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句。

A、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B、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C、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D、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江苏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节选))
  [乙]商人白有功言:在泺口河上,见一人荷竹簏,牵巨犬二。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学解马作诸剧,镫而腹藏,腰而尾赘,跪拜起立,灵变无讹。又作昭君出塞:别取一木雕儿,插雉尾,披羊裘,跨犬从之。昭君频频回顾,羊裘儿扬鞭追逐,真如生者。(《木雕神技》)
注:①白有功:人名。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右臂支船_________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
(3)见一人竹簏_________
(4)真如者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左臂挂念珠倚  何陋
B.佛印类弥勒   群响毕
C.镫腹藏     言和色夷
D.又小锦鞯被犬身 衾拥覆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置已,叱犬疾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右臂支船(            )
(3)见一人竹簏(         )
(4)木雕美人频频回(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臂挂念珠倚何陋
B.又小锦鞯被犬身手拂之,其印自落
C.镫腹藏鸣之不能通其意
D.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尝贻核舟一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安置已,叱犬疾奔。
【小题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共同作用。(4分)
描写苏轼的句子:                     ;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右臂支船(            )

(3)见一人竹簏(         )

(4)木雕美人频频回(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臂挂念珠倚何陋

B.又小锦鞯被犬身手拂之,其印自落

C.镫腹藏鸣之不能通其意

D.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尝贻核舟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安置已,叱犬疾奔。

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共同作用。(4分)

描写苏轼的句子:                     ;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②锦鞯:精美的鞍鞯。③赘:垂挂。④无讹:没有差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中峨而多髯者为东坡(           )
(2)右臂支船(            )
(3)见一人竹簏(         )
(4)木雕美人频频回(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臂挂念珠倚何陋
B.又小锦鞯被犬身手拂之,其印自落
C.镫腹藏鸣之不能通其意
D.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尝贻核舟一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安置已,叱犬疾奔。
小题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共同作用。(4分)
描写苏轼的句子:                     ;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西吉安高陂中学初三上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
父亲的秘密
(1)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2)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3)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4)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5)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就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6)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7)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些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8)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9)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时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邻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10)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11)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12)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小题1】父子俩因______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2分)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4分)
【小题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从全文来看,第(5)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4分)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
父亲的秘密
(1)假期里,父亲和他八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他们往密林深处不停地走,不知不觉迷了路(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父亲背起疲惫的儿子,试图走出去。可是他无奈地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回到原地。
(2)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木屋里也许住过守林员,也许住过伐木工人,现在它空着,破烂不堪,仿佛随时可能倒塌。可它毕竟是一间屋子,这给他们父子俩带来了一些安全感。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外面传来野兽的叫声,似乎距他们很遥远,又似乎近在咫尺。儿子呜呜地哭起来,他说我们会不会死在这里?父亲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说儿子别怕,我们会走出去的。可是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划着圈子。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水井里面有干净的水。他小心地踩着井内壁的缝隙下去,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打上一壶水。可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恐惧的乌云笼罩着他们。
(3)第三天,父亲放弃了那种徒劳的尝试。他对儿子说,这里有木屋,有水井,这很可能是一些过路人的临时驿站。我们只要等在这里,就肯定会遇到人……你留在这里等我回来,我到附近找些吃的。儿子问附近有什么吃的?父亲就笑了,说森林里还能饿死人吗?你难道忘了野生蘑菇很有营养吗?他为儿子打上一壶水,然后一个人离开了木屋。他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儿子说,守着屋子,千万不要乱走……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吃晚饭。
(4)父亲并没有马上去寻找蘑菇。他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系完,仔细检查一番,调整了几个布条的位置。他想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再发现小屋,再发现的他们,并将他们带出森林。他想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了。他不敢有丝毫马虎。
(5)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虽然仍然走不出去,仍然没人发现他们,可是有了蘑菇,他们就有活下去的希望。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儿子问这附近蘑菇多吗?父亲说不多,也不少。儿子说明天我也去拣。父亲就不行,你得守在这里,万一有人经过怎么办?我们的目的是走出森林,不是在这里吃蘑菇宴。父亲朝儿子做了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
(6)父亲出去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拣回的蘑菇却一天比一天少。(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儿子问怎么了?父亲说没事,有些累。儿子害怕地哭起来,他说爸爸,我们是不是真的走不出去了?父亲说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住,就会有人发现我们……
(7)终于有人经过。是一位猎人。是父亲的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猎人把他们带出森林,他们再一次回到了城市。那以后,每次谈起这些经历,父子俩都心有余悸。
(8)家里的饭桌上,从此没有蘑菇。甚至,儿子说,哪怕在菜市场见到了蘑菇。他都想吐。
(9)可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儿子回家时,竟提回一袋蘑菇。他告诉父亲,这时真正的野生蘑菇,是近邻的农民在大山里采的,刚才在街边叫卖,他看着不错,就买来一袋。十多年没吃蘑菇了吧?儿子对父亲说,我想您可能都忘记蘑菇是什么味了。
(10)父亲笑笑,没说话。他似乎对蘑菇并不反感。
(11)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从那些蘑菇里挑出两个,扔进旁边的垃圾桶里。儿子问,爸您干什么?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12)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父亲得意地笑了。他说,还记得十五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几天,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小题1:父子俩因______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2分)第三天起,父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4分)
小题2:阅读全文后,我们终于发现“父亲的秘密”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从全文来看,第(5)段中父亲不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去拣蘑菇,这是为了____________、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4: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4分)
A.四周的古树遮天蔽日,像一只巨大的笼子将他们困在中间。
B.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筋疲力尽,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我选(  )句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父爱如山!大爱无声!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联想表述出来。(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语文诗话

