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①③⑤⑥④②
B、①②⑤④⑥③
C、①③⑤④⑥②
D、③⑤④①⑥②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土楼情思》一文,完成14—19题。(18分)

土楼情思

⑴是那强劲的罡风,吹皱你岑寂的心湖;你澎湃着古老的情愫,涌动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你悠然苏醒,不再哀怨嗟叹,不再局促羞涩,不再忧郁惆怅……多少炽热的目光一遍遍抚摸你雅拙参半的身躯;多少虔诚的脚板轻触你的胸膛,丈量你一寸寸苍凉的历史;多少由衷的赞誉萦绕在你的心头经久不绝!

⑵你落户于山野之隅,土黄的身躯扎在翠绿的梦境中。是谁,极尽鬼斧神工之能事,将你塑造成方圆绝妙的极品!你仰视苍穹,承接宇宙精华,领受日月洗礼。竹树掩映,雾霭迷雾,终究藏不住你窈窕的倩影。你是一顶坚实的斗笠,遮挡人间风风雨雨;你是一朵奇异的野菇,根植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⑶圆形的墙体与屋瓦,方形的大门与窗洞,构成你简洁的肖像。没有高楼洋房的洒脱,没有亭台轩榭的俊俏,没有钢筋水泥的“滋补”,没有瓷砖琉璃的“美容”。你土气十足,古拙毕现。竹片木条是你的骨骼,土石、糯米、红糖是你的血肉。你被糅合着、舂压着、夯筑着,坚硬成铜墙铁壁,勇敢地抗击天灾人祸,年年岁岁,世世代代,如泰山屹立,屹立成一尊牢不可摧的神圣雕像。

⑷你的身躯方圆兼备,相互间簇拥偎依。土黄的墙体历经斑驳陆离,仿佛诉不尽世纪的风雨轶事。那纵横交错的细密裂痕是历史的见证,是现实的呈现,又是未来的卜测。墙体上布满大小不一的窗洞(当年专供瞭望或射击之用),显得神秘而令人浮想联翩,那是一只只洞察世界的眼睛!灰黑的屋瓦覆盖着或方或圆的墙体,两者唇齿相依,不离不弃。墙瓦环环套叠,层层包裹,裹住纯朴的传统,裹住流通的血脉。屋瓦圈圈勾连,倾斜排列,密密匝匝,如龙鳞,如梳篦,梳理着历史沧桑,梳理一段段峥嵘岁月。五层阁楼依外墙而筑,层层高低错落,间间鳞次栉比,紧密依傍,圆满环绕,浑然一体。楼板经受风雨剥蚀,红里透黑,记载着生命的曲折轨迹。走廊护栏细腻而朴实,朴实中透着坚韧与有序。走廊上方,灯笼环形高挂,层层铺开,蔚为壮观。门联红红艳艳,生活热气腾腾!天井坦平而敞亮,那是承接万物精华、祈求风调雨顺的圣地。

⑸我悄悄地走近你,目睹你的风采,触摸你扑扑跳动的脉搏。于是,我的脑海产生无限的遐思,我不禁举手叩问——

⑹你是谁?

⑺你是天神赐予人间的一枚戒指,嵌入青山绿野,用你纯朴的信念,祝福子孙千秋安宁,万世昌盛!

⑻你是百年铸就的一只酒杯,盛满岁月艰辛与辉煌,啜饮漫长生活的点滴时光。

⑼你是神秘深邃的一口古井,蕴藏几多智慧和坚毅,贮存无尽的豪情与坦诚。

⑽你是宁静稳固的摇篮,敞开宽厚的胸襟,遮风挡雨,护卫生命的繁衍,延续世代的梦想。

⑾你是结实厚重的仓廪,你是丰衣足食的源泉,你是储蓄希望的宝藏,你是人生快乐的世外桃源!

