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行道树》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述,书写了奉献者无私奉献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崇高的精神。 A、正确 B、错误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
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
郝铭鉴
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建立中国读书节的倡议也随之提出,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这一调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文化变迁,看出民族的精神走向,为出版计划的制订、文化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照系。然而,我们应该明白,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所以,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②所谓阅读力,笔者认为,是指对以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阅读力的现状如何?个人不敢妄加判断,但我也不想讳言,确实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③比如,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他的文章虽不如“谣传”那样“大幅削减”,但确实“有所调整”。校园里流行的一首顺口溜便是证据:“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当年鲁迅的文章一经刊载,读者奔走相告,先睹为快;而今鲁迅却成了一种障碍,一种压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有种种原因,但阅读力的下滑,应该算一条吧。
④比如,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古人说过,“读书必先识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外语说得很溜,汽车开得很酷,电脑玩得很转,恰恰是“识字”这一环节成了弱项。什么叫“杯水车薪”——用一杯水作出租车的车费;什么叫“狡兔三窟”——抓一个狡猾的兔子要挖三个洞……这类让人喷饭的答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喜剧;出现在一群人身上,则成了悲剧。凭借这样的语文水平,阅读自然便成了奢侈。
⑤比如,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我们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出版物形态的改变,反映了出版技术和出版观念的进步,我们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但是从阅读主体来说,则不排除其中有阅读力下滑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读图,是因为他们只能读图。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阅读率虽在保持,阅读力却在萎缩。
⑥笔者以为,保护阅读力、提升阅读力应该是一项当务之急。阅读力当然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是这种阅读实践不能被娱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一场知识挑战,一种思想训练。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和网民聊天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⑦“多读书吧”,温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明天。
(选自2009年12月11日《解放日报》,略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的“不祥之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项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话,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以下材料并结合全文,选出下列关于提升阅读力的做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1)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只有5.6%的国民知道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
(2)每年的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新闻出版总署也推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开展校园阅读工程等活动。
(3)当下,与功利性的阅读相比,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阅读时常面f晦尴尬的局面。而各种“升职记”“营销三十六计”“商战孙子兵法”之类图书却受到都市白领追捧。
A.加强舆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身边的阅读活动,自觉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B.倡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C.重视阅读实践,把知识积累和思想训练结合起来,让娱乐远离我们的阅读实践。
D.摒弃功利化阅读,多读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上) 题型:013
阅读答题。
可是现在有人说,这幅图画不对了。首先,“乌啼”不是乌鸦叫。因为“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那么,“乌啼”是什么呢?他们考证出,“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说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因此断定,诗中“月落乌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桥那方向落下去了”。此种说法,我觉得远不是无懈可击的。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大家都知道,乐府中就有《乌夜啼》的曲名。传说刘义庆因事触怒文帝,被囚于家。其妾夜闻乌啼,以为吉兆。获释后遂作此曲。又,乐府琴曲歌辞有《乌夜啼引》,传为魏何晏之女作。此外,唐教坊曲及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我们能不能用“乌鸦的习性”把这些曲名和传说故事全部勾销呢?曹操在他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我们能不能以“乌鸦的习性”夜间栖宿于巢中不出去为由去考证一番,说这月明之夜南飞的乌鹊是一种别的什么夜游鸟呢?事实上,夜间栖宿巢里的乌鸦,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受到什么惊扰,是会飞起来、叫起来的。其次,你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有何文献史料为证?……第三,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除非你那座桥是建在突起的小山冈上的专给诗人写“月落乌啼”用的怪桥。
1.对《枫桥夜泊》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用三个典型景物描写,点明时令是幽暗、静谧、寒冷的夜晚。
B.第二句的“江枫”,指江边的枫树,“愁”字说明了诗人因江上渔民的喧闹而不能入眠的愁苦和烦忧。
C.三、四句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闹到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D.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深秋夜景图。
2.在这篇短文中,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人的见解提出了反驳意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作者写的是驳论文,先摆出对方的错误观点,然后逐条批驳。
B.作者是利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来批驳对方的观点的。
C.论证方法除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外,还有类比论证。
D.作者用刘义庆的典故实际上和本文的论证关系比较疏远,可以去掉。
3.作者的第二点论述省略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在论证方法上属于
[ ]
4.刘义庆是南朝时期有名的一个学者,他编了一本集子《世说新语》,下面属于该书中的内容是
[ ]
5.《短歌行》是曹操有名的诗作,根据你对曹操诗歌风格的体会,下面诗句属于曹操的是
[ ]
A.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B.怀此百难,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
C.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D.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6.在短文中,作者连续用“我们能不能……”两个反问句,其作用是
[ ]
A.驳斥错误的论据的以偏概全。
B.增强论证的力量和批驳气势,加强驳论效果,有嘲讽的意味。
C.两个反问句进一步论证了“新解”的荒谬性。
D.两个反问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新解”的否定和批判。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