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负(zǎi)追本源(sù)爆怒得陇望蜀
B.住(dǎi)作样(mó)邮戳举一返三
C.水(jí)妄自薄(fěi)真谛水乳交融
D.避(huì)附会(qiáng)漂缈理直气壮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负(zǎi) 追本源(sù) 爆怒 得陇望蜀
B.住(dǎi) 作样(mó) 邮戳 举一返三
C.水(jí) 妄自薄(fěi) 真谛 水乳交融
D.避(huì) 附会(qiáng) 漂缈 理直气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负(zǎi)    追本源(sù)       爆怒      得陇望蜀

B.住(dǎi)    装作样(mó)      邮戳      举一返三

C.水(jí)     妄自薄(fěi)      真谛      水乳交融

D.避(huì)    牵附会(qiánɡ)   漂缈      理直气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 七年级上 (新课标苏教版) 新课标苏教版 题型:048

精神的三间小屋(有删节)

毕淑敏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②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③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活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而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④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⑤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少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⑥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白桦林中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⑦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⑧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⑨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⑩可它又确实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划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注:李代桃僵: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引申为顶替或代人受过。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晃(  )  ②游(  )

养(  )  ④下(  )

(2)

根据意思在横线上写成语。

①低头就可以拣到,形容数量多,到处都有,极易得到。

②“我们说出的活,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①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  )

②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

③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在纷繁的世界中,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是必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对每个人而言,小屋虽小,意义却是无穷的。

B.

能根据自己倾心的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的人很少,但若坚持不懈地努力,许多人最终也能找到自己爱好的事业。

C.

事业时时会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的精神毫无喘息的机会,无丝毫的自由。

D.

三间小屋,相对人类而言,说大不大,因为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个人而言,说小不小,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大。

(5)

“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将“洒入”换成“射入”好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忽然想起这副对联呢?因为有几位朋友在谈话中认为,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为读书而读书,都是读死书的。为了证明这种认识不合事实,才提起了这副对联。而且,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颇有介绍的必要。

  ②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这11个字生动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③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这11个字充分表明了当时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他们把天下事与国家事并提,可见天下事是指的世界大事,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④把上下联________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________,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这副对联的意义________是相当深长的。

(1)第④节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双音节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节加粗的“这种认识”是指________。

(3)第②节划线句可用“________临其境”来形容。(横线上限填一字)

(4)对联中的“________”就是天籁。

(5)“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一句中,“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①从意思上讲,________。②从句法上讲,________。

(6)第①节中“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为什么不能改成“很少的人知道这副对联”?

(7)第④节中的两个“风雨”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后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

(8)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可多项选择)

[  ]

A.作者提及这副对联是为了证明朋友认为古人读书都没有政治目的的看法是错误的。

B.作者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副对联才提到这副对联。

C.通过对对联的分析,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本文的论点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事事关心”。

E.这副对联证明中国古人读书都不是读死书的。

F.作者对上联意思进行解释时,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体现了杂文文艺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九年级语文(H版) 题型:048

  ①为什么忽然想起这副对联呢?因为有几位朋友在谈话中认为,古人读书似乎都没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为读书而读书,都是读死书的。为了证明这种认识不合事实,才提起了这副对联。而且,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颇有介绍的必要。

  ②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这11个字生动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③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这11个字充分表明了当时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还有许多别的国家。他们把天下事与国家事并提,可见天下事是指的世界大事,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④把上下联________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________,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这副对联的意义________是相当深长的。

1.第④节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双音节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节加粗的“这种认识”是指________。

3.第②节划线句可用“________临其境”来形容。(横线上限填一字)

4.对联中的“________”就是天籁。

5.“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和全世界的大事”一句中,“只”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①从意思上讲,________。②从句法上讲,________。

6.第①节中“这副对联知道的人很少”为什么不能改成“很少的人知道这副对联”?

