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标点有误的一项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
B、“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小题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小题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阴影和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过,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了。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小蒙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其中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就更糟糕了。小蒙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他放学回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刚准备跨上自行车,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掉下一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捡起装回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就能回来吗?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心情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后,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子就走了。
“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叫。回头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重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我原来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钱给了他,他是追来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要不,今天这只瓜就太贵了!”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选自《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结构简单,语言含蓄隽永,结尾处设计了小蒙的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但也使小说蒙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B.小说中小蒙的生活经历提示我们,青少年仿佛一张白纸,指导他们在这张纸上抒写什么样的人生,社会、学校、家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C.小说的情节设计有很多巧合,但又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文中多次写到了小蒙的“眼泪”,这样写有助于情节的推动,也使小蒙的形象更加丰满。
D.板报事件中,小蒙不但被老师误解,还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由此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
E.小蒙妈妈说“不是要你做一个自私的人”,但又说“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这种唠叨体现出了妈妈做人的虚伪,同时扩大了孩子心中的阴影。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6分)
小题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个情节?(6分)
小题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基培养与训练(初一·下) 题型:048

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

A.紫藤萝花开得这样茂盛,这样美丽,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心动神往。

B.紫藤萝花开得这样茂盛,就像瀑布流进了人们的心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C.紫藤萝花开得如此茂盛,它那顽强不息、流动不止的生命力,就像瀑布流进人的心里,滋润人的心田,给人启迪,令人振奋。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怎样理解这句话?选出准确的一项。

[  ]

A.“我”对花和人的不幸有了新的认识,从中得到了向前奋进的力量。

B.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花和人的不幸的慨叹,对永无止境的生命的赞扬。

C.不幸是暂时的,生命是永恒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永无止境的生命的赞扬,以及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

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说明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小女儿杜娟3岁时就很喜欢吃石榴。有一天,她爸爸说:“你喜欢吃石榴,咱们种棵石榴树吧。以后树结了果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于是父女俩在一个小花盆里埋下了一粒石榴子。没过多久,石榴子发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石榴芽长成了石榴树。这父女俩把小小的石榴树从花盆里带土挖出来,种在了楼前的空地上。又过些日子,石榴树长高长大了,经过剪枝留下了七八条树杈。

  年复一年,那粒石榴子长成的石榴树长得日益茁壮,那七八个树杈上长出了许多小树枝,到了夏天,满树的叶子绿油油,那火红火红的石榴花鲜艳夺目。秋天,大石榴就挂上了枝头,收获的石榴仍然像我女儿3岁时吃的那种石榴一样,甜甜之中带点酸。多美的石榴,多漂亮的树。如今石榴树24岁了,女儿27岁了,树成长得好,女儿也成长得好。

吃石榴、种石榴,岁月的流逝也带上了美丽的色彩。这父女俩给生活增添了美的感受。

1.按要求填写下表:

2.这篇短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有状物的句子。请把描写石榴树长得茁壮的句子抄录下来。说说这些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凤蝶

  ①它,就像一朵飞花,就像一片彩色的树叶,在弥漫着薄雾的山中、林中,飞着、飘着。时低、时高,时快、时慢,时落、时飞,像一个五彩的精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萦绕。

  ②它飞走了,轻小的身影在白雾中渐渐变成小黑点,远了,消失了。我呆呆地望着,心中荡起异样的感觉。

  ③昨天,它曾经属于过我。或许是我的琴声把它吸引了,它在窗外,随着我弹奏的乐曲,翩翩起舞,从一朵花旋转到另一朵花上,我为它优美的舞姿而心喜,发出了赞叹。突然,一个念头在头脑中掠过:逮住它,做个标本!对,就这么办。于是,我猫着腰,轻手轻脚准备打开纱窗。谁料窗子刚开一点,它就触电似的飞走了。我真遗憾,便又回去弹琴。谁知,它又恋恋不舍地飞回来了,我又来了兴趣,更加小心地打开窗,又回到钢琴边。果然,爱听音乐的它姗姗地飞进屋来,我几步蹿到窗前,关上纱窗,找来捕网,准备擒住它。

  ④此时此刻,它才真的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再也不能回到大自然,不能再飞翔于树林花丛中,不能再与同伴嬉戏追逐。它疯一样扇动两片小翅,身子紧贴在纱窗上,它分明在呼唤,呼唤朋友,呼唤自由,呼唤大自然!

  ⑤当我把它装在透气的玻璃瓶里时,才发现它是一只多么美丽的凤蝶:黑丝般的大翅上点缀着蓝色、红色和黄色,尾巴上有两条长长的飘带,上面隐约有深绿色的纹线。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美丽的凤蝶。

  ⑥但是,它愤怒了,尽管它那么小巧,但这小精灵总是在飞,在挣扎,尽管它知道它不可能冲出这个牢笼,但它不会向人屈服!我被它震撼了!

