦恼与喜悦参半;只是我永远不会再让自己的生活成为纸上封闭的圆圈,我想让自己变得博大,想让自己学会爱和接纳。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才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自我。就像泰戈尔说的: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读完这封意外的来信,欣慰感涨满了心胸,几乎使我想歌唱。真是个有悟性的聪明女孩啊!而关于泰戈尔诗集,是否可以这么说,有些书是注定要改变我们的生活。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4分)

  蝉蜕(  )        恹恹(  )        宠爱(  )        一搁(  )

  2.“她在纸上画圆,一个又一个圆交叉重叠着,深深的刻痕把纸都划破了。”女孩这样画圆的用意,她长大后是怎样解释的?(3分)

  3.“我不能确知是什么原因使她选择了自我封闭”。读过全文,可阐述为什么原因?(3分)

  4.“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作者是如何解释的?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5.从女孩的来信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句,谈谈你的启示。(4分)

  6.“有些书是注定要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一生的。”其实,有些人也是注定要改变我们一生的,如文中的这位家教教师,请谈谈这位家教对信中“我”的重大影响。(4分)

  7.小学和中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为了你的同学们更好的适应新的生活,请你给他们提些建议。(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4分)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
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分)

小题2:回答下面问题(3分)
(1)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1分)
                                                                        
(2)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小题3:第③段中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话有何作用?(2分)
小题4: 第⑤段中,作者说“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里的“定力”怎样理解?具体说说下文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3分)
小题5: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 (   )(3分)
A.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B.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C.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D.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年通过) 人教版 题型:048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时期,是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他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了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撅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弗·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来。

  “格罗弗·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让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么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是拒绝吗?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部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起爷爷一生的宝贵品质和声誉。这使我记起一了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宝贝。”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土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1.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清楚下边几个人物与苏珊娜的关系。

①比尔·盖瑟 ②本吉 ③格罗费·盖瑟 ④格洛丽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中写道:“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1)“我”为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了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要说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丽的土地”、“温柔的土地”这些表述除了表达对土地的喜爱之外,还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爷爷“美好的声誉”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将买地的经过写得颇有波澜,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关等四区联合体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4分)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

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分)

6ec8aac122bd4f6e

2.回答下面问题(3分)

(1)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1分)

                                                                            

(2)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3.第③段中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话有何作用?(2分)

4. 第⑤段中,作者说“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里的“定力”怎样理解?具体说说下文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3分)

5.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 (    ) (3分)

A. 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B.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C. 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D. 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