7.第④节中的两个“风雨”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后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

8.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可多项选择)

[  ]

A.作者提及这副对联是为了证明朋友认为古人读书都没有政治目的的看法是错误的。

B.作者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副对联才提到这副对联。

C.通过对对联的分析,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本文的论点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事事关心”。

E.这副对联证明中国古人读书都不是读死书的。

F.作者对上联意思进行解释时,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体现了杂文文艺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 八年级语文(第2版)下册、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一) 题型:048

追逐古典的夕阳

  当20世纪即将成为古典时,我们遥望漫漫的21世纪现代文化之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哀婉之情。我总是喜欢和自己心灵最契合的朋友寻觅这古城里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旁那座斑驳陆离的木结构的茶肆酒楼上,一杯清茶,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你的心头,人与自然都沉浸在了无红尘烦恼的古意之中。

  全球性的现代文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空,同时,物质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弊病也被人们所痛陈。倘使物质文明需要人类以大自然的破坏为牺牲代价,以人的洁净灵魂作祭祀的供品的话,那么,在两种文化的抉择中,我们更向往古典的、自然的文化与人性。

  怀旧,作为现代文明的悖反,它往往是以一个贬义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本世纪的一位伟大的乡土小说作家也曾说过“回忆是有毒的”的箴言(不管他是用反讽口吻陈述,还是发自肺腑之言),但我仍然以为怀旧作为一种文化回眸的生存观念和方式的追觅,自然是人类抚慰自身心灵的一帖精神良方。

  江苏既是一个现代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又是一个古代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在春笋般凸起的城市楼群里,你还能找到昔日文化的古韵吗?你还能觅到大自然的萋萋芳草地吗?我们尽可以到周边的小城镇里去追寻古典文化的神韵,去亲吻大自然的芬芳,但那种远离自然的人工雕琢之气已然被现代商业旅游烘托得一塌糊涂,让你毫无“渐近自然”的美感,尤其是导游小姐恶俗的文化导语,实在让人兴味索然。

  近几年来,我去过苏州的周庄、同里、甪直,每每都是被拥塞的人群簇拥鞭策着游走,人们似乎不是来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而是为“到此一游”而走动着,这与逛上海的城隍庙、南京路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古典的人文景观似乎永远不再,而你若想亲近一下大自然,恐怕也会感到失望了。黄山近年来是整洁干净了,很有点一尘不染的清洁味道。然而,过于整洁的黄山到处都露出了它的人工斧凿之痕,昔日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被一把扫帚、一根铁针扫荡得干干净净。张家界、九寨沟可谓天赐之自然造化,但据撑船的船家告之,那里的人工污染足以使它们在21世纪内消失在中国的版图上!

  现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负效应,人在物的面前变得畸形委琐,自然在物质面前也失却了昔日的风采。

  当我咀嚼昔日文化的神韵时,当我拥抱亲吻大自然泥土的芳香时,我才能真正体味到现代物质文明所应正视的文化危机。

  我居住在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里,我十分喜欢沿着那充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漫步;我也十二分愉悦地留连于中山植物园,感谢苍天造化,给南京留下了这一片宁静而典雅的自然去处。在人迹罕至群山环抱的苍翠之间,你尽可以在空山鸟语的热带雨林中谛听天籁之音,那几万种植物将你包围在大自然的清新之中,让你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除此而外,中山陵一带的陵墓文化也让你领略着“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蕴,亦足以勾起你对千古历史的遐思。只要你肯走近它。

  现代文明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倾诉孤独,恐怕是当下现代文明病中最好的疗救方式,但要找到医治灵魂创痛的医生是很难的。

  然而,我还是要寻找,找到以后,我们一起坐在世纪末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下,去品尝这充满着人文景观的人文遗迹,去体味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清新芬芳。

(1)

根据文意说明“古典的夕阳”指的是什么?(1分)

(2)

在两种文化的抉择中,作者为什么更向往古典的、自然的文化与人性?(1分)

(3)

人类对古典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

(4)

从语言特点看,本文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选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2分)

(5)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

古典的夕阳只能靠回忆、靠梦境、靠文学来再造,这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是喜庆还是悲哀,作者也把握不准。

B.

