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词类活用现象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一览众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B、投石壕村(名词作定语,在傍晚)
C、听妇致词(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
D、浑欲不胜(名词活用作动词,插簪)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文后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

B.宫妇左右莫不王 私:偏爱,偏私

C.徐公来,视之 孰:同“熟”,仔细地

D.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忌不自信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与“吾妻之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A.服衣冠,窥镜
B.父其然也
C.寡人之耳者
D.能刺寡人之过者

(4)下列加粗的字与“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听谓战胜朝廷

B.吾不能将十万之众受制

C.青出于蓝而胜

D.臣之客欲有求

(5)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C.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6)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7)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8)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9)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贵港平南县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1.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       B.问渠那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                D.人谋而不忠乎

2.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其中“吾义固不杀人。”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丙文加线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B.问渠那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D.人谋而不忠乎
小题2: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其中“吾义固不杀人。”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解释丙文加线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广西贵港平南县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B.问渠那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知之,不知为不知D.人谋而不忠乎
【小题2】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其中“吾义固不杀人。”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解释丙文加线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类文阅读《新核舟记》。
        ①读过《核舟记》的人,都会为文中所描述的那艘核舟的精巧而诧异不止。一颗小小的桃核,                       ,舱____(xuān)篷____(jí)一应俱全,苏子等五人须眉了了。四百年来,这一核舟被誉为“绝世珍品”,似乎再无出其右者。
       ②但是,不久前,一位艺人却雕刻出一艘更为复杂精巧的核舟——鉴真东渡古海船。
       ③这艘用一枚广东橄榄核雕____(lòu)的古舟,首尾长三十八毫米,高十六毫米。船身如弓,双帆似箭,重楼叠宇,芝麻大小的人物星星点点。径寸之间,巨舟巍然之势尽现。
       ④如果要对核舟细观详瞩,那就得借助高倍放大镜。透过镜片,你会看到,在小小的核舟上竟是如此复杂生动的画面:船首甲板上的“芝麻”似乎都活起来了,有的   a      天际风云,有的   b    海中潮流,有的正解缆起锚,有的在合十祈祷……哦!这些原来都是水手,正在作启航前的准备。细细一点,竟有十一人!
       ⑤核舟中间是三进两层的船舱,格局造型与真船无异,甚至连弧形舱顶上覆盖着的如针孔大小的瓦片,都历历可数。舱楼周围设有走廊花栏,船舱两旁各有五扇小窗,高二毫米,阔三毫米,窗格细如蚊足。更使人惊异的是,用绣花针轻轻一拨,窗户竟豁然而开,   c     舱内,居然还有十一名和尚,或站或坐,谈笑风生。而舟中的主要人物--鉴真大师,则端坐在中舱旗楼中央,表情从容慈祥,两旁各有一名弟子侍坐。
       ⑥船艄上却是另一番闲情逸致。一名小僧在炉前执扇鼓风,煮茗烧茶;两位长者在一边对_____
(yì),一人正蹙眉凝思,棋盘中几颗残子,看来搏杀已到了最后阶段;还有两人俯身观战,兴趣盎然。 
        ⑦核舟四周船舷边皆围以栏杆,五名僧侣在一旁凭栏闲望。核舟的船身、舱壁刻着精美的水潮变形图案。两边樯帆另用核片雕出,薄如蝉翼,高帆鼓风,气势倍增。
       ⑧这艘设计奇巧、奏刀精工的核舟的作者,名叫董兰生,是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一位年仅二十六岁的微雕新秀。微雕艺术我国古已有之,但核雕艺术则到明清时才登峰造极。明代常熟人王叔远的核舟,已令人叹为观止,而董兰生的作品更是巧夺天工,光人物就达三十五个,为王叔远的七倍!
       ⑨董兰生的从艺生涯已有十年。他的作品如胡桃雕《红楼梦》、核雕《龙凤》等多次被送往国外展销。这艘核舟的设计制作,他花费了两个月的心血,真个是“艺海无涯苦作舟”!
1、根据文章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舱______       篷_______       雕_______       对______
2、文中第一段方框内应填的一句话是:
[     ]
      A、竟然刻出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舟
      B、居然刻出苏轼泛游赤壁的古船
      C、竟然刻出苏轼乘船泛游赤壁
      D、居然刻出苏轼乘舟泛游赤壁
3、文中加横线的a、b、c三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
      A、遥望      俯观      窥视
      B、仰视      俯观      瞥见
      C、俯瞰      仰视      窥探
      D、眺望      仰视      窥视
4、《核舟记》介绍的是明代艺人王叔远的雕刻作品,是根据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的意境构思的,并把两文中的名句刻在船窗上。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核舟记》雕刻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新核舟记》雕刻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
6、与第四段末“细细一点”的“点”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星星点点       B、点头哈腰       C、画龙点睛      D、清点货物
7、与其他三项短语的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细观详瞩       B、俯身观战       C、解缆起锚      D、执扇鼓风
8、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须目了了(清清楚楚)       巧(超过)天工
       B、(直径)寸之间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好到极点)
       C、合(双手交叉)祈祷        兴趣(充满)然
       D、(皱)眉凝思           (进)刀精工
9、从词义运用上看,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芝麻”一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芝麻”似乎都活起来了。
[     ]
       A、人们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B、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C、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了她的家。
       D、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
10、把下段文字与本文第五段文字比较,对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     ]
        A、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再到两侧。按照观察顺序。
        B、从面到点,从下到上,再到两边。按空间顺序。
        C、两段都从外到内,从两边到中间。
        D、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按部件构成的顺序。
11、“光人物就达三十五个,为王叔远的七倍!”一句所表达的内容有错误,结合课文内容,指出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这里为什么把苏轼置在船头中央?《新核舟记》雕刻品为什么让“鉴真大师”端坐在中舱旗楼中央?
        原因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紧紧围绕“更为复杂精巧”展开说明,请概括说说“更为复杂精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14、第二段中加点的“更”与上文呼应的词是:  
[     ]
       A、似乎         B、再        C、但是        D、却
15、本文第四、五段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段介绍核舟中间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16、本文描述精确、形象逼真。如“首尾长三十八毫米”“高十六毫米”,说明材料___________;“船身如弓,双帆似箭,重楼叠宇,芝麻大小的人物星星点点”三个比喻则说明了新核舟造型的_________、结构的_________、人物的____________。不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同时也体现了记叙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套用的名句原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八年级上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植物的“婚恋”

