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A、心理描写 B、景物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赵丽宏《但丁的目光》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2.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3分)
▲
3.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3分)
▲
4.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4分)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1)引用意图: ▲
(2)人生感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赵丽宏《但丁的目光》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学业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赵丽宏《但丁的目光》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2.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3分)
▲
3.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3分)
▲
4.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4分)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1)引用意图: ▲
(2)人生感悟: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2.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3.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4.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1)引用意图:
(2)人生感悟: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
B.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
C.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
D.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我们《十月》杂志编发过他的短篇小说《岁寒三友》、《露水》以及散文《萝卜》、《烟赋》等。我和汪老一起到南方采风,到湖南娄底讲学,在怀柔水库、中华文学基金会开会,我还到他蒲黄榆的家里拿过稿子。我和汪老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字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不要像小姑娘那样感情泛滥。老头写情书,总归不自然。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比如油条,你把它剪成一段一段,中间嵌入拌有榨菜、葱花的肉末,再放到油锅里煎,捞出来就特别好吃。这种菜不妨叫做“夹馅回锅油条”,对此我有申请专利的权利。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女作家们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女作家们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女士称汪老为酒仙、烟精、文狐。
⑾经过那次相伴,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⑿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所以我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作家”。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⒀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早春》的诗题也犯了大忌。费孝通因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被划成了右派,汪曾祺的《早春》和费孝通的一样反动,也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⒁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坎坷(2)督促(3)嵌入(4)湖泊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2)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
1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20.第5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写出两点即可)(4分)
21.第7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3分)
22.纵观全文,汪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23.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与汪老的交往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4.第3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22分)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张守仁)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大家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
?经过那次笔会,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他因此被划成了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原文有改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小题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3分)
【小题3】第⑤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3分)
【小题4】第⑦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5分)
【小题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6】第③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22分)
他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张守仁)
①我和汪老曾有较多的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91年4月红塔山笔会期间,俩人共住一室达半个月之久,我面对面地向他学到了许多东西,终身难忘。
②汪老对我说:写作就是写语言。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年轻时写的作品都能背出来,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记得《沙家浜》剧本在传阅过程中,有一场戏的稿子丢失了,团里领导和打字员急得团团转。汪老安慰他们,叫他们放心,不要着急。然后,他坐在打字机旁,将这场戏从第一个字一直背到了最后一个字。
③汪老说:要随时随地注意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他下放到张家口劳动住羊舍时,外面有一带树墙,夜班火车驶过时,车窗里的灯光一一照射在树墙上。怎样描述这种现象呢?他在《羊舍一夕》中是这样写的:“车窗蜜黄的灯光,一一照在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你总觉得刮下满地枝叶来似的……”“刮”字,表示火车灯光的力度和速度。
④汪曾祺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由此可见他对文学语言的重视。
⑤我喜欢写散文,利用深夜长谈的机会,向汪老请教写散文的经验。他告诉我:写散文应克制,要像画画似的留白。有的散文家的作品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但看完觉得空空洞洞,留不下什么印象。写散文需要阅历,没有坎坷,没有痛苦,便写不出好文章。散文不能落入俗套,切忌拿腔拿调。所以,他一直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易自然,写得平淡一点,像家常话,亲切、朴素;当然也可以工笔、繁密,如何其芳的《画梦录》,别有风采,像一丛秾丽的花,“但这样的散文,我写不出来。”
⑥有一次我对汪老说:“我不是京剧迷,但对您执笔写的《沙家浜?智斗》中阿庆嫂的那段唱词特别欣赏,即:‘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汪老手里夹了一支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笑道:“你对这段唱词别太认真,我在那里搞了一组数字游戏。‘铜壶煮三江’,是受到苏东坡诗词的启发。‘人一走,茶就凉’,也是数字概念,它表示零。”
⑦我说:“没有诗词修养,古文功底,是写不出这段唱词的。”于是,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他的祖父汪嘉勋是清朝末年的拔贡,从小就督促他握笔描红,背古文。到了小学五年级,祖父亲自给他讲《论语》,叫他多练毛笔字。祖父说:“你要耐心,把基础打好了,够你受用一辈子。”汪老说:“我13岁那年写了一篇八股文,祖父见了叹息道,‘如果在清朝,你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祖父见我有了长进,就送我几本名贵的碑帖和一方紫色端砚。”
⑧在南国的那些春夜里,汪老跟我畅谈西南联大。谈在张家口时农科所叫他画土豆和马铃薯花,画成了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可惜没有像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样留传下来。那部《画谱》的原稿在“文革”中被毁掉了,他十分遗憾。
⑨有一天到了大理,我们在下关市游了洱海,参观了蝴蝶泉,晚上看了大理白族歌舞团演出的三道茶歌舞晚会。回到宾馆就寝,汪老把头靠在床栏上,颇为得意地对我说:“小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写这几篇论述烹饪的文章,是因为我是《中国烹饪》杂志的特约撰稿人。要当一个名厨,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创新,创造出新菜、新味来。照着菜谱做菜,绝没有出息。”
⑩汪老是美食家。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到哪一桌;他爱吃什么菜,大家跟着吃,很快那盆菜就吃得精光。
?经过那次笔会,我和汪老互相熟悉了起来,他把出版的《蒲桥集》签上名送给我,还写了一首七言诗,叫我去拿。记得前两句是“独有慧心分品格,不随俗眼看文章”。
?汪老的诗好,画好,文好。他不仅古诗写得好,白话诗也极有味道。但就是因为一首新诗《早春》,给他带来了灾难。
?1992年春天,我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徐迟,还有王元化先生,在深圳西湖度假。一日,徐迟到我的房间小坐,见桌上放着一本《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拿起来翻了翻,突然用书掩住脸,怀着歉疚的心情说:“是我害了他。”我吃了一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1957年6月,我在《诗刊》编辑部工作,看到汪曾祺寄来的一组新诗《早春》。第一首是《彩旗》,只有两句:‘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我很欣赏,给他发表在《诗刊》上,这就惹了祸。‘反右’运动以后,《早春》和《彩旗》受到了无情批判,说作者诬蔑红旗是不自由的、被束缚的。他因此被划成了右派,下放张家口劳动。如果我不发他这组诗,也许他就没有这样的遭遇了。”
?汪老遭遇重重坎坷,却始终淡定、幽默、乐观地笑对人生,是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他虽未曾高居要职,却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汪曾祺,是一片温暖的湖泊。 (原文有改动)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一路上他坐到哪一桌吃饭,大家便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跟他到哪一桌。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一篇作品的语言,好比河中的流水,切不断,割不开,互相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3分)
3.第⑤段中汪老教给作者哪些写散文的经验?(3分)
4.第⑦段中作者插叙了汪老童年时的哪几件事?叙述这几件事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5分)
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6.第③段叙述汪老对作者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汪老的“用文学语言描写你所见到的生活现象”的写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请结合你的观察与体验,用文学语言写出生活中的某一情景。(5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