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项为之强。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D、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童趣》,完成10--14题(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概括文中所叙三件趣事:① ② ③ (3分)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① 盖一癞虾蟆:( ) ② 方出神:( )
③ 鞭数十:( ) ④ 驱之别院:( )
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盖一癞虾蟆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翻译句子。(4分)
①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4、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试结合文章举例说明。(4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恒(经常)不一见相顾(看)惊疑 |
B.始悟为(成为)山市以(用)亿万计 |
C.惟(只有)危楼一座则明(明显)渐少 |
D.或凭(凭借)或立与世无别(差别)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年甘肃省武威五中初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山市﹙26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山市》选自《 》,作者 , 代 家。﹙4分﹚
【小题2】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8分﹚
(1)相顾惊疑。( )
A.照顾 B.看 C.拜访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A.细小 B.值得 C.匆匆、忙碌
(4)惟危楼一座。( )
A.危险 B.危害 C.高
【小题3】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恒(经常)不一见相顾(看)惊疑 |
B.始悟为(成为)山市以(用)亿万计 |
C.惟(只有)危楼一座则明(明显)渐少 |
D.或凭(凭借)或立与世无别(差别)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上海市卢湾区201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 七年级 语文上册 题型:048
阅读下列课文,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课文空缺处的横线上应填的语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短语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描述“我”从不失童稚的游戏中获得了“物外之趣”,“物外”是指________的意思。
5.根据作者对童年趣事的描写介绍,你觉得怎样才能得到这种“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项为之强 |
A.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 B.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
C.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 | D.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四川省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项为之强 |
A.其恕乎其不善者而改之 | B.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
C.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 | D.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双色笔记八年级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新题型!)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指宫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
尝与人佣耕
B.今以柴与汝
甚矣,汝之不惠
C.不取直而归(通假字!)
系向牛头充炭直
D.我有死而已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屠户)以刀劈狼首(用、拿)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相当于“而”)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用来)
3.把“我有父母妻子(一字一词),待此然后食”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此题有新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