  ①味觉对大部分植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基因,使得它们的根须具有“品尝”土壤的功能。比如一种叫做ANBI的基因,可以使它们的根部品尝土壤,让根优先伸向这些营养物质最为丰富的地方。

  ②科学家发现,很多植物,除了感觉灵敏外,它的味觉还能够品尝得出叶子上的东西是否可以吃。例如毛毡苔,如果你给它开个玩笑,放一粒砂子在它的叶片上,那些绒毛照样会卷曲起来,但是它很快就发现受骗了,于是马上把绒毛张开,吐掉砂子,再伺机捕捉可食的动物。

  ③植物的味觉也有助于防御,并与嗅觉一起构成铜墙铁壁。美国农业部的詹姆斯进行的研究表明,当甜菜夜蛾毛虫开始蚕食玉米、甜菜和棉花叶时,植物能“尝”出幼虫唾液中的一种物质。接着,它们便开始制造“香水”,即一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物质飘散在空气里,并引来雌性的寡毛土蜂。寄生的寡毛土蜂在甜菜夜蛾毛虫体内产卵,当幼蜂孵化时,就会把甜菜夜蛾毛虫活活吃掉。所以,当植物尝到甜菜夜蛾毛虫的唾液时,它已经遭到了攻击,但是它确信自己能狠狠地报复一下。

  ④植物也要“恋爱”、“结婚”。绿色开花植物为了繁衍后代,是要“恋爱”和“结婚”的。不论是自花传粉也好,还是异花传粉也罢,植物一般都是由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通过受精结成胚珠,发育成种子。在百花竞放的自然环境里,花粉自由传播。雌花“情窦敞开”,它们之间的“恋爱”虽然很自由,然而各种植物的“成亲”总是有“规矩”的,例如,水稻和棉花不“婚配”,玉米和大豆不“成亲”,高粱和烟草不“相爱”等等。

