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根据你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一项是

A.达摩面壁十年参禅悟道。
B.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
C.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电灯丝的材料。
D.以上三项都是。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根据你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一项是
[     ]
A.达摩面壁十年参禅悟道。
B.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
C.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电灯丝的材料。
D.以上三项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七年级人教版期末测试题(一) 题型:048

比较阅读《我的信念》(节选)和《留给青年创造者的遗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的信念(节选)

〔波兰〕玛丽·居里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乙]留给青年创造者的遗书

〔法〕罗丹

  生在你们以前的大师,你们要虔诚地爱他们。在菲狄亚斯和米开朗基罗的面前,你们要躬身致敬。崇仰前者神明的静穆和后者狂放的忧思吧。对于高贵的人,崇仰是一种醇酒。

  可是要小心,不要模仿你们的前辈。尊重传统,把传统所包含的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对自然的爱好和真挚。传统把钥匙交给你们,而靠了这把钥匙,你们会躲开陈旧的因袭,也就是传统本身。你们要不断地探求真实,不要盲从任何一位大师。

  你们要真实,青年们;但这并不是说要平板地精确。世间有一种低级的精确,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确。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视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他看来,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久的快乐,强烈的陶醉。他既然以自己的心灵渲染了物质世界,这便是向那些怡然神往的同时代人显示出千变万化的感情色调。他使这些人在自己身上发现从来不知道的宝藏。他给他们以种种新的理由、新的内在光明,来热爱人生,来做人。

  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人生的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选自《书信经典》,山东人民出版社)

1.根据甲文内容,说说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仔细品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认为大师应该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说:“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乙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请找出来在文中画出,再说说这两句话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乡间读书人
王往
乡间读书人有草木味的书香。
书到了乡间,就和泥土、庄稼、牲畜联系到了一起,成了他们的一部分,有了麦秆味儿,有了汗水味儿,有了炊烟味儿。乡间的生活未必诗意,乡间的阅读却伴随着诗意。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放羊的老汉,躺在河坡上,天上云在飘,脚下水在流,他脱下鞋子当枕头,跷着腿,仿佛放浪形骸的古代贤人一般沉醉于阅读。我也常见这样的情景:一个小媳妇锄草或施肥归来,手脸不洗,就拿了一本书在瓜棚下或巷口看得入迷。此时,无论相貌美丑,她的姿态都有一种沉静之美、一种文化之美。女人一旦捧书在手,就有了神韵,有了雅致,即使她是一个村姑或农妇。
在乡间,书来之不易,读书人的图书来源稀缺。往往靠互相交换。他们的手是粗糙的。传递的动作却是恭敬的。这个村上和那个村上爱读书的人必然是最亲的朋友。他们读书,不求名著,自费出版的文集也好,拿了诺奖的名著也好;旧书摊上买的也好,捡来的也好;雅的也好,俗的也好,只要能说个事儿,他们就能看下去。他们对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要求不高,能打发掉时光就是好书。
但是他们也有寂寞的时候,这个寂寞来自于交流的不便。有一次,我去一个老同学家玩,他的父亲得知我爱好写作后,非常高兴地和我谈起了《史记》,娓娓道来。我对《史记》并无研究,几乎接不上话。他说他前些日子看了一本盗版的《史记》,多有错漏,他竟然根据早年的记忆和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一一加以纠正,让我佩服之极。
有一天,他找到我们单位,给我带来了一些土特产。我极不自在,我说:“你是长辈,不能这样,应该是我去看你。”
他说:“我们是朋友啊,都爱读书。”然后,他又说:“你面色不好,是不是经常熬夜?”
我说:“是的。”
他说:“不要太辛苦啊,看书作文就是玩,好玩就行了。”
我在感谢他关心的同时,却生出了自责:我的读书写作,目的性强,为了发表,为了获奖,为了名气,丢失了多少纯粹的快乐?是的,乡间读书人只是为了乐趣,乐趣就是阅读的全部意义。
他们阅读不是为了考研,不是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也不是要到哪去卖弄,甚至不是为了长知识,在他们,阅读不是为了消遣,就是为了快乐,好玩,有趣!他们不会因为看书而疏忽了庄稼,忘记了饲养牲畜。
我母亲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是我们村里解放前出生的唯一识字的女性,她写字习惯繁体,阅读则不论简繁。2008年的秋天,我从广州回江苏老家,见到母亲戴着眼镜,坐在墙边读书,发丝银白,我第一次发现身材矮小、衣着粗陋的母亲是那么美。想到她老人家一生劳碌,想到她如此喜欢阅读却很少有阅读时间,想到自己并没有给她创造幸福的晚年,心头一阵难过。我没有叫她,只是站在不远处的地方看着她。看她偶尔扶一下眼镜,看她的目光缓缓地在书页上移动。我感觉到那沐浴着她的阳光仿佛都成了闪烁的文字,我感觉到她成了来乡间访问的学者。以往,因为母亲性格过于刚强,对子女过于严厉,期望值过高,使我们在压力下常和她发生口角,产生抱怨。但在那一刻我所有的抱怨都被她读书的姿态打败,同时,涌现了深深的幸福感,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自豪,我几乎流下了泪水。好久好久,母亲在翻页后,抬起了头。我走向前,说:“妈,你在看书?我回来了。”母亲仿佛有些害羞,笑笑,轻轻地合上书说:“我看得慢,半天才看几页,不晓得什么意思。”
我看到那本书的封面,竟然是风格前卫的《花城》杂志。这是我前一年带回家的,我想她老人家看不懂也很正常。我问母亲:“家里的书都喜欢哪些?”母亲说:“逮到哪本就看哪本,磨时间,能看到字就好。”然后,又看着封面说:“这本书也不错。有空还要看,看书有意思。”
我琢磨着母亲的话,她说的肯定是大实话,只要看到文字就亲切,有意思就行,但是其中未必不隐藏着她对昔日人生的缅怀。她曾说,当年,她执意嫁给有过婚史的我父亲,原因就是看中了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我父亲有一手好字。虽然,时代的风暴无情地摧残着这个家庭,也打碎了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爱情,但是,母亲没有抱怨书,没有抱怨文化,她也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看着取下眼镜的母亲,仿佛转瞬间她又变了一个人。我一直后悔那天没有带上相机,拍下母亲读书的样子。
我想那是文化的面目,是文化的姿态。
是的,乡间的读书人,不是为了文化,但是能够享受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何况这种享受又在不经意间传承了文化。
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天,阳光饱满,文字闪烁,我跟上母亲身后,嗅着乡间的草木,嗅着散发草木味儿的书香。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小题1:阅读全文,对乡间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变命运,走出乡村B.为了打发掉时光
C.为了乐趣和快乐D.为了消遣寂寞
小题2:文章两处用到“草木味”一词,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3:作者对老同学的父亲和母亲两个形象的塑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任选一人分析其作用。
小题4:看书看得很慢,甚至看不明白意思,但母亲却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为什么?请根据文章的内容答出两点原因。
小题5:有人认为,一篇成功的小小说,通常具有小中见大、精巧构思、出人意外、细节感人或惜墨如金等特点。请结合其中一点,谈谈这篇小小说的成功之处。
小题6:作者写了读书的两种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苏教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8期 总174期 苏教八年级版 题型:048