  ⑦早晨,当我捧着它来到林中,它仍在瓶中飞腾。这小东西,昨天一夜都在瓶中飞,难道它不累吗?我打算让它回去,回到大自然去,无辜地让一个这样美丽、而又为生存挣扎的小精灵去做标本,这不公平!它应该有它的自由。它飞出玻璃瓶,恢复了它原有的生机,又快活了,轻轻地飞着,它转着圈子飞,仿佛要告诉一切万物说:“我回来了,我自由了,我又可以尽情地飞了。”

  ⑧它没有谢我,就那么轻轻的,悄悄的,像一朵飞花,像一片彩色的树叶儿,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忽高忽低,停停飞飞,飘飘悠悠地在林中消失了……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绕(   )

  

翩(   )

  

姗(   )

  

住(   )

  

⑤震(   )

  

⑥无(   )

        

2.判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画“T”,错误的画“F”。

①它……像一个五彩的精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萦绕。

(萦绕:盘旋往复)

(  )

②果然,爱听音乐的它姗姗地飞进屋来。

(姗姗:走路缓慢)

(  )

③无辜地让一个这样美丽、而又为生存挣扎的小精灵去作标本,这不公平。

(无辜:没有缘故)

(  )  

3.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①这小东西,昨天一夜都在瓶中飞,难道它不累吗?

(  )

  

②它,就像一朵飞花,就像一片彩色的树叶,在弥漫着薄雾的山中、林中,飞着、飘着。时低、时高,时快、时慢,时落、时飞。

  

(  )

  

③它分明在呼唤,呼唤朋友,呼唤自由,呼唤大自然!

  

(  )

  

④它没有谢我,就那么轻轻的,悄悄的,像一朵飞花。

  

(  )  

  

4.全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选出准确的一项。

  

[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5.第④段中的加粗词语表现了凤蝶怎样的情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⑤段主要从________方面描写了凤蝶的美丽?

  

7.“我被它震撼了”,原因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

        

A.被它的美丽和顽强挣扎所震撼。

  

B.被它的愤怒所震撼。

  

C.被它的不向人屈服所震撼。

        

8.全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⑴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⑵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然后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所在的地方去。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⑶“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⑸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随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
  ⑹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 )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⑻“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⑼“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⑽“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文中划线句子属于__________描写。
2、两位诚实的官员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违心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帝什么也没看见,为什么说“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是两个_____句,这两个句子既写出了皇帝的___________,又写出了他的___________。
5、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
A、开头一句独立成段,略写百姓的议论,为后文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B、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虚伪、昏庸、愚蠢的人。
C、在这几段选文中皇帝是中心人物。
D、皇帝既欺骗别人又欺骗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穿上美丽的新衣。
6、归纳选文的中心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听这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9、在文中括号内加上恰当的标点。
10、为什么小孩子说真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大臣们怕被人认为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而革了官职。
B、因为百姓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
C、因为小孩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所以最于说真话。
D、因为大臣们和百姓们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不便说真话。
11、“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后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一句揭露内臣的本质是___________。
12、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     ]
A、拟人和想象  
B、比喻和夸张  
C、想象和象征  
D、想象和夸张
13、通过一个孩子讲出真话,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文中写皇帝神态的句子写出来,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想象一下皇帝听到议论之后的反映,请写下来。(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小题(共14分)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1.“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时

 

 

初中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我”不理解父亲

大学毕业

 

 

2.选出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        】

A.文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温暖的情谊,暗线是“敲门”“送鱼”。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串连起前后两个故事。

B.文中共写了父亲两次“笑”。第一次,面对“我”的误解与责问,父亲的“笑”表明了他的宽厚大度。第二次,面对“我”的赞美,老实的父亲表现出了纯朴、实在、厚道。

C.文中插叙了爷爷的故事,交代了父亲之所以常去敲蔡婆的门的原因,回应了上文“我”的一连串疑问与不解,使文章更吸引人。

D.结尾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给读者以启迪。

3.“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2分)

4.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省略的句子。(2分)

5.“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届度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素质调研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小题(共14分)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1.“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时

 

 

初中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我”不理解父亲

大学毕业

 

 

2.选出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        】

A.文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温暖的情谊,暗线是“敲门”“送鱼”。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串连起前后两个故事。

B.文中共写了父亲两次“笑”。第一次,面对“我”的误解与责问,父亲的“笑”表明了他的宽厚大度。第二次,面对“我”的赞美,老实的父亲表现出了纯朴、实在、厚道。

C.文中插叙了爷爷的故事,交代了父亲之所以常去敲蔡婆的门的原因,回应了上文“我”的一连串疑问与不解,使文章更吸引人。

D.结尾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给读者以启迪。

3.“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2分)

4.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省略的句子。(2分)

5.“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13~17题(共14分)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13.“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时

初中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我”不理解父亲

大学毕业

14.选出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        】

A.文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温暖的情谊,暗线是“敲门”“送鱼”。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串连起前后两个故事。