  ⑤为了揭开异科绿色开花植物交叉传粉难以“成亲”的秘密,植物生理学家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探索,直到近年来才初步解开这个谜。在花期相遇的条件下,玉米的花粉可能传达到大豆的柱头上,水稻的花粉也可能传到棉花的柱头上。但它们的“恋爱”都不能成功,无法“生儿育女”,其生理原因是由于花粉和柱头的“亲和力”不相宜,这完全可以通过它们的味觉“品尝”辨别出来。花粉一传到柱头上,立即分泌出一种糖蛋白,如果是同一种物质,其柱头很快就会识别出来,柱头的角质层马上溶化,让花粉管走进子房;如果不是同种植物的花粉,柱头则坚持不“接纳”。正因为各类植物的柱头对本种植物具有专一的“亲和性”,对异种植物的花粉产生“排斥”,以至“抗婚”,所以各类植物的婚姻一直避免了“乱伦”现象,玉米不可能“嫁给”大豆,水稻也不能“娶”棉花为“妻”等等。异科植物之间这种严格的“抗婚”特性,防止了物种之间遗传差异的消失,维持了各个物种的稳定与延续。

  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不懈攻关,采用各种人工技术,试图诱导异科植物“恋爱结婚”培育植物“混血儿”,以创造新的物种,综合多“族”植物的优良性状,求得生物产量的提高,造福人类。

(1)

这篇文章的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作者为什么要以“植物的‘婚恋’”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2)

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植物地味觉有什么作用。

(3)

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抗婚”:

(2)“混血儿”:

(4)

第3段举“甜菜夜蛾毛虫”遭到植物反击的例子,其作用是________。

(5)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植物的受粉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B.

异科绿色植物之间的“抗婚”特性,防止了物种之间遗传差异的消失,维持了各个物种的稳定与延续。

C.

“各种植物的‘成亲’总是有规矩的”一句中的“总是”,不能用“可能”去替换。

D.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简练平实,准确地说明了植物之间“恋爱”虽然自由,“成亲”却很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考新题型热点题库、语文 题型:048

植物的“婚恋”

  ①味觉对大部分植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基因,使得它们的根须具有“品尝”土壤的功能。比如一种叫做ANBI的基因,可以使它们的根部品尝土壤,让根优先伸向这些营养物质最为丰富的地方。

  ②科学家发现,很多植物,除了感觉灵敏外,它的味觉还能够品尝得出叶子上的东西是否可以吃。例如毛毡苔,如果你给它开个玩笑,放一粒沙子在它的叶片上,那些绒毛照样会卷曲起来,但是它很快就发现受骗了,于是马上把绒毛张开,吐掉沙子,再伺机捕捉可食的动物。

  ③植物的味觉也有助于防御,并与嗅觉一起构成铜墙铁壁。美国农业部的詹姆斯进行的研究表明,当甜菜夜蛾毛虫开始蚕食玉米、甜菜和棉花叶时,植物能“尝”出幼虫唾液中的一种物质。接着,它们便开始制造“香水”,即一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物质飘散在空气里,并引来雌性的寡毛土蜂。寄生的寡毛土蜂在甜菜夜蛾毛虫体内产卵,当幼蜂孵化时,就会把甜菜夜蛾毛虫活活吃掉。所以,当植物尝到甜菜夜蛾毛虫的唾液时,它已经遭到了攻击,但是它确信自己能狠狠地报复一下。

  ④植物也要“恋爱”“结婚”。绿色开花植物为了繁衍后代,是要“恋爱”和“结婚”的。不论是自花传粉,还是异花传粉,植物一般都是由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通过受精结成胚珠,发育成种子。在百花竞放的自然环境里,花粉自由传播。雌花“情窦敞开”,它们之间的“恋爱”虽然很自由,然而各种植物的“成亲”总是有“规矩”的,例如,水稻和棉花不“婚配”,玉米和大豆不“成亲”,高粱和烟草不“相爱”等等。

  ⑤为了揭开异科绿色开花植物交叉传粉难以“成亲”的秘密,植物生理学家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探索,直到近年来才初步解开这个谜。在花期相遇的条件下,玉米的花粉可能传达到大豆的柱头上,水稻的花粉也可能传到棉花的柱头上。但它们的“恋爱”都不能成功,无法“生儿育女”,其生理原因是由于花粉和柱头的“亲和力”不相宜,这完全可以通过它们的味觉“品尝”辨别出来。花粉一传到柱头上,立即分泌出一种糖蛋白,如果是同一种物质,其柱头很快就会识别出来,柱头的角质层马上溶化,让花粉管走进子房;如果不是同种植物的花粉,柱头则坚持不“接纳”。正是因为各类植物的柱头对本种植物具有专一的“亲和性”,对异种植物的花粉产生“排斥”,以至“抗婚”,所以各类植物的婚姻一直避免了“乱伦”现象,玉米不可能“嫁给”大豆,水稻也不能“娶”棉花为“妻”等等。异科植物之间这种严格的“抗婚”特性,防止了物种之间遗传差异的消失,维持了各个物种的稳定与延续。

