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B、千卷平冈(一人一马称一骑)
C、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D、也泛轻舟(拟定)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浮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幕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一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子猷(yóu):名徽之,字子猷,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③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爵》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③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裱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⑤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县、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为乐者(   )
(3)盖竹柏影也(   )            (4)经宿方至  (   )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盖/竹柏影也D.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共7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2分)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③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3分)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夜寻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而王子猷为什么会想起雪夜去访戴安道?(2分)
【小题5】从文中看,苏轼是个怎样的人?王子猷又是怎样的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注释:①衅:战祸。 ②尼:劝阻。 ③趣:催促。 ④相勖:勉励他们。 ⑤置:停。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①钱金玉松江千总 官:________ ②至吴淞 既:________

③弹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 ④曾不却 少:________

2.下面哪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同“其戚友尼之”中的“之”一样?(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弥留之际

C.乃记之而去

D.近卒泣陈劝之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4.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劝之:“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注释:①衅:战祸。 ②尼:劝阻。 ③趣:催促。 ④相勖:勉励他们。 ⑤置:停。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①钱金玉松江千总 官:________ ②至吴淞 既:________
③弹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 ④曾不却 少:________
【小题2】下面哪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同“其戚友尼之”中的“之”一样?(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弥留之际C.乃记之而去D.近卒泣陈劝之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小题4】请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钱金玉在抗击英军入侵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英勇奋战。
B.这篇短文介绍了钱金玉虽家有老母仍毫不避难,身负重伤,力战而死。
C.钱金玉接到上级的命令后慨然奔赴前线,抗击英军,为国捐躯。
D.钱金玉性格刚强果敢,廉节而有节气,至死还心怀国家,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童趣》(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   )目对日      ⑵(    )喷以烟

⑶尽为所( )吞         ⑷(  )出神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3分)

4.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

B.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个词语是“私拟作”。

C.第三段写出了作者细察的乐趣。

D.第四段中,“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写出了作者的疾恶如仇、爱憎分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童趣》(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   )目对日      ⑵(    )喷以烟
⑶尽为所( )吞         ⑷(  )出神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小题3】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3分)
【小题4】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   )(2分)

A.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
B.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个词语是“私拟作”。
C.第三段写出了作者细察的乐趣。
D.第四段中,“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写出了作者的疾恶如仇、爱憎分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