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莽莽(只)
B、晴日(等到)
C、略文采(差、失)
D、往矣(具备)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余以为妙绝(  )

(2)

《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

A.

xi1n,活鱼。

B.

xi1n,新鲜。

C.

xi1n,鲜艳。

D.

xi3n,少。

(3)

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晋陶渊明独/爱菊

B.

世人/盛爱牡丹

C.

荷花为雨/所洗

D.

余忆年/少时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

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句加以分析。

(3)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赏荷、咏莲的诗篇,除上述选文外,请你举一例(含上下句)与“莲”有关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三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答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八十得归(  )

②松柏冢累累(  )

③不知阿谁(  )

2.下列各句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

A.道逢乡里人

B.雉从梁上飞

C.采葵持作羹

D.泪落沾我衣

3.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用强烈的时间反差,揭示了老兵的悲惨遭遇。

B“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句从侧面交代了主人公从军后家人全死的悲惨。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句是从侧面描写主人公家中的凄惨景象,这一动一静,突出了凄凉之景。

D.“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孤苦伶仃、悲痛欲绝的情形。

4.分析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华题王 语文 九年级上 (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迎春

朱谷忠

  ①“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这是唐代诗人王干《元日》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写的正是新春来临的气象和心境,特别是其中的“调”字“舞”字,有形有声,描绘传神,情意鲜活,使人想见春日晴明、鸟语呢喃的新春景色。

  ②应当说,春天是生活在冬天里的人最渴盼的一个季节。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说过:“冬天是一位冷静的、难以亲近的美人;它的严寒,历来折磨人。”而当春日来临,软软的风把云片吹成雨丝,落在树枝花枝上,让新绿的叶子长出来,随即而来的阳光照耀大地,一时柔和垂散,翠蔓伸延,处处鸟语花香,多么引人入胜。新春的气象,新春的风光,给人带来了多少新鲜的希望。正唯如此,当新春即将来临时,世上的人,又总是怀着急切而又敏感的心情,迎候她的到来。

  ③迎春,确是一种别样的心情。当屋外风雪迷漫,屋内炉火正红时,若有故知新友,围坐一起,纵论天下,把盏放歌,末了,都会在心里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耐不住寂寞的人,也许会在心中涌出“  甲  ”的诗句,在冰天雪地烈风中,跳上马鞍,抖缰冲天飞驰而去,洒下一路豪气,塑一身冰莹透亮的自我。这种迎春的情怀,不可不谓之火暴、热烈。总之,不同的人,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各有爱好和不同,但就其对春天以及对春天的渴望来说,其实是一样的。

  ④是的,春天总是会来临的。到那时,残雪会在梅花中融尽,春风会从柳条上归来。而今,处于新世纪中的人,正是怀着对春天的一种美好的渴盼,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积极做出自己的奉献,并且在迎接大好春天来临的时刻,不忘世上还需要温暖的地方和需要温暖的人,向他们伸出友爱的手,送去关怀,送去情意,送去春天的希望。

  ⑤这就是我们需要同唱一首迎春的歌。这样的歌,要唱给你,要唱给我,唱给正要返乡过年的打工妹,唱给亟待就业的下岗人,唱给支援西部的员工,唱给戍守边疆的官兵……唱给中华众多的民族,唱给幅员辽阔的祖国!

  ⑥迎春,迎得“  乙  ”。让我们在迎春的时候,像一位诗人描述的那样:“待谷禾以土的温暖,待秧苗以水的潮润;关注百姓门外的泥沙,关注牛羊干渴的嘴唇。”如此,我们就能无愧地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1)

根据文中的语言环境,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呢喃________。

②引人入胜________。

③幅员辽阔________。

(2)

与“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两句诗所写时令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

为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诗句(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A.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E.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F.红入桃花嫩,青归柳色新

(4)

文中列举了哪几种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的“迎春”有什么含义?谈谈你对第⑤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自身感受,结合本文,谈谈人们为什么渴望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 北京课改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

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溅溅(  )(  ) 胡(  )

(2)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字词。

(1)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3)朔气传金柝(  )

(3)

下列对第①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

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

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

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

第①句照应前面的“________,________。”;第②③句要后面的“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5)

下列对第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

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C.

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

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6)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

(7)

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八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别云间》和《过零丁洋》,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乙: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三年/羁/旅客

B.

干戈/寥落/四周星

C.

惜/秦皇/汉武

D.

人生自古/谁无/死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今日又冠__________

(2)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

(3)

甲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感情由悲而壮,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乙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

试概括甲乙两诗的诗人在精神上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甲乙两诗的内容,谈谈你对生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日:“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   
(1)家恒服布衣(   )  
(2)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_________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______的态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而且神秘、迷人。
B.《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C.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令人惊讶)的笑。
D.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结合句意,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高大的岸边)
B.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C.它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树阴)
D.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液体漏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远荆门外

[  ]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

[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故乡水

[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3.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

(2)月下飞天镜

(3)云生结海楼

(4)怜故乡水: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字词解释正确的四项是( )
A.世耕(属于)
B.父焉(感到惊异)
C.借近与之(身边)
D.以养父母、族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E.传一秀才观之(全乡)
F.邑人之(奇特)
G.或以钱币之(乞讨)
H.父其然也(从中得到好处)
3、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节奏。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幼年时期____________、少年时期___________、青年时期__________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前后互为反衬,先扬后抑,____鲜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