⑿斗转星移,日月经天,几个世纪的风雨不曾改变你的本色。你屹立在天地间,任是居于深山更深处,亦将永远焕发无穷的魅力和光彩。     (选自《闽南日报》)

14、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标上准确的拼音。(4分)

(1)多少(    )热的目光一遍遍抚摸你雅(    )参半的身躯;

(2)层层高低错落,间间鳞次(    )比,紧密依傍.

(3)(     )饮漫长生活的点滴时光.

15、根据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谈谈你对第11段中划线句子“你是人生快乐的世外桃源”含义的理解。(2分)

16、本文写对南靖土楼的情思,从全文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17、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试举一例并进行赏析。(4分)

例句

赏析

18、本文运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分)

 

19、探究题(3分)

南靖土楼是漳州的一张名片,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人则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2009年3月11日在南靖土楼景区,当地干部群众正忙着种植万亩桃树、三角梅等花树,为扮靓土楼而努力。

材料二:继去年赴北京、台湾、济南、香港推介“福建土楼”后,2009年4月15日南靖又组团到福州举行推介会。4月17日至19日赴辽宁大连举办“土楼推荐会”。4月27日赴上海推介“福建土楼”。

材料三:2008年7月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拥有1.5万座土楼,以汇聚最老、最美、最高、最大、最小、最奇的土楼而闻名的南靖,像磁场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 八年级语文(第2版)上册、第三单元 测试卷 题型:048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__。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水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是入画的一景。

(1)

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1分)

[  ]

A.

布局 层次 映衬

B.

映衬 布局 层次

C.

布局 映衬 层次

D.

层次 映衬 布局

(2)

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句中“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椌溆胱詈笠痪浠罢沼α苏庖惶卣鳌#—3分)

(3)

选文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2分)

(4)

选文第二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1分)

[  ]

A.

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5)

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1分)

[  ]

A.

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

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

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6)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1分)

[  ]

A.

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

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

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

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7)

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1分)

[  ]

A.

举例子 摹状貌

B.

作诠释 作比较

C.

举例子 下定义

D.

摹状貌 举例子

(8)

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2分)

A.

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

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了游览者看“鱼戏莲叶”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连贯性。

(9)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  ]

A.

选文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

选文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

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了游览者看“鱼戏莲叶”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连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填空题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上面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一课一练(开明版) 初三(六册) 题型:048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可是“友邦人士”惊诧,我们的国府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1.上面一段文字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_______。

2.“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中的第一个“国”是名词,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国”是________词,意思是________。“永远‘国’下去一样”中的“国”,在句中是________词,意思是________,这里的“国”字加上引号,一是表示________,二是表示________,这样更能引人注意,发人________。“永远‘国’下去”,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其作用是对电文加以彻底的________和深刻的________,是对“国府”卖国政策的辛辣________和有力抨击。

3.上文中三个排比反复句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对敌人进行深刻揭露,表明了弄得“国将不国”的,正是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________感染,显示了对________极度蔑视的气势。这三句的顺序________(能不能)颠倒,因为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荒谬,是明显的________关系。这样写一层比一层________,一层比一层深刻,把国民党反动政府投降卖国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无可辩驳地证明了“________”的责任应由“国府”来负。

4.“‘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中“一”和“就”A.有什么关系?B.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答: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5.上文“我们的国府就怕了”中,“国府”之前加上“我们的”是为了

[  ]

A.表示强调

B.说明是中国的政府

C.对国民党政府进行强烈的讽刺

D.说明我们有权对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

6.用自己的话说明上文中加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实际意思A,并简要说明“夸奖”一词用在这里有何好处B。

答: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7.对上文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下列的

[  ]

A.反语、排比、反复、引用、夸张

B.排比、反复、反语、引用、反问

C.引用、排比、反复、反语

D.引用、反复、反问、排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 语文出版社(新课标) 语文版 题型:048

