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比较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是谈读书的,前者是一篇随笔,后者是一篇杂文。
B.从思想内容上看,前者谈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给人以哲理的启示,鼓励人们去读书;后者从“不求甚解”的本义入手,主张读书应求大意要髓,在于会意。
C.从论证方式上看,前者是驳论,后者是立论。
D.前者语言精辟,运用比喻说理;后者多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层次分明。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比较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篇文章都是谈读书的,前者是一篇随笔,后者是一篇杂文。
B.从思想内容上看,前者谈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给人以哲理的启示,鼓励人们去读书;后者从“不求甚解”的本义入手,主张读书应求大意要髓,在于会意。
C.从论证方式上看,前者是驳论,后者是立论。
D.前者语言精辟,运用比喻说理;后者多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层次分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适用于人教课标版) 2009-2010学年 第7期 总第16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3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同是针对读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比较一下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面对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徐公来,视之(仔细)徐公何能及君也(有什么才能)&nbs,
B.其妻曰(对……说)寡人之耳者(使……听到)&nbs,
C.于是入见威王(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朝见)&nbs,
D.时时而进(间或,偶尔)皆美于徐公(以为,认为)&nbs,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题3】下面是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邹忌从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得到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nbs,
B.全文情节完整,按“比美悟理”——“进谏”——“纳谏”——“齐国大治”的顺序,环环相扣。&nbs,
C.文中通过细节和肖像、对话描写来刻画邹忌的形象,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nbs,
D.语言精练,繁简适度,是本文的又一特色。如邹忌和妻、妾、客的三问三答,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只是文字上略有变化。&nbs,
【小题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苏教版(新课标) 七年级(上册)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捐赠》,回答下题:

捐赠

  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物,同事们纷纷拿来了衣服鞋帽日常用品等物。同事李子拎来了一个特大的包,里面除了四季的衣物之外还有一对母子毛毛熊以及几条漂亮的发带。李子解释说:这些小玩意儿全都是我那宝贝闺女给塞进来的。昨天我下班回家,说咱们单位给灾区捐物呢,我闺女不明白捐物是怎么回事,非要让我给她讲讲不可。哎呀,这一讲可不要紧,那小公主竟然抹起眼泪来!她跟我说:‘爸爸,那些灾区的小朋友连衣服都穿不上,肯定没有毛毛熊也没有发带,求求你把我这些东西送给他们吧。’李子把那只熊妈妈翻过来,只见它的肚皮上贴着一小块橡皮膏,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四个字:祝你快乐。

  好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天使!我在心里这样说,眼睛有些泛潮。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至今还珍存在我家匣子里的那两张剪纸。

  那是两张四不像剪纸,刀法笨拙粗陋。我甚至敢说,它是我所见过的最糟糕的剪纸。我的先生当初朝我炫耀它时,我大笑着对他说:不是跟你吹牛,本姑娘闭着眼睛都能剪得比这好十倍!徐一脸肃穆,他说:如果你知道了关于它的故事,你就再也不会嘲笑它了。

  徐是唐山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他还是个孩子。那7.8级的强烈地震无情地毁灭了他的家园,夺走了他的母亲……开学了,他便擦干了血水和泪水去上学。临时搭建的抗震棚里,老师把外地同学捐来的书本分给大家。他分到的书很新,翻开看时,竟发现里面有两张剪纸!徐高兴得欢呼起来。这欢呼引来了全班的同学,大家嫉妒地分享了他那份巨大的欢乐……

  要知道,徐动情地对我说,在废墟掩埋了一切的背景下,这两张剪纸带给一个可怜孩子的可是一份奢侈至极的欢愉呀!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孩子才最懂得孩子:他爱的,就相信小朋友一定也爱。他小心翼翼捧在手里的有可能只是几粒石子甚至一块泥巴,但当他慷慨地把这礼物赠送给一个极想得到它的伙伴时,他们就共有了一个天堂——童趣,永远是大人们无法涉足的一块福地。当你明白了十克拉的钻石比一只玻璃球值钱时,那你就已悲惨地长大,你再也不可能拥有那种至纯至净至善至美的天使之心了。

  我神话般地听着他的讲述,不知什么时候已把那两张曾给予他莫大欢乐与安慰的剪纸贴在了自己的胸前。我说:很可惜,我们不知道这剪纸出自哪个孩子的手。

  徐轻叹着说:我问过老师,那批书来自石家庄。

  我无声地淌下泪来,终于明白了徐为什么对我这个石家庄籍的女孩一见倾情。我多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希望童年时的一次真诚付出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逐渐增值成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

  我不知道那毛毛熊和发带又将演绎出怎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知道,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1.文章叙述了令人感动至深的两次捐赠,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剪纸”的态度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

3.那“四不像”的剪纸剪得并不好,为什么对“徐”来说是“奢侈至极的欢愉”?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作者说“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5.“那毛毛熊和发带”可能会演绎出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请你发挥相像,写出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服衣冠(    )   
(2)官妇左右莫不王(    )   
(3)客之我者(    )
2.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八尺有余.    乃重岳阳楼   
B.时时而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C.臣知不如徐公美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D.王之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_____________方法委婉进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下列对文中人物的言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妻子所说,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小妾急急回答,唯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6.“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____,现在用来形容____。
7.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课文第一段看上去似乎与“纳谏”无关,能否去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在“讽谏”时,先从日常中的小事说起。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后人依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撰写了许多精妙的对联,如 “妻美妾美客美,美丑自晓;上赏中赏下赏,赏罚分明。”请你为下面的对联写一个下联。   
上联:邹忌比美谈国事   
下联: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面对加点词语进行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徐公来,视之(仔细)徐公何能及君也(有什么才能)
B.其妻曰(对……说)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C.于是入见威王(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朝见)
D.时时而进(间或,偶尔)皆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题3:下面是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邹忌从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得到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
B.全文情节完整,按“比美悟理”——“进谏”——“纳谏”——“齐国大治”的顺序,环环相扣。
C.文中通过细节和肖像、对话描写来刻画邹忌的形象,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D.语言精练,繁简适度,是本文的又一特色。如邹忌和妻、妾、客的三问三答,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只是文字上略有变化。
小题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课外现代文,完成18-21题(21分)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词典的故事》阿来,有删改)

 18、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4分)

   答:                                                                                    

                                                                                              

 19、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答: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答:                                                                                   

20、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5分)

   答:营业员心想:                                                                         

                                                                                              

21、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题型:048

阅读《词典的故事》,回答问题。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1、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答:________→兴奋→________看到希望、珍惜

3、文中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答: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

答:营业员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