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偶句成语的上下句衔接有误的是 A、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B、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所因。 C、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语言表达
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11分)
【小题1】《长城与都江堰》的作者余秋雨认为都江堰比长城伟大,并且说:“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
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对余秋雨的看法你是怎样看待的。4分
【小题2】据CCTV.COM消息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
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假如你正看到一个小伙子在城墙上留言,你会如何说呢?3分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针对长城损坏严重的情况,请你为其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人们保护长城。2分
【小题4】古诗词中,与长城有关的诗句非常多,请你写出两句完整的上下句。2分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云南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11分)
1.《长城与都江堰》的作者余秋雨认为都江堰比长城伟大,并且说:“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
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对余秋雨的看法你是怎样看待的。4分
2.据CCTV.COM消息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
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假如你正看到一个小伙子在城墙上留言,你会如何说呢?3分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长城损坏严重的情况,请你为其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人们保护长城。2分
4.古诗词中,与长城有关的诗句非常多,请你写出两句完整的上下句。2分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将空缺的原文,填在下面横线上。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下列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2分)( )
A.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翻译下列各句。(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不足为外人道也。
1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出:既出,得其船 皆出酒食
B.复:复前行 不复出焉
C.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16.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1分)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1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8.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1分)
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横线上。(1分)
→ →
21.“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填空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