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B.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肆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C.统筹方法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D.幸福的青年一代同他们前辈的生活已无与伦比。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理解:阅读《谁赶走了鸟类》(有删节)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谁赶走了鸟类①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车辆和工地是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一个城市的发展就是靠这两只脚走出来,我知道。
②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
③去年春季的某一天,晨跑后我照例由那条林阴小路散步回家,正是留鸟和候鸟大会师的时候,希望能在浓阴处听场鸟的演唱会。
④
⑤终于听到鸟鸣,是只引吭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试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汽枪的兴高采烈的人。
⑥我的愤怒忽地涌到脸上,也只是涌到脸上而已。我想喊却没喊一声,想吼也没吼一下,想骂当然也没骂一句。我(A)连盯着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无其事地从那个人身边走过去,像见了猫的小老鼠,(B)他是枪杀无辜的刽子手,我是目击者,是证人。
⑦真该感谢多年训练出来的“冷静”。“冷静”告诉我:别理他,他会骂你神经病、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
⑧“冷静”还安慰我:再说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的人爱护鸟类。几年前还热血沸腾的我,几年后就如此“冷静”了。我发现自己软弱卑微但又不愿承认,总会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痛骂那些想痛骂的人,虽然想痛骂的人根本不留意任何书和报纸,自己却很可以在自己的文字中坚强勇敢伟大一会儿。
⑨我早已是“好人”了。大家都这样说我。但我却蜕化成了罪犯最可耻的同谋。驱赶鸟类的不仅是枪手和伐木者,更多的是像我这样视而不见和冷眼旁观的“好人”。
⑩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像怀念因为我的疏忽而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
一处浓阴,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没有了自由的鸟的鸣唱,便无处可逃,拥拥挤挤、跌跌撞撞的世界的喧闹包围了我,无处不在。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我无法不担心我和我的同类。鸟是人类的长喉,向上帝传达着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
1.第①段中加粗的“竖着耳朵”和“谛听”,从内容上看,作者要突出强调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好。
①小路上横七竖八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有些人折下又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②小路上横七竖八躺着些青枝嫩杈,那是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又信手扔下的,它们露宿一夜后绝望地挺着身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了作者没有阻止举着汽枪打鸟的人的行动,写这件事时作者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详写?请选出分析恰当的一项
[ ]
A.详写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说明了“我”的“愤怒”和“冷静”,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B.详写了“我”当时的神态和行动。说明了像“我”一样的“好人”的“愤怒”和“冷静”,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C.详写了“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批评了像“我”一样的“好人”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D.详写了“我”当时的神态和行动。说明了“我”的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根据文意,依次填到第⑥段(A)、(B)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A.甚至 何况 B.甚至 虽然
C.简直 何况 D.但是 虽然
5.第段中说“鸟声渐远。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从全文看,你认为“渐远的”除了“鸟声”还有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标题是“谁赶走了鸟类”,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里的“谁”指的是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学习指导用书 七年级上册 题型:048
厂里作了动员,一周后公布下岗人员名单。
公布名单这天,她跟往日一样,准时赶到厂里,跟往日不一样的,是心绪有些乱。
公告栏前,已挤满了人。
她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上,她急急地挤上前,两眼焦灼而又认真地在那些名单上扫描。她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有自己的名字出现!
一行、两行、三行……只剩最后两行了,还没她的名字!也许……老天保佑!
她的心稍稍平静,猛然间两眼就呆住了!
她的名字赫然排在最后!
一阵昏眩袭来,泪水浸湿了她的眼。
她木然推起车,走出厂门,却茫然不知该往何处去。
她在街边公园发了一上午愣,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时近中午,她才心乱如麻地赶回家。
丈夫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吐着烟圈:“你们厂大裁员,你没被下岗吧?”
“怎么会呢?”她一怔,随即轻松地笑道,“再怎么说,也还轮不上我呢。哦,你们那不也是……”
“嘿,我还算幸运,差点没……”丈夫说,“这下好了,再不用担惊受怕……来,吃饭吧,我今天特意提早回家做饭……原来我还担心你……”
“这不,让你空担心一场。”她说。俩人边吃边聊,这顿饭似乎吃得挺开心。
下午,丈夫去上班,她也推着车出门。
出了门,漫无目的地走,不觉走到“跳蚤”市场,服装、小日用品、装饰品、小孩玩具,多得使人眼花,那些摆摊的人,有些面熟。她没心思细看,只是不停地转悠,天色近晚,方想起该回家了。
连着几天,她都这样过。
老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她想。
她开始留心各种招聘广告。她也去过几家单位应聘,竞争的人太多,没聘上。
过了些日子,一条招聘保姆的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各项要求她都挺合适,可是……干这种活儿,是不是太“那个”了些?
她还是决定去试试,到时真要不愿干,不干就是了。
她去了,获聘了。
这是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任务是每天负责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报酬也还可观。
她老有种不自在的感觉,更怕让熟人知道,但却干得挺认真。
这天,主人家下水道堵塞,让她打电话请生活服务公司的人来疏通。
半小时后,服务公司派的人来了。
“是你?”她打开门的瞬间,不禁大吃一惊,来人是她的丈夫!
