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词语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下列词语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 ] |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无 题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的坟头前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来,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⑨愕然无语!
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1)赫然________ (2)颤颤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4.第③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了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________的情感。
6.第⑦段在“啊”后面连用“!”和“?”,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9.读完全文,回头看看用“无题”作标题的用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无题”作题,能起到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的作用。
B.文章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
C.文章充满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才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标题,意味深长,能引起读者的深思,给人以启迪。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通用奥林匹克ABC卷及解析(初二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叫做简或犊。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宽度的细条(一般五寸至二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用朱笔写字,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穿编起来,叫做“策”,也可以写做“册”。这个“册”字,多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但</PGN0039B.TXT/PGN>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
1.用“从……到……”的格式,为选段加一个标题,填入下列方格(每格一字)。
□□□□□□□□2.根据语意,在第一段的方格里填入“和”或者“或”。
3.下列短语中加粗的“卷”字同“开卷有益”中的“卷”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4.选段能够表达成语“苇编三绝”的意思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着眼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第三段中加粗的“还”,同第一段中的哪个词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必须有被定义的概念(又叫“属概念”)和定义的概念(又叫“种概念”)。例如:
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是被定义的概念,“能被2整除的数”是定义的概念。
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属概念加种差”,“种差”就是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在括号里打“√”。
①帛书是我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
②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 )
③我国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 )
④竹简是我国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
⑤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穿编起来,形成“册”。( )
7.第二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用举事例和列数字的方法,分别从重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说明简牍的笨重。
B.采用举事例、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读和写两个方面说明简牍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C.采用举事例和列数字的方法,分别从读和写两个方面说明简犊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D.采用举事例、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重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说明简牍的笨重。
8.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的时间是
[ ]
9.帛书的优点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普遍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是因为它比竹片、木条________,比绸子________。
11.这几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标志性的词语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对前三段文字的说明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明我国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B.介绍我国早期的书籍采用的材料:竹片、木板、绸子。
C.说明我国早期的书的形式、制作方法和优缺点。
D.说明简牍和帛书才是正式的书籍,在此之前产生的书籍是书籍的雏形。
13.“一般5寸至2尺长”中的“一般”不能删掉,“至”不能改为“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九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7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3)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画线句(1)“站到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写文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画线句(2)“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6.根据文中画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7.选出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言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