  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不懈攻关,采用各种人工技术,试图诱导异科植物“恋爱结婚”培育植物“混血儿”,以创造新的物种,综合多“族”植物的优良性状,求得生物产量的提高,造福人类。

(选自《百科知识》,作者李津军,有删改)

(1)

这篇文章的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作者为什么要以“植物的‘婚恋’”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2)

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植物的味觉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抗婚”:________________

(2)“混血儿”:________________

(4)

第③段举“甜菜夜蛾毛虫”遭到植物反击的例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植物的受粉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B.

异科绿色植物之间的“抗婚”特性,防止了物种之间遗传差异的消失,维持了各个物种的稳定与延续。

C.

“各种植物的‘成亲’总是有‘规矩’的”一句中的“总是”,不能用“可能”去替换。

D.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简练平实,准确地说明了植物之间“恋爱”虽然自由,“成亲”却很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植物的“婚恋”
       ①味觉对大部分植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基因,使得它们的根须具有“品尝”土壤的功能。比如一种叫做ANBI的基因,可以使它们的根部品尝土壤,让根优先伸向这些营养物质最为丰富的地方。
       ②科学家发现,很多植物,除了感觉灵敏外,它的味觉还能够品尝得出叶子上的东西是否可以吃。例如毛毡苔,如果你给它开个玩笑,放一粒砂子在它的叶片上,那些绒毛照样会卷曲起来,但是它很快就发现受骗了,于是马上把绒毛张开,吐掉砂子,再伺机捕捉可食的动物。
       ③植物的味觉也有助于防御,并于嗅觉一起构成铜墙铁壁。美国农业部的詹姆斯进行的研究表明,当甜菜夜蛾毛虫开始蚕食玉米、甜菜和棉花叶时,植物能“尝”出幼虫唾液中的一种物质。接着,它们便开始制造“香水”,即一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物质飘散在空气里,并引来雌性的寡毛土蜂。寄生的寡毛土蜂在甜菜夜蛾毛虫体内产卵,当幼蜂孵化时,就会把甜菜夜蛾毛虫活活吃掉。所以,当植物尝到甜菜夜蛾毛虫的唾液时,它已经遭到了攻击,但是它确信自己能狠狠地报复一下。
       ④植物也要“恋爱”、“结婚”。绿色开花植物为了繁衍后代,是要“恋爱”和“结婚”的。不论是自花传粉也好,还是异花传粉也罢,植物一般都是由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通过受精结成胚珠,发育成种子。在百花竞放的自然环境里,花粉自由传播。雌花“情窦敞开”,它们之间的“恋爱”虽然很自由,然而各种植物的“成亲”总是有“规矩”的,例如,水稻和棉花不“婚配”,玉米和大豆不“成亲”,高梁和烟草不“相爱”等等。
       ⑤为了揭开异科绿色开花植物交叉传粉难以“成亲”的秘密,植物生理学家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探索,直到近年来才初步解开这个谜。在花期相遇的条件下,玉米的花粉可能传达到大豆的柱头上,水稻的花粉也可能传到棉花的柱头上。但它们的“恋爱”都不能成功,无法“生儿育女”,其生理原因是由于花粉和柱头的“亲和力”不相宜,这完全可以通过它们的味觉“品尝”辨别出来。花粉一传到柱头上,立即分泌出一种糖蛋白,如果是同一种物质,其柱头很快就会识别出来,柱头的角质层马上溶化,让花粉管走进子房;如果不是同种植物的花粉,柱头则坚持不“接纳”。正因为各类植物的柱头对本种植物具有专一的“亲和性”,对异种植物的花粉产生“排斥”,以至“抗婚”,所以各类植物的婚姻一直避免了“乱伦”现象,玉米不可能“嫁给”大豆,水稻也不能“娶”棉花为“妻”等等。异科植物之间这种严格的“抗婚”特性,防止了物种之间遗传差异的消失,维持了各个物种的稳定与延续。
       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孜孜以求,不懈攻关,采用各种人工技术,试图诱导异科植物“恋爱结婚”培育植物“混血儿”,以创造新的物种,综合多“族”植物的优良性状,求得生物产量的提高,造福人类。  
(选自《百科知识》,作者李津军;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作者为什么要以“植物的‘婚恋’”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
     答:                                                                                                                     
2、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植物地味觉有什么作用。
     答:                                                                                                                     
3、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抗婚”:                                           ⑵“混血儿”:                                          
4、第3段举“甜菜夜蛾毛虫”遭到植物反击的例子,其作用是                                                                                         
5、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植物的受粉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B、异科绿色植物之间的“抗婚”特性,防止了物种之间遗传差异的消失,维持了各个物种的稳定与延续。
C、“各种植物的‘成亲’总是有规矩的”一句中的“总是”,不能用“可能”去替换。
D、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简练平实,准确地说明了植物之间“恋爱”虽然自由,“成亲”却很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2005·辽宁锦州)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语言随想

