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面各句中,比喻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听见这首歌,连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来了,毛主席的队伍来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烟炭,大旱的甘霖。
B.一天夜里,天黑得像个瓦罐,秋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
C.他的这些话,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说得大家豁然开朗,精神振奋。
D.这个烟幕黑得出奇,好像是一些大喷泉突然喷出时张成的大扇面。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比喻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听见这首歌,连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来了,毛主席的队伍来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烟炭,大旱的甘霖。
B、一天夜里,天黑得像个瓦罐,秋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
C、他的这些话,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说得大家豁然开朗,精神振奋。
D、这个烟幕黑得出奇,好像是一些大喷泉突然喷出时张成的大扇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比喻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听见这首歌,连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来了,毛主席的队伍来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烟炭,大旱的甘霖。
B.一天夜里,天黑得像个瓦罐,秋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
C.他的这些话,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说得大家豁然开朗,精神振奋。
D.这个烟幕黑得出奇,好像是一些大喷泉突然喷出时张成的大扇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面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
②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面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③我们由衷地感谢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表演,感谢印度人民诚挚的友情,感谢舞蹈家给我们带来的文化艺术。
④英勇的八路军布下地雷阵,吓得敌人寸步难行。
A、拟人 比喻 排比 夸张
B、比喻 拟人 反复 比喻
C、拟人 比喻 反复 夸张
D、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 A.
    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敝帚自珍:比喻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用在句中真实地表达了延安军民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即使破了也舍不得丢弃这样一种特殊感情。
  2. B.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用在句中形容笛声飘荡,优美动听。
  3. C.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用在句中写出了作者对老朋友不够信任,对他的疑惑,不做真诚、坦白的回答,故意避开。
  4. D.
    你去看吧,驻足那一道道长虹之畔,徜徉于桥区的草坪园景之中,你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姿态。驻足:停步。用在句中生动地描绘出人们被立交桥的雄伟、壮丽所吸引,停下脚步观赏的神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锦州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3分)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8)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研读第(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

2.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5.选文第(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天津市2012届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2)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3)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

(4)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A.排比夸张夸张比喻

B.排比反问夸张引用

C.对偶反问反问引用

D.对偶夸张反问比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3分)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8)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研读第(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
【小题2】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小题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小题5】选文第(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2)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3)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
(4)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A.排比夸张夸张比喻B.排比反问夸张引用
C.对偶反问反问引用D.对偶夸张反问比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3分)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8)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研读第(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
小题2: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小题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小题5:选文第(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2)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3)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

(4)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1. A.
    排比  夸张  夸张  比喻
  2. B.
    排比  反问  夸张  引用
  3. C.
    对偶  反问  反问  引用
  4. D.
    对偶  夸张  反问  比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