《岳阳楼记》选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崖;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这篇散文中有些句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成语,请将这些成语写在下面。(至少3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四自然段具体表现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________,喜________

(4)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了“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句子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感极而/悲者矣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天/接/云涛/连/晓雾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

文中二、三、四段共有五个别字,请找出其中四个改在下边。

答:(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段写景的顺序,从时间上看是:________;从空间上看是:________

(8)

文中用“________”一句描写微波荡漾的月光;用“________”一句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9)

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10)

岳阳楼有一名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有一与“忧乐”相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矛盾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上) 题型:013

阅读答题。

  如何对待历史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惨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________中国捏造的数字,________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行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①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④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②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③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

  十分可笑的是,明明是石原自己在编造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明明是他自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

1.“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写的谎言指日本军国主义者编造的谎言,而血写的事实则指日本侵华血淋淋的历史事实,两者都写在书上。

B.墨写的谎言指石原在杂志上发表的美化日本侵华、歪曲历史事实的文章。

C.血写的事实指中国人民用鲜血证明的日本侵略中国的惨痛历史。

D.墨写的谎言和血写的事实搅和在一起,容易混淆视听,让人难以分辨。

2.作者说:“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行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下面不属于日军侵华的罪证的是

[  ]

A.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曾对侵华的战争犯作出庄严的宣判

B.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

C.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

D.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3.作者说,日本侵略者“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采用了对偶、夸张的手法,控诉了日本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B.采用排比句式,有力地揭露了日军屠杀无辜的数量之多,所犯罪行之大。

C.采用排比句式,说明了日军的强大和残忍。

D.作者强烈谴责和控诉了日军的侵略罪行,对日本国内现在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否认历史事实、美化侵略的行径感到异常愤怒。

4.第二段空格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

[  ]

A.这不是  这是
B.这不是  而是
C.这并非  只是
D.这并非  而是

5.文中第二段加粗的句子顺序不对,正确的顺序是

[  ]

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6.原文中省略了一段话,正确的位置是在________。

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死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行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  ]

A.第一段后面

B.第一段“证实了那场大屠杀”之后

C.第二段的省略号的位置

D.第三段开头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语文 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银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唐人尚未为之(  )

(2)火烧坚(  )

(3)持火炀之(  )

(4)则字平如(  )

(5)有字素无备者(  )

(6)印自落(  )

(2)

下列“以”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以一平板按其面。

(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5)不以木为之者。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一个句子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活字的主要特征在“活字”。“________”说明字是活的;“________”说明排版是活的;“________”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________”说明捡字是活的;“________”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6)

本文是以________为顺序的说明文。在介绍活版印刷时,先说________,接着说________,再说________,最后________。

(7)

翻译下列句子。

(1)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的“备”字相同的是

[  ]

A.

一板已布字

B.

此印者才

C.

一板内有重复者

D.

答之

E.

瞬息可

F.

则第二板已

(9)

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上“则”字也相同

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则”字也不同

C.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则”字不相同

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则”字相同

(10)

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活字印刷术有很多优点,我们现在与北宋时相比,在印刷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轻巧夺冠优化训练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辱,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唐人尚未为之(  )

(2)火烧坚(  )

(3)持火炀之(  )

(4)则字平如(  )

(5)有字素无备者(  )

(6)印自落(  )

2.下列“以”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以一平板按其面。

(3)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5)不以木为之者。

3.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一个句子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活字的主要特征在“活字”。“________”说明字是活的;“________”说明排版是活的;“________”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________”说明捡字是活的;“________”说明做法也是活的。

6.本文是以________为顺序的说明文。在介绍活版印刷时,先说________,接着说________,再说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的“备”字相同的是

[  ]

A.一板已自布字
B.此印者才毕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具答之
E.瞬息可成
F.则第二板已具

9.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上“则”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则”字也不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则”字不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则”字相同

10.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活字印刷术有很多优点,我们现在与北宋时相比,在印刷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