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根据句子的意思,判断括号里词语是否正确,选出不正确的一组。

A、指重犯过去的错误。(重操旧业)
B、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廓然无累)
C、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知之明)
D、因激动而泪水泗溢。(涕泗横流)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四川省梅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________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

(作者:马挺生)

(1)

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我的解释:________

(2)

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

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________”。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

A.

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

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

工夫不负有心人!

D.

得来全不费功夫!

(5)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8年广东省梅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________。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

(作者:马挺生)

(1)

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

我的解释:________

(2)

文章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3)

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________”。下面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  ]

A.

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

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

工夫不负有心人!

D.

得来全不费功夫!

(5)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即可)。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6)

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理解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填在括号里。

2. 带△的“这样”具体是指下文中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

3. 带○的“也”字表示作者把在南京和东京的所见放在一起类比,意思是________。

4. 解释下列词语的语境义。

无非____________实在____________

5.作者用“轻云”比喻樱花烂熳的美景,暗示着此时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清国留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此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缺不了”说明_______________,“成群结队”写出_______________。

7. 判断下列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8.对清国留学生辫子的描写是属于________描写。

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文字没有写到藤野先生,是否与中心内容无关,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课外练习(开明版)初二(六册) 题型:04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后来知道这两句话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以具体情况(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变,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试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变成有声语言。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因素(当然是不自觉的),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言,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1.解释下列词语。

人云亦云:

意念:

2.文中多次使用括号,请试着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他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语言的“随机应变”表现在:(用浪线在原文上画出)

6.人类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复句类型,如果是二重复句,画出层次并标明层次间的关系。

①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

②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

8.画线句子中的“它们”和“它”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题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赞扬声雨点般地落到我身上。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望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亲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本文中代表父母对子女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了三个时间词语是为了表现巴迪的什么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画曲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2分)( )( )

A.父亲会写剧本,但并不懂诗。        B.父亲读诗非常认真仔细。

C.“我”心情紧张,对时间产生了错觉。   D.“我”急于得到父亲的赞赏。

4.“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中加粗加下划线词语“幸运”指的是(2分)( )

A.出版发行了许多小说、剧本。        B.能同时得到鼓励和警告。

C.慈祥的母亲常对“我”说“精彩极了”。   D.严厉的父亲总对“我”说“糟糕透了”。

5.“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这句话中加粗加下划线词“刮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文中的“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六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依次填写在下面括号中。(2分)

得意洋洋(  )(  )(  )(  )醒悟

7.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然不同,原因是(2分)( )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比母亲欣赏诗的水平高。

C.母亲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父亲不希望。    D.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楼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撰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7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7点。7点一刻。7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8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10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2、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                                                                                                                                          
3、“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4、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谦逊 失望 骄傲
    (          )——(          )——(           )
5、用文中原句回答,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四校七年级第一阶段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回答问题。(11分)
⑴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⑵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⑷“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⑸“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⑹“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父亲开始读诗。
⑺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⑻“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⑼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⑽“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⑾“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⑿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⒀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⒁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⒂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小题1】横线处时间词语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小题2】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2分)
答:                                                                   
                                                                        
【小题3】“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2分)
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小题4】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3分)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失望
(        )-----------(        )----------(        )
【小题5】用文中原句回答,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什么?(2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