记忆的橡皮擦

文/张小军

  ①人的记忆是个有趣的东西,有时越想要忘记的,越是忘不掉。如果是幸福也就罢了,如果是恐怖的回忆,那么则可能引发疾病。现在科学家正在想办法,通过药物抹去不愉快的记忆。

  ②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家罗杰·皮特曼不久前就美国人对“9·11”事件的记忆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发现,很少有人能够记住四年前一个普通的日子,但“9·11”时发生的点点滴滴,却印在许多美国人的脑海里。

  ③皮特曼验证了一个现象:人类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对灾难的记忆格外强烈。专家猜测,这可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牢记灾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后重蹈覆辙,这增加了生存的机会。久而久之,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具备了这种能力。

  ④但这种能力并不总是好事情。在遭受暴力和经历过痛苦后,人正确的反应是逐渐淡忘,但有时这一机制会失效。锥心刺骨的记忆,经常会导致拥有者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⑤治疗PTSD的药物正在研制过程中。与其说这种药物是帮助人们遗忘,不如说它是帮助人们消除创伤带来的痛苦感受。皮特曼在41位曾经遭受过车祸及其他重大创伤的人身上进行实验,证实了这类药物的疗效。那些服药的病人在听到有关过去经历的录音时,不会出现情绪上的反应,而没有服药的人中大多数的情绪都有波动。

  ⑥研究的药物中间,β受体阻滞药表现最为亮眼。β受体阻滞药是一种常用的降血压药,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这种药能够鸠占鹊巢,抢先和细胞表面的一些特殊受体结合,而这些受体本应是和肾上腺素或降肾上腺素结合的。于是,服用β受体阻滞药,就可以降低肾上腺素等的生物效果,这包括形成恐怖记忆。令人惊讶的是,β受体阻滞药不仅能防止形成恐怖记忆,而且对PTSD也有治疗效果。

  ⑦能够如橡皮擦一样改写记忆的药物可能在5至10年内出现。虽然可以治病,但改变记忆仍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重蹈覆(  ) (  )心刺骨 (  )患 (  )占鹊巢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记忆的橡皮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下列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专家猜测,这可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

