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松。
B、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C、《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林冲。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节选自《水浒》第二回)

19.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C.《水浒》开创了英雄侠义小说称呼人物的一种传统,即为小说中人物取绰号来标识传扬此人物的特征,如吴用的绰号为“智多星”,林冲的绰号为“豹子头”,扈三娘的绰号为“母大虫”等。

  D.“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都是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情节。

20.从选文可看出鲁提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绿》和《囚绿记》节选,完成下面各题。
      (甲)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写于1924年)
      (乙)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陆蠡,写于抗战爆发后的上海“孤岛”)
1.下面对两段文字中有关“绿”的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通过对梅雨潭水“绿”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B.乙文借对常春藤之“绿”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希望、快乐的追求。
     C.甲乙两文都直接倾吐自己对绿的喜爱之情,都想从“绿”中汲取精神力量。
     D.甲文与乙文不同的是,甲文通过写“绿”表现一种刚健美,而乙文表现的是忧郁美。
2.作者是如何通过想像来突出梅雨潭之绿的“奇异”之处的?(可直接用原文) 
                                                                                                                                                       
3.乙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对绿的喜爱?请简要概括。
                                                                                                                                                    
4.甲文和乙文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举例分析说明。
                                                                                                                                                          
5.茅盾以“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来评价小说《百合花》,曾卓以“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来评价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请你也当一回小小评论家,选择甲文或乙文,也以“的”的句式写一句评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评语:                                                                                                                                         
     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绿》和《囚绿记》节选,完成文后习题。

(甲)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写于1924年)

(乙)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陆蠡,写于抗战爆发后的上海“孤岛”)

(1)

下面对两段文字中有关“绿”的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通过对梅雨潭水“绿”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B. 乙文借对常春藤之“绿”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希望、快乐的追求。

C. 甲乙两文都直接倾吐自己对绿的喜爱之情,都想从“绿”中汲取精神力量。

D. 甲文与乙文不同的是,甲文通过写“绿”表现一种刚健美,而乙文表现的是忧郁美。

[  ]

(2)

作者是如何通过想像来突出梅雨潭之绿的“奇异”之处的?(可直接用原文)

(3)

乙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对绿的喜爱?请简要概括。

(4)

甲文和乙文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举例分析说明。

(5)

茅盾以“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来评价小说《百合花》,曾卓以“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来评价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请你也当一回小小评论家,选择甲文或乙文,也以“_______的________”的句式写一句评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初中语文第五册 题型:048

  ①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另一个男孩子手中的哨子的叫声吸引住了,于是用我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大伙儿都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②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

  ③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④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伺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⑤当我看到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⑥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所有的同乡们的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⑦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追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⑧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1.包含文章论点的段落的序号是________。

2.从由事例引出论点的角度看,与选文相类似的一项是

[  ]

A.《谈骨气》
B.《论雷峰塔的倒掉》
C.《俭以养德》
D.《从三到万》

3.选文第③段到第⑧段之间的结构关系为

[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第④段到第⑦段,连续4次举例论述“为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每段中“哨子”的含义,该用什么词语?请将相关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第④段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

第⑦段________

A.财产
B.权势
C.玩乐
D.所谓“名望”

5.第⑥段中“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指什么?在有关内容下面用“________”标出。

6.从全文论述的需要看,第①段在叙述自己童年的一个生活实例时,最关键的一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

A.文章连用4个段落举出事例,充分说明社会上“哨子”现象之普遍,这就使文章的论点更具启示和警戒作用。

B.本文所用的词语,感情色彩浓烈,褒贬分明,其作用是为了使本文的描写更为生动形象。

C.文中三处加着重号的“哨子”含义各不相同,由实到虚,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D.主体部分的4个段落中,每段前半段叙例,后半段评述,写法大致相同。但同中有异,在人称、用语、语气等方面略有变化,这既体现了评述的逐步深化,又避免了语言的单一、呆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另一个男孩子手中的哨子的叫声吸引住了,于是用我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大伙儿都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②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

  ③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④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伺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⑤当我看到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⑥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所有的同乡们的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⑦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追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⑧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1)包含文章论点的段落的序号是________。

(2)从由事例引出论点的角度看,与选文相类似的一项是

[  ]

A.《谈骨气》
B.《论雷峰塔的倒掉》
C.《俭以养德》
D.《从三到万》

(3)选文第③段到第⑧段之间的结构关系为

[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第④段到第⑦段,连续4次举例论述“为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每段中“哨子”的含义,该用什么词语?请将相关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第④段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

第⑦段________

A.财产
B.权势
C.玩乐
D.所谓“名望”

(5)第⑥段中“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指什么?在有关内容下面用“________”标出。

(6)从全文论述的需要看,第①段在叙述自己童年的一个生活实例时,最关键的一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

A.文章连用4个段落举出事例,充分说明社会上“哨子”现象之普遍,这就使文章的论点更具启示和警戒作用。

B.本文所用的词语,感情色彩浓烈,褒贬分明,其作用是为了使本文的描写更为生动形象。

C.文中三处加着重号的“哨子”含义各不相同,由实到虚,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D.主体部分的4个段落中,每段前半段叙例,后半段评述,写法大致相同。但同中有异,在人称、用语、语气等方面略有变化,这既体现了评述的逐步深化,又避免了语言的单一、呆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