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结合课文,理解下面“吆喝”的意思。
树熟的秋海棠。——(  )

A、自然成熟的海棠,有别于人工的。
B、①柿子个大;②柿子像蜜一样甜。
C、新鲜的,刚做的冰糖葫芦。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结合课文,理解下面“吆喝”的意思。
(1)树熟的秋海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了蜜的大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葫芦儿——刚蘸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语文 八年级 下册(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 题型:048

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两处。

①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②且 欲 与 常 马 等 不 可 得

2.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文字填空。

①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________;以“伯乐”比喻________;以“食马者”比喻________。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句(中心句)是:________

③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________

④“食马者”的愚妄具体表现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⑤这篇文章表现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

3.简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请再次朗读全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下列句子中的“也”字所表达的语气。

①不以千里称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阅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  )败了三个对手,(  )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  )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  )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__你们看__我唱赢了__显得轻松快乐__拉着同行女伴__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__渴去了。
1.在选文的括号中补充上合适的词语。
2.根据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1)生面别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滚瓜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一句中的“多”和“种种”二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这句与后文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句空格中应填的标点,完全正确的是    (    )   
A.,  “  ,  ”  ,   ,    
B.:  “  。 ” ,    ,     
C.  ,  “  ”  ,,,       
D.:  “  ”  。,,
5.简要概括,云南歌会的方式有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柳侯祠

①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②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八一五年夏天。当时这里是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进行贬放罪人的所在,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就像后来俄国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还有那分开阔和银亮,这里却整个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去西伯利亚的罪人,还能让雪撬划下两道长长的生命曲线,这里没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面南而坐的帝王时不时阴惨一笑,御笔一划,笔尖遥指这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

③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④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⑤结果,他又一次被一纸诏书发送到比永州更远的柳州。

⑥屈原自没于汩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汩罗江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⑦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业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于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⑧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柳宗元不断地引发着后人苦苦思索。

⑨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

⑩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游人看是一个祠堂,不大愿意进来。几个少年抬起头看了一会石碑,他们读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执地怆然肃立,少年们放轻脚步,离它们而去。

⑾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下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喑。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⑿好吧,你们就这么固执地肃立着吧。明天,或许后天,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少年,指指点点,来破读这些碑文。(录自《文化苦旅》,有删节)

1.作者将柳州与西伯利亚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

                                                                     

⑵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

                                                                     

3.第④段中划线句 “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指什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又是指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不错的,灾难在给人们带来艰辛的同时也带来收获。你对灾难是如何理解的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验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两段集中赞美了柳宗元的人格及对他的景仰。他政治失意,但文化人格没有失落。中国封建社会中不乏这样拥有“一成傲气,三分自信”的文人,请结合他们的作品或事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我只有一束鲜花   张炜

①“民兵”,这是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两个字。我们全家人都在他们的盯视之下。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做事,连走路都轻轻的。父亲平时要被喊到离我们家五六华里的一个小村去做活,因为他没有资格在园艺场做工。父亲如果早一年回来,我上学的事肯定会化为泡影。

②上学前,妈妈和外祖母一遍遍叮嘱我:千万要听话啊——听各种人的话,无论是谁都不要招惹啊。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这是我必须记住的,即在外面千万不能提到父亲。就这样,我心里装着一大堆禁忌,战战兢兢背上了书包。

③可能因为我太沉默了吧,从第一天开始,学校里的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我。我每时每刻都是拘谨的,尽管我总是想法遮掩它。我试着对同学和老师微笑,或者至少对他们说点什么才好——试了试,很难。

④值得庆幸的是,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同学和老师知道我们家的详细情况,但我想校长可能知道,因为他的镜片后面有一双好奇的、诡秘的眼睛。我于是像躲避灾难一样躲避着他。

⑤就在那些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奥秘:校园里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孤单。我敢肯定,这个人大概也像我一样,暗暗压着一个可怕的心事。这不仅是当时,以至于后来一生,我都会从人群中发现那些真正的孤单者。

⑥她就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来这所学校已经一年多了,她与所有老师都不一样,我觉得她那温柔的眼睛抚慰着每一个同学,特别是投向我的时候,目光中竟然没有歧视也没有怜悯,而仅仅是一份温煦、一种滚烫烫的东西。

