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A、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B、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籍
C、一位老大爷蹒跚地走来了。
D、有人说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
[     ]
A、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B、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籍
C、一位老大爷蹒跚地走来了。
D、有人说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飞厦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莫其妙

B.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爱菊/ 无有偶

D.香远清 /精益求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莫其妙B.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爱菊/ 无有偶D.香远清 /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汕头飞厦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莫其妙B.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爱菊/ 无有偶D.香远清 /精益求精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小题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学霸九年级语文/全一册(苏教版) 题型:048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之,时而献焉。退而甘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二三篇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不能构成反义词的一组是

[  ]

A.自吾氏三世是乡——非死则

B.而乡邻之日蹙——往往而者相藉也

C.殚其地之——竭其庐之

D.与吾祖居者——其室十无四五焉

3.对下列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积于今六十岁矣:(我)到现在已活了六十岁了。

B.饥渴而顿踣:饥渴交加而倒地死去。

C.呼嘘毒疗:呼吸着有毒的疫气。

D.今其室十无二三焉:现在他们十家中已经消灭了两三家

4.依次对文中两个加粗“食”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s@ s@
B.sh0 sh0
C.s@ sh0
D.sh0 s@

5.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弛然:_______  犯:_______

6.释译划——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蒋氏“以捕蛇独存”与______________作对比,将_______与乡邻“_______”作对比,将_______与_______作对比。运用对比是为了_______,为后文发出“_______”的议论作铺垫。

8.朗读这段文字,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

[  ]

A.哀而不伤
B.沉痛哀怨
C.悲凉凄切
D.悲愤欲绝

9.下面是对选段中的“乐”字的几种理解,联系全文选出符合文意,准确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项(多项选择)

[  ]

A.蒋氏所说的“乐”是相对于“乡邻旦旦有是”而言的,是一种不幸之中的自我庆幸。

B.蒋氏以比受赋敛之苦的乡邻“后死”为乐,其实根本无乐可言,这是作者以乐写悲。

C.蒋氏除一年两次涉死外,其余时间可以逍遥自在,苦尽甘来,也可算是一大乐事。

D.蒋氏不愿更役复赋,是因为捕蛇虽苦,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E.这个“乐”用得十分巧妙,含义十分深刻。捕蛇尽管非常危险,但可以免除官吏的骚扰,可以后死于不捕蛇的乡邻,由此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项为之强

2.下面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恕乎不善者而改之

B.时有物外之趣温而知新

C.可为师矣仁为己任

D.心所向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4.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 每句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四川省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项为之强

2.下面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恕乎不善者而改之

B.时有物外之趣温而知新

C.可为师矣仁为己任

D.心所向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4.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 每句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项为之强
【小题2】下面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恕乎不善者而改之B.时有物外之趣温而知新
C.可为师矣仁为己任D.心所向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小题4】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 每句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项为之强
【小题2】下面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恕乎不善者而改之B.时有物外之趣温而知新
C.可为师矣仁为己任D.心所向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小题4】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 每句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