(2)锥心刺骨的记忆,经常会导致拥有者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文章第⑥段说“改变记忆仍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情”?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小题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小题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小题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记叙文,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      
冰心
  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机会进小学,所以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12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起的,我的算术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20多岁罢。“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体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的是她红脸的时候。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了99分,而代数却只得了52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10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款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罢。”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就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后,用功直到半夜,因做习题的烦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眼泪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   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工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术真是心神贯注,竞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
  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精致,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接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教室里,嘴角里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后来,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做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6年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在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我第一次的流泪。(选自《冰心文集》,有删节)
1.通读全文,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我”与T女士相处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这句中“生命”能不能改为“生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四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学生都应该热爱自己的老师。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一句连续的古诗句,形象地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七年级上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几天来,地球濒临毁灭的灾难,就如同恐龙的灭绝一样。昔日繁荣的景象已随硝烟而去,伴随我的只有我的斯斯。明天,太阳人就要在地球登陆,也就是说地球将成为殖民地。我也将成为俘虏被强迫出境。今晚,将是我和斯斯在地球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星星在蔚蓝的天空眨着眼睛,好久没有看过的它是那样的美。斯斯汪汪地叫着,似乎也被这夜色陶醉了。我拿出最后一块面包放到它的面前,它只是望着我,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想说什么。迎着习习的晚风,我万般的思绪已飘到了从前……

  四年前,地球上爆发了世界大战,各国纷纷使出最先进的核武器。当时,一颗原子弹就可以毁灭一个洲。可是在那次战争中,爆炸的原子弹又何止几十颗!地球便成了一片焦土。我含着泪,带着战争中失去妈妈的小狗——斯斯,离开了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到了火星上。火星人经常欺辱我和其他几个逃出来的地球人。他们视我们为下等公民,让我们干脏活儿重活儿,骂我们是笨蛋,说我们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家园。可是,那时地球上的人还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战争。四年后,我不堪屈辱,怀着对故土的怀念告别了火星。当我和斯斯重返地球时,我简直不敢想念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没有绿色,没有鲜花,没有鸟儿的歌声,没有亲人和朋友。有的只是废弃的飞船,有的只是嵌着弹片的土地,有的只是荒凉和孤独。天啊,这就是我的家园吗?太阳人按宇宙联合署的命令,不久将要接管地球。我再一次流泪了,为地球哭泣,也为人类哭泣。

  一阵嘈杂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太阳人正用对讲机和我讲话:你知罪吗?你们人类自视为高等动物,只顾自己的享受而践踏自然,摧残自然界其他生命;现在,你们又为扩张势力、争夺地盘而疯狂地进行核战争,致使地球上生灵涂炭,还危及金星和火星。你们根本就没有资格称为人。现在,我命令你马上离开地球。你赶快走吧!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拿起旅行包,抱着斯斯准备离开。你一个人去流浪,难道还要让小狗陪你遭殃吗?一声斥责把我的精神彻底摧垮了,我已失去了亲人和朋友,难道还要失去它——我唯一的伙伴吗?可是,我无能为力,我失去了发言权,我在为我们人类赎罪,我只能唯命是从。无可奈何地放下斯斯,我流着泪拖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地走着。斯斯那凄惨的叫声,刺痛了我的心。

  等一等!还是刚才那个太阳人的声音,但语气缓和些了,我刚刚接到总署的命令,决定再给人类一次机会,这可是最后的一次。我惊愕了,这是真的吗?我不用背井离乡,不用离开斯斯?我喃喃自语:我是做梦吗?

  你没有做梦,这是真的。希望你们不要再像从前,希望你们能让世界充满生机。这是一粒小草的种子。给你,拿去吧。太阳人正用心电感应技术对我说话。刹那间,一粒生命的种子不知怎么就飞到了我的手里。

  我种下了那颗种子,不久它便发了芽,长出了地面,很快就染绿了大片土地,而且迅速地扩散开去,为这荒芜的世界献出了生命的光彩……我含着激动的泪花,抱着斯斯在绿地上忘情地翻滚。仰望星空,我默默地祈祷:

  愿人类更明智!

  愿________

1.请用“濒临”“如火如荼”“践踏”“涂炭”“荒芜”等词语对地球的遭遇作一段情境描述。(词序可任意排列)

________

2.联系文中内容,解释文中下列语句的含义。

(1)“星星在蔚蓝的天空眨着眼睛,好久没有看过的它是那样的美。”“我”为什么觉得它“是那样的美”?

________

(2)“它只是望着我,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想说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小狗斯斯到底想说什么?

________

3.太阳人为什么“语气缓和些了”,又为什么要“再给人类一次机会”?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

4.太阳人给“我”一粒小草的种子有何用意?这粒种子的生命力你能否用两句古诗加以形容概括?

________

5.请你比较一下,《女娲造人》与这篇文章在内容、体裁上有何不同。

________

6.请你把文章最后一句祝愿的话补充完整。

________

7.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请给这篇文章起一个适当的题目。

________

8.文章讲述了人类相互之间的战争使地球面临毁灭,作者在此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能否用一部外国名著的名字加以概括?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