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买者(             )
     ②先自其足(             )      
     ③归取之(             )  
     ④宁信(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至之市”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B.学而时习
C.辍耕垄上
D.久,目似瞑,意暇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句。
     ① 吾忘持度。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不试之以足?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的郑国人,往返集市的结果是徒劳无功、“不得履”,在现实生活中的此类人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小题。(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焉而山不
B.所识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其林
C.今为妻妾之为之不知口体之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乎死而后,不亦远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小题3: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甘肃兰州卷)语文(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小题。(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焉而山不
B.所识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其林
C.今为妻妾之为之不知口体之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乎死而后,不亦远乎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小题3】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精段精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耳 ②大兄何见之晚乎
2.翻译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并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①往事耳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2.翻译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言多务,孰若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7-12题。(16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3分)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巴彦淖尔卷)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7-12题。(16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小题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3分)
【小题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小题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
【小题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巴彦淖尔卷)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7-12题。(16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意义与影响。(3分)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3分)

4..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5..第(8)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3分)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