“你……”丈夫也大吃一惊。
“我……下了岗,所以……”她说。
“我也是。”丈夫说,说着就动手干活,很快,管道疏通了。
“我一直觉得……”她说。
“嘿,彼此彼此。”丈夫笑起来,“不过,我们现在……不是挺好吗?”
“是啊。”她也笑了起来。
1.小说第①②两段简略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________。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了伏笔,并预示了情节的发展方向,展现了矛盾的基本特征。
2.小说第③⑤⑥⑦四段集中刻画了“她”发现自己被下岗时的心理状态。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的连续使用,从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刻画了下岗女工,遣词准确、鲜明。
3.“她木然推起车,走出厂门,却茫然不知该往何处去”这里作者连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形容词,道出初下岗者的通病,更显出小说的________性。
4.故事的高潮集中表现在
[ ]
A.她回家和丈夫的对话
B.疏通管道时两人的对话
C.下午,丈夫去上班,她也推着车出门
D.她去了,获聘了
5.省略号在文中的作用大致上有三种:
A.说话被临时中断或内容省略
B.内心矛盾,欲言又止
C.话说一半,留下回味
下列使用省略号的句子各属于何种情况,请填上序号。
①一行、两行、三行……只剩最后两行了。 ( )
②“再怎么说,(下岗)也轮不上我呢。哦,你们那不也是……”( )
③“我一直觉得……”她说。 ( )
④“我……下了岗,所以……”她说。 ( )
6.原文中使用省略号的地方较多,顺其意,你认为“‘我一直觉得……’”她说”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 ]
A.“我下岗了,没脸见人。”
B.“我下岗了,但我一定能找到一份适合我的工作。”
C.“我下岗了,等我找到工作,干好了再告诉你。”
D.“我下岗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但我一定能在其他岗位出色工作,作出新贡献。”
7.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
[ ]
8.“她”和丈夫双双下岗,都没有明白地告诉对方。丈夫在谈话中曾有两次暗示,请把原句找出来,加上着重号。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9.“下午,丈夫去上班,她也推着车出门”,他们都在哪儿上班呢?作者精心安排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下水道被堵塞的________,这一处的描写,赋予小说更深更新的内涵。
10.“‘是啊。’她也笑了起来。”“她”笑的原因是
[ ]
A.下岗后,找到了一份挣钱的工作。
B.她不再有不自在的感觉,不再怕熟人知道了。
C.“嘿,彼此彼此。”相互理解,无须东躲西藏,可以打开窗子说亮话,甩开膀子干工作,“不是挺好吗?”
D.双方秘密不戳自破。
11.根据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最恰当的是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宇?”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
1)对文段中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些须:或许B
.蹙:收缩C
.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D
.忖度:揣测(
2)对照①②段文字,黛玉关于读书的回答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回答贾母的是实话,但对别人介绍过的惫懒人物宝玉懒得搭理,敷衍了事。B
.回答贾母的是实话,回答宝玉的也是实话,并无本质区别,也无特殊用意。C
.黛玉如实回答贾母,却发现贾母对女孩子念书并不赞赏,故在回答宝玉时不正面回答。D
.黛玉不知自己念书的程度如何,故在回答时前后犹豫不定。(
3)宝玉给黛玉取字为“颦颦”,说“岂不两妙”。以宝玉而言,这“两妙”各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宝玉骂通灵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在文段中,有一句话和它呼应,这一句是[
]A
.妹妹可曾读书?B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C
.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D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5)这文段②中,贾宝玉对林黛玉共有四问,分别是问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问___________和问玉。把问玉放在最后,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贾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思想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九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②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对文段中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些须:或许
B.蹙:收缩
C.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
D.忖度:揣测
2.对照①②段文字,黛玉关于读书的回答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回答贾母的是实话,但对别人介绍过的惫懒人物宝玉懒得搭理,敷衍了事。
B.回答贾母的是实话,回答宝玉的也是实话,并无本质区别,也无特殊用意。
C.黛玉如实回答贾母,却发现贾母对女孩子念书并不赞赏,故在回答宝玉时不正面回答。
D.黛玉不知自己念书的程度如何,故在回答时前后犹豫不定。
3.宝玉给黛玉取字为“颦颦”,说“岂不两妙”。以宝玉而言,这“两妙”各妙在何处?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宝玉骂通灵宝玉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在文段中,有一句话和它呼应,这一句是
[ ]
A.妹妹可曾读书?
B.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C.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D.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5.这文段②中,贾宝玉对林黛玉共有四问,分别是问________、问________、问________和问玉。把问玉放在最后,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贾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安排有什么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下列各题。(13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3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度城关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下列各题。(13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3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度城关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段,回答下列各题。(13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小题1】用自己的话概括节选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一多的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下面句子。(3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小题4】说说开头第(1)(2)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 |
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 |
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 |
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