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栩栩如声
B、囊荧映雪
C、名人轶事
D、舒卷张驰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说明文阅读(6分,每小题两分)
(1)、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0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2)、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其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3)、祭堂后面是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墓室中央砌有圆形凹穴,穴中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墓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还种植了梅、玉兰等花木。
(4)、中山陵是自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中山陵建成以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前来瞻仰。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精心的维护,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小题1:下列对“祭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碑亭向北,地势高峻,由此经过290级石阶,来到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的后面才是祭堂。
B.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的祭堂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祭堂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
C.祭堂位于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前面。
D.中山陵是自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1)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墓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还种植了梅、玉兰这两种花木。
C.中山陵建成以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前来瞻仰。建国以来,陵园也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注。
D.为了中山先生灵柩的安全,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
小题3:下列对本选文写法及文中画线的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是选文运用的最明显的说明方法。
B.本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C.“端坐平视”是说明中山石像严肃威严,“栩栩如生”是说明中山石像如真人。
D.中央偏北处”是说明中山石像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绝对挑战  语文8年级(上)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

石山小记

陈放

  汕头海湾大桥南岸,三面烟波,蓝格茵茵地环绕着数十峰翠嶂青峦,那便是石。

  石属于丘陵地貌,山不高而峻伟。傍海的东侧山脚,石板大道笔直宽阔,两边摇曳着茂密的灌木丛。海滨公园里,大树蔽天,绿草似毡。东湖钓鱼池敛聚了钓翁们的沉稳,西湖游泳池包容了一群浪里白条的天骄。一静一动,自成乾坤。这去处好比一阕乐间的序曲,徐徐而引人入胜。

  循西南方向前行,山沟里径自潺湲着一溪活水,唤作桃花涧。水流舒缓,偶有跳波触石,极似个把精警的诗眼安入诗句之中。夹岸杂生的桃树是固待春日的“留守女士”,平日里怎见花绽红颜?倒是随处长着的架藤牵蔓,钻石缝扎根瘠壤的松、柏、榕、苦楝、相思树,无寒无暑,无贵无贱,各依其高低向背的不同,毛茸茸地,淡嫣嫣地,碧森森地翻滚着绿波,把一山元气,荡漾得氤氤氲氲。

  水是山的碧血,石是山的峻骨。平心而论,此处的花岗岩石,虽没有云南石林的峥嵘剑气,没有湘西峰林的千仞仙气,也算努力出棱,一身豪气。你千万别说:“平常得很,简直是一块块粗糙硬实的大馒头罢了!”须知平常往往包涵着非常。汉时云,秦时月,尧时日之类,算什么远古?他们的诞生,得上溯到“浑沌初开”之际!有谁呵护过他们呢?岁月老人的化妆术,可不搞按摩养颜抹珍珠霜那一套。经百载风化,遭千年海蚀,石们站住了,站成了硕健粗犷的铁汉子,是农夫,是渔人,是铁匠……自然怀着一颗颗平常心,毫无章法地各按其位,或兀立于山顶,或斜靠于山腰,或杂七杂八疙疙瘩瘩地堆积于山沟……

  看石,石木木讷讷的挺难为情。居多苔藓苍灰,要不就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赭色的鱼鳞状凹窝,通身沧桑之色。爱石的人们随形赋名,名堂多着哩:什么宫鞋石呀,马铃石呀,仙人石呀……细想之,他说像宫鞋,你说像小船;你说是“苍鹰浴日”,我说是“田父戽水”也可以吧?“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美术观最为普遍,可是拘泥于景观的既定命名真的不怎么样。审美体验,应该是让创造性、想像力四方出击的“狩猎场”啊!

  也许,蓦然间你会联想起园林假山中的湖石。那些“皱、透、漏、瘦”的尤物,虽然称珍品,终究脱不了小家子气,带着一种扭曲了的造作美。而眼前这些花岗岩石,朴、拙、浑、厚,没刻意求“艺”却愈像艺术,分明孕育着大自然的某种抽象,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抽象。

  观苍山之嬗变,启老石之灵思。一种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了。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节)

1.第三段“极似个把精警的诗眼安入诗句之中”这个比喻,将什么比作“诗句”?将什么比作“精警的诗眼”?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说“须知平常往往包涵着非常”。“此处的花岗岩石”的“非常”之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从中选取一个例子,说明文章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章赏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行文自然贴切,语言清新流畅,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文章神采飞逸。

B.文章运用象征手法,写溪水、写藤树、写岩石,无不象征着汕头人民蓬勃的生命力。

C.文章赋予满山石头以生命,凸现了岩石一身豪气,质朴苍健的自然美。

D.文章充满哲理,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历史、对艺术、对美的思考与追求。

5.作者认为:“审美体验,应该是让创造性、想像力四方出击的‘狩猎场’啊!”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认为应当怎样体味周围事物之美呢?请举一个你体验赏析自然景物的例子来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