南京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那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让作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C.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古典的自然的文化景观的向往,多处运用设问句,也引发了我们深沉的思索。

D.

结尾一段再一次表达对古典的夕阳的向往与追寻,与开头三段形成照应,结构上首尾呼应。

(6)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描述一处自己所在城市的景观,体现其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浸润着一抹“古典的夕阳”的特点。100字左右。(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天宫一号”的云端科技

王令朝

    ①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一号”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技术秘密呢?

    ②专家指出,一艘合格的航天飞船至少要具备舱段连接和分离、调姿和制动、升力控制、防热和回收着陆5项技术,才能完成其最基本的飞行任务,“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则更要担负与后续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的试验任务,这种无人交会自动对接也是空间站最基本、最关键、最复杂的技术要求。人们在地面上究竟如何才能实施对“天宫一号”的控制操纵呢?这就要依靠无线电波的宇宙通信。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无线电波信号的这双无形之手,把控制操纵“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的所有指令精准地发送给它们,以完成无人自动对接。

    ③这种宇宙通信与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等无线通信有所不同。因为无线电波信号从地球发射到诸如“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等太空探测器,对方能够接收到的功率仅仅为发射功率的2千万分之一,它微弱到只相当于一片雪花落到地面上的能量,甚至连一个耗电极小的发光指示灯也点不亮。为此,中国电信人在我国航天工程起步阶段就开始一路“攻城拔寨”,定位、放大、中继、转发、接收、抗干扰……攻克了宇宙通信一系列关键技术。

    ④据有关部门透露,自2008年开始,我国就开始着手制定“天宫一号”的宇宙通信系统方案。与此同时,国家无线电管理局还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一系列有关卫星通信网络的协调工作,为“天宫一号”空间站通信联络畅通“保驾护航”。

    ⑤“天宫一号”从发射、入轨直至运行都将经受极其严酷的空间环境影响,不言而喻,哪怕是任何一个细小的部件或环节发生故障或损毁,都会给“天宫一号”带来灾难性打击。

    ⑥也许你想不到,一种几乎覆盖“天宫一号”全身、能承受近200℃温差的特殊润滑材料成了确保太阳帆板机构顺利打开和保持在轨正常运行的“护身符”;这种科技人员使尽浑身解数研制出的黏合剂奇妙无比,它不仅能耐高温、低温,韧性高,固化快和寿命长,而且能将任何两种分离材料牢牢连在一起;一种铝锂合金新材料居然使“天宫一号”舱段“瘦身”10%;即使是火箭外壳涂层和“中国航天”四个蓝色大字的涂料配方也是历经“千锤百炼”而成的……

    ⑦“天宫一号”的升空,标志着我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对接技术的国家,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科技已具备步入“云端科技”的能力。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破天荒地全体出动观看发射情况以及军方高度深入参与的消息,一时间更是引发了全球新闻界竞相评论的热潮,这其中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玄机?

    ⑧资料显示,这种“云端科技”与军事技术密切相关。正如加拿大一家媒体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后指出:“天宫一号”实际上就是一架太空战斗机,一旦它装载的是核弹头,便能在全球内实施准确无误的核打击……难怪包括美国等国家在“天宫一号”项目一开始就密切监控动向。发射成功后,各国媒体更是众说纷纭。然而,这一切都无法诋毁和改变我国航天技术进步的成就。

    (选自《知识窗》,有删节)

    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3分)(1)鲜为人知( )(2)浑身解数( )(3)诋毁( )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4分)(1)“天宫一号”的升空,标志着我国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对接技术的国家。(2)中共政治局九位常委破天荒地全体出动观看发射情况以及军方高度深入参与的消息,一时间更是引发了全球新闻界竞相评论的热潮。

    10.请选出本文说明顺序正确的一项( )(3分)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11.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具体说明。(3分)

    12.“天宫一号”特有的黏合剂有什么优点?(3分)

    13.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请你结合“天宫一号”升空这一事件,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