⑦当时离学校十几里外有一处小煤矿,每到了秋末全班就要去山上捡煤,以供冬天取暖用。因为雨水可以把泥中的煤块冲洗出来,所以越是下雨就越要爬到山上。大家都穿了雨衣,可是“黑子”几个故意不穿,故意溅上满身满脸的黑泥,像恶鬼一样吆吆喝喝。我好不容易才捡到的煤块,一转眼就被他们偷走了。有一次“黑子”走过来,狞笑着看我一会儿,然后猛地喊了一句父亲的名字。雨水像鞭子一样抽打我的脸。我吐出了流进口中的雨水,攥紧了拳头。“黑子”跳到一边,接着往前一拱,把我撞倒在斜坡上。坡很陡,我全力攀住一块石头。这时几个人一齐踢旁边盛煤的篮子、踢我的手。我和辛辛苦苦捡到的煤块一起,顺着陡坡一直滚落下去。

⑧我的头上、手上、全身上下都被尖尖的石棱割破撞伤,雨衣撕得稀烂。我满脸满身除了黑泥就是渗出的血,雨水又把血水涂开来……有几个同学吓坏了,他们一嚷,班主任老师也跑过来,他只听“黑子”几个说话,然后转脸向我怒吼。我什么也听不清,只任雨水抽打我的脸。

⑨正在我发木的时候,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揽到一边,蹲下,用手绢擦去我身上脸上的血迹,牵着我走开……

⑩她领我直接去了场部医务室。我的伤口被药水洗过,又包扎起来。场医与她说了什么,我都没有听清。离收工还有一段时间,她领我去了宿舍。

⑾我今生第一次来老师的住处:天啊,原来是如此整洁的一间小屋,我大概再也看不到比这更干净的地方了。一张小床、一个书架,还有一张不大的办公桌——我特别注意到桌旁有一架风琴;床上的被子叠得整齐极了,上面用白色的布罩罩住。屋里有阵阵香味儿:水瓶中插了一大束金黄色的花……

⑿她要把我衣服上的泥浆洗掉、烘干,我只得在这儿耐心地等下去。天黑了,她打来饭让我一起吃。这是我一生中所能记起的最好的一餐饭。我的目光长时间落在了那一大束花上……我想起我们家东篱下也有一丛金黄色的菊花。

⒀第二天上学,我折下最大最好的几枝,小心地藏在书包里。我比平时更早地来到了学校……她看到那一大束菊花,眼睛里立刻欢快地跳动了一下。

⒁后来的日子我就像有了一个新的功课:把带着露珠的鲜花折下来,我用硬纸壳护住它们,这样装到书包里就不会弄坏。如果上课前没有找到老师,就得小心地藏好。我看到她急匆匆往办公室走去了——她如果在课间休息时回宿舍就好了,那时我就会把花儿交给她。我倚在门框上,咬着嘴唇等待。第一节课下了,她没有返回,我只好等第二节课。课间操时她终于回到了宿舍,可我又要被喊去做操。我知道,我的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大蓬颤颤的、香气四溢的鲜花——比起我无尽的感激,这只是一份微薄的礼物。我一无所有,我只有一大束鲜花。

21.第②段中加点词“战战兢兢”的意思是     (2分)

22.比较下列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A.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揽到一边。

B.有一只手扶住了我:音乐老师。她无声无响地把我拉到一边。

23.请概括“我”和音乐老师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          ;(2)         (4分)

2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④段写家庭的处境和我内心的恐惧,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可以再精炼些。

B.第⑥段写音乐老师独特而温柔的目光,表现她在尽其所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C.第⑦⑧段写“黑子”班主任等人对我的欺凌和羞辱,是为了与音乐老师形成对比。

D.第⑾段对音乐老师住处的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出她纯净而美好的内心世界。

25.“一束鲜花”在标题和文中多处出现,对“我”来说,它既是         ,更代表          ;对“我”的音乐老师来说,它象征着         (7分)

26.文中“我”和音乐老师都是“真正的孤单者”,他们看起来沉默而拘谨,似乎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也许你也曾用奇怪的眼神看过他们。读完这篇文章后,相信你对他们有了新的了解,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感悟,谈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人。(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