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林的时间是

A.暮春花落时
B.深秋时节,百花凋谢之时
C.冬末初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
D.初夏水涨之时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林的时间是
[     ]
A.暮春花落时
B.深秋时节,百花凋谢之时
C.冬末初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
D.初夏水涨之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邀请
     C.不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之           志:记住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忘路远近          徐公不若君美也
     B.见渔人,大惊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今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往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5.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7)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邀请
        C.不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之       志:记住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忘路远近      徐公不若君美也 
       B.见渔人,大惊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今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往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其林|层出不           B.便船|屋俨然

C.处处之|寻向所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引凄异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                                                      。 

8.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

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的“          ”。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用原文词句回答,都限四字)(2分)

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外人间隔”是“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B.文章先写渔人偶然进入了桃花源,结尾却又写刘子骥“欣然规往”而“未果”,前后矛盾。

C.“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

D.文章借写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
 (1)渔人甚之(           )
 (2)阡陌通(           )
 (3)颖脱不(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                                                                                   
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
 (1)渔人甚之(           )
 (2)阡陌通(           )
 (3)颖脱不(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答:                                                                                                                                                 
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                                                                                                                                                  
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八年级上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岁,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渔人甚之:_____________

(2)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

(3)未果,寻病终:___________

(4)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

(2)

下列各项加粗词语意思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

A.

此中人语      盖大苏泛赤壁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C.

芳草美       陶后有闻

D.

         一狼径

(3)

对下面各句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

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A.

“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

选文第二段主要描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美好幸福生活。

C.

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

“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5)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汉语。

(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渔人大概说的是什么?桃源人叹惋的是什么?

(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谐。

[注]①肆:尽力。②靡(m!):没有。③暧(4i):隐蔽。④俎(z():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  ]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改编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加线的词(4分)
(1)渔人甚之( )          (2)便还家( )
(3)著《五柳先生传》(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译文:                                                    
【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各一处。(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小题4】填空。(6分)
(1)【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与【乙】文中的 “                                            ”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3分)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寻找一个和平而安宁、温馨而和乐的世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陶渊明既不会抚琴,他的琴也“弦徽不具”,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阜宁县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改编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线的词(4分)

(1)渔人甚之( )          (2)便还家( )

(3)著《五柳先生传》(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译文: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各一处。(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4.填空。(6分)

(1)【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与【乙】文中的 “                                            ”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3分)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寻找一个和平而安宁、温馨而和乐的世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陶渊明既不会抚琴,他的琴也“弦徽不具”,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济宁市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

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船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砍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1)答之  _______               (2)无论魏晋  _______

(3)深入忘 _______             (4)穴容人   _______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2.(乙)文中与(甲)文“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描写相同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追求。(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