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一项是 |
A.达摩面壁十年参禅悟道。 B.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 C.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电灯丝的材料。 D.以上三项都是。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七年级人教版期末测试题(一) 题型:048
比较阅读《我的信念》(节选)和《留给青年创造者的遗书》,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的信念(节选) 〔波兰〕玛丽·居里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乙]留给青年创造者的遗书
〔法〕罗丹
生在你们以前的大师,你们要虔诚地爱他们。在菲狄亚斯和米开朗基罗的面前,你们要躬身致敬。崇仰前者神明的静穆和后者狂放的忧思吧。对于高贵的人,崇仰是一种醇酒。
可是要小心,不要模仿你们的前辈。尊重传统,把传统所包含的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对自然的爱好和真挚。传统把钥匙交给你们,而靠了这把钥匙,你们会躲开陈旧的因袭,也就是传统本身。你们要不断地探求真实,不要盲从任何一位大师。
你们要真实,青年们;但这并不是说要平板地精确。世间有一种低级的精确,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确。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视这个世界的智慧的喜悦。艺术,是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因为艺术要锻炼人自己了解世界并使别人了解世界。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他看来,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久的快乐,强烈的陶醉。他既然以自己的心灵渲染了物质世界,这便是向那些怡然神往的同时代人显示出千变万化的感情色调。他使这些人在自己身上发现从来不知道的宝藏。他给他们以种种新的理由、新的内在光明,来热爱人生,来做人。
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人生的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选自《书信经典》,山东人民出版社)
1.根据甲文内容,说说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仔细品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认为大师应该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说:“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乙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请找出来在文中画出,再说说这两句话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为了改变命运,走出乡村 | B.为了打发掉时光 |
C.为了乐趣和快乐 | D.为了消遣寂寞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苏教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8期 总174期 苏教八年级版 题型:048
①人的记忆是个有趣的东西,有时越想要忘记的,越是忘不掉。如果是幸福也就罢了,如果是恐怖的回忆,那么则可能引发疾病。现在科学家正在想办法,通过药物抹去不愉快的记忆。
②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家罗杰·皮特曼不久前就美国人对“9·11”事件的记忆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发现,很少有人能够记住四年前一个普通的日子,但“9·11”时发生的点点滴滴,却印在许多美国人的脑海里。
③皮特曼验证了一个现象:人类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对灾难的记忆格外强烈。专家猜测,这可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牢记灾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后重蹈覆辙,这增加了生存的机会。久而久之,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具备了这种能力。
④但这种能力并不总是好事情。在遭受暴力和经历过痛苦后,人正确的反应是逐渐淡忘,但有时这一机制会失效。锥心刺骨的记忆,经常会导致拥有者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⑤治疗PTSD的药物正在研制过程中。与其说这种药物是帮助人们遗忘,不如说它是帮助人们消除创伤带来的痛苦感受。皮特曼在41位曾经遭受过车祸及其他重大创伤的人身上进行实验,证实了这类药物的疗效。那些服药的病人在听到有关过去经历的录音时,不会出现情绪上的反应,而没有服药的人中大多数的情绪都有波动。
⑥研究的药物中间,β-受体阻滞药表现最为亮眼。β-受体阻滞药是一种常用的降血压药,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这种药能够鸠占鹊巢,抢先和细胞表面的一些特殊受体结合,而这些受体本应是和肾上腺素或降肾上腺素结合的。于是,服用β-受体阻滞药,就可以降低肾上腺素等的生物效果,这包括形成恐怖记忆。令人惊讶的是,β-受体阻滞药不仅能防止形成恐怖记忆,而且对PTSD也有治疗效果。
⑦能够如橡皮擦一样改写记忆的药物可能在5至10年内出现。虽然可以治病,但改变记忆仍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重蹈覆辙( ) 锥( )心刺骨 罹( )患 鸠( )占鹊巢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记忆的橡皮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下列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专家猜测,这可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
(2)锥心刺骨的记忆,经常会导致拥有者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文章第⑥段说“改变记忆仍是一件值得担心的事情”?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小题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1分)
当语言死亡时……(有删改)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至90%则在未来的二百年间灭绝。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图表(见下图),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濒危语言数量存在区别。中国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五十六个民族现有大约130种语言,其中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20多种语言处于濒危境地,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等都面临完全消失的危险。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曾有1000万左右满语人,但如今能说满语的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离世,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了,人们都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其实,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和搭配的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更伟大。”
⑥有关专家认为,导致语言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本族语的人数太少,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和自然环境欠佳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但也有人认为,语言本身就有优劣,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
⑦ 哈里森教授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不同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
⑧据统计,世界上几乎80%的人集中使用主要的83种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医学、植物、历史、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就如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类知识库”。
⑨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希望各国政府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谈到她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时说:“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1.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话填入第⑦段横线处,使文意连贯。(3分)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2.第③段作者运用列图表的方式直观而准确地补充了文本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⑴ ;⑵ 。(4分)(写出两点即可)
3.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4.选文的题目“当语言死亡时……”意蕴丰富,请你根据上文,在省略号处补上一些内容,写出语言死亡带来的后果。(2分)
当语言死亡时, 。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前不久,《申》报刊登了一则新闻:
“浦东南路华丰路到了,请配合从后门下车,当心开门。”近日,785路公交车上,一段不足5秒的上海话报站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连声说好,希望推广,而有人则颇有微词,认为多此一举,甚至有人觉得“785路用上海话报站,是歧视外地乘客”。事实上,785路试行的是三语报站,但上海话报站所引起的争议,还在继续。
假设你是浦东上南公交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请结合相关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对785路沪语报站一事进行解释,回应人们的质疑。
(1) ;⑵ ;⑶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人教版新课标(2012) 七年级上 题型:阅读理解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