胡裕树

  ①有这样一句话:“上帝与我们同在。”其实真正与我们同在的不是虚幻的上帝,而是另外一种真实的东西——语言。人类的生活、交往、学习等等,几乎一切都离不开语言。就连上帝也要依靠语言与他的信徒们交谈。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文学、艺术、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对于人类来说,语言就像空气一样,是最普通的,也是最重要的。

  ②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正常人都经过开始的咿呀学语,到会说简单的句子,最后能熟练使用自己的母语这样一个语言学习过程。学会母语是人类童年最大的收获,不过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真正了解并能随时随地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母语。举个例子,哪怕一个小学生也能听出一个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所说汉语的错误,并能告诉他应该怎么说,但即使是受过一定教育的成年人也未必能告诉他为什么。有个笑话说:某人请客,约定的时间到了,四个客人只来了三个。某人等得心急,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没来。”三位客人中的一位多了心,拔腿走了。某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话一出口,又气走了一位,某人急忙解释:“我说的不是他俩。”结果最后一位客人也坐不下去了。某人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怪他不会说话。现代意义上的公关、广告、演讲、辩论等体现的大多是语言的魅力。真正要做到“会说话”,还必须经过有意识、有目的地系统学习。

  ③地球上空气只有一种,但仅“活着”的语言就不下几千种。世界上很多不同民族杂居地区的人差不多都会说两种以上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学习语言的意识相当明确。相比之下,许多中国人都不很重视语言学习——特别是母语学习。相信自己语文能考80分(百分制)的中学生并不很多,其他科目就大不相同,语文真的很难吗?

  ④有人精通几种语言,有人一辈子只会说自己的方言。这并不全是天赋的原因。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精密的符号系统,了解它的规律便能事半功倍。

  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通用语言,习惯上叫国语。正如空气会被污染一样,语言也可能遭污染。脏话、粗话等不文明语言是一种语言污染,生造、滥用词语和所谓的“时髦语言”也是语言污染。通过语言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该怎样去净化自己的国语。

  ⑥语言和数学、物理、化学等一样,是一门科学,语言学甚至是一门基础科学。它和很多其他科学交叉,有自己成系统的分支科学。语言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现在的世界是计算机(信息)时代,要想让人类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沟通,语言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想让汉语更好地运用于计算机信息处理,需要更多的中国人来学习、研究自己的语言。

1)阅读选文后,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①段中说“语言就像空气一样,是最普通的,也是最重要的”,语言之所以“最普通”,是因为语言与我们同在,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语言。请你简要回答为什么说语言“也是最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的“笑话”直接证明选文中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地球上空气只有一种,但仅‘活着’的语言就不下几千种”,这里“‘活着’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样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语言污染的现象,从净化母语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提高自身修养,不说粗话、脏话。

B.多读书多积累,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不滥用词语。

C.热爱我们的母语,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

D.在作文中,可以自己编造词语。

6)第①段画线句子“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东西”,这“美好的东西”可以是深刻的思想、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情节、细腻的描写、透辟的分析、精美的语言……结合你的阅读实际,举例说明语言带给你的美好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