B.文中共写了父亲两次“笑”。第一次,面对“我”的误解与责问,父亲的“笑”表明了他的宽厚大度。第二次,面对“我”的赞美,老实的父亲表现出了纯朴、实在、厚道。

C.文中插叙了爷爷的故事,交代了父亲之所以常去敲蔡婆的门的原因,回应了上文“我”的一连串疑问与不解,使文章更吸引人。

D.结尾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给读者以启迪。

15.“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2分)

                                                                                 

                                                                                  

16.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文中横线上省略的句子。(2分)

                                                                                  

                                                                                    

17.“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12~16题(共16分)

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新鲜的鱼来。我有点讨厌父亲,集市上什么鱼都有,为什么父亲偏偏喜欢蔡婆的鱼呢? 我问蔡婆,你咋知道我爸爸喜欢吃你家的鱼哩?蔡婆说,你爸爸呀,是个馋猫,为了吃我的鱼,每天晚上敲我的门。父亲真没出息。

父亲在镇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两班倒。但父亲很少上白班。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就在那两面坡中间,有一块洼地,蔡婆的鱼塘就在那里。

父亲说,蔡婆不容易。蔡婆那个做生意的丈夫卷走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扔下三个孩子跑了。为了养家糊口,蔡婆包了山洼里的鱼塘,并在鱼塘旁盖了间简陋的土房子。然后,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年四季,蓬头垢面地照看着她的鱼塘。每天晚上,父亲下夜班,骑车路过那鱼塘的时候,总要去敲敲她的门。嘟——,嘟嘟——,舅奶,睡了没有?屋子里亮着油灯,蔡婆还没睡。她便唤父亲进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几句话,然后,父亲才走。有时候,父亲下夜班很晚,蔡婆屋子里的油灯早已熄灭了,但父亲依然要去敲敲蔡婆的门。听着屋里的蔡婆在睡梦中含混地应了,父亲才走。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去敲蔡婆的门,是想吃她养的鱼吗?父亲摸摸我的头,笑笑说,你还小,不懂。我已经不小了,都上初中了!我一本正经地喊。

父亲依旧每晚去敲她的门,蔡婆依旧逢年过节送鱼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父亲退了休,蔡婆也不养鱼了。混得不错的儿女们,把她接进了城里,让她去安享清福。有一次,我和父亲谈起了蔡婆,谈起了那些年的事。父亲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你奶奶是生你五叔的时候,难产死的。你爷爷受不了这个打击,想不开,几次想寻短见。村里有一个叫杨有贵的人,就经常来劝他,说,为了孩子们,你也得活下去啊。但你爷爷还是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那一段日子,每天晚上,杨有贵都要来咱家坐坐,或者拉家常,或者聊东说西。即便真的没话说了,也要干坐着,一直待到很晚才走。

你爷爷后来说,如果没有杨有贵这个人,如果没有他每晚来陪着坐一阵子,也许,咱们家就没有今天。所以,你爷爷临去世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伸出手来可以扶人,拿出钱来可以帮人,人在遭难的时候,就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也是能救人的。

爸爸深深记住了爷爷说的这句话。那几年,蔡婆不容易,爸爸想帮帮她。于是,每天晚上去敲敲她的门,就是想让她知道,                                                 

是啊,那些夜晚的敲门声,对蔡婆来说,不仅是温暖的,而且那也是敲响在她苦痛心灵里的天籁之音啊!其实,这个世界还有更多不愁吃穿却心底痛苦的人。他们所缺少的,也许只是陪他们坐一坐、唠唠嗑、说说话的人。哪怕,在他们最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嘟嘟”的敲门声,也是好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09年第7期)

12.“我”对父亲为何总去敲蔡婆的门这一举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内容梳理这一认识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幼时

                    ⑴                    

      ⑵      

初中

“我”认为父亲是想白吃人家养的鱼儿去敲蔡婆家的门

“我”不理解父亲

大学毕业

                    ⑶                    

      ⑷      

13.选出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    】

A.文中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温暖的情谊,暗线是“敲门”“送鱼”。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串连起前后两个故事。

B.文中共写了父亲两次“笑”。第一次,面对“我”的误解与责问,父亲的“笑”表明了他的宽厚大度。第二次,面对“我”的赞美,老实的父亲表现出了纯朴、实在、厚道。

C.文中插叙了爷爷的故事,交代了父亲之所以常去敲蔡婆的门的原因,回应了上文“我”的一连串疑问与不解,使文章更吸引人。

D.结尾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主旨,给读者以启迪。

14.“父亲每天晚上从镇里回来,要翻过一面坡,再翻过一面坡,七八里路,上坡下梁地要走半天。”推测一下,作者在这句里可能会强调哪几个词语,为什么?(3分)

                                                                              

15.根据全文内容及主旨,补写出最后第3小节中省略的句子。(2分)

                                                                              

16.“天籁”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选文标题“苦痛者的天籁”该怎样理解?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这是世界上最温暖、最美妙的天籁”。(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