       ①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层次表达是生活实践,具有工具性;高层次表达则是精神万象,具有精神性。 
       ②我想,语文应该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拳拳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
       ③热爱生活,热爱山川风物,更应该热爱我们人自己,爱亲,爱友,爱人,便会有诗情,便会有语文。
       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关爱亲人反使诗情更怯生;“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友情因诗句而彼此拉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寂寞因诗句而得以慰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因友情而更酣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多少萍水相逢的人因此而更具人文关怀……
       ⑤语文不仅表达着热爱,悠悠千古、浩瀚的文学海洋,更浮涌着多少忧愁、郁闷甚或是猛呼抗争。
       ⑥屈原忧愁悲思而抒《离骚》,愤懑情极乃发《天问》;东坡遭贬、壮志未酬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胡虏未灭而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陈涉苦难深重怒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⑦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都缀满一个个“情”字,但也不乏冷静理性。
       ⑧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渡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响……
       ⑨“我以我的歌感动上帝/正如山以瀑布/感动遥远的大海”。泰戈尔沉沉的喉音唱出的诗,感动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语文抒写你的心灵,便是你自己的呢喃情话,同时也感动了——你、我、他。
1.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第8段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从全文看,作者引用这两句诗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是个过渡段。从内容上看,它在上文第____________段和下文的第_______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许多同学不重视语文学习,为此,学校准备举办“我爱语文”系列活动。
①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在本次活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诗句序号分别是     

[     ]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1)的雄奇景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2)的风雪酷寒;这里有(3)的慷慨悲壮,有(4)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田垄上的婴儿
谢宗玉
⑴农事繁忙,母亲没法呆在家里。分蘖后的禾苗将要抽穗,是最需营养的时候,而稗草却在田里兴风作浪,疯狂地争夺基肥。相对禾苗而言,稗草似乎是永远的掠夺者,娇嫩的禾苗如娇嫩的婴儿,急需母亲那双慧手去扶弱祛强。
⑵到了田间,母亲用锄头在田垅上刨了一个小洼,再刨些茅草铺在上面。母亲用手压压,柔柔软软的母亲就笑了。母亲解下背上的婴儿放在洼中。田垄上一尺来高的野草,在婴儿的眼里就成了茂密的森林,婴儿很乐意生命中这种崭新的印象,他冲着草叶上闪闪亮亮的露珠直乐。
⑶半晌过后,婴儿第一声啼哭终于从田垅上嘹亮响起,几只野雀扑楞楞惊飞。母亲眉心一颤,失魂落魄地赶到田垅,踏得泥水飞溅。但母亲发现,除了草叶上的露珠已被燥热的日头吞噬了外,婴儿周围的环境并没改变,也没有什么危险因素潜伏。婴儿啼哭,是他已厌烦四周久无变化的环境。母亲叹了一口气,她洗净手,逗婴儿一会。但她才走开,A婴儿又嘤咛哭起。母亲一狠心,没再理他。狠了心的母亲似乎增长了不少力气,拔稗的速度加快了。
⑷而这时婴儿的哭声变得急剧起来,不再是哭一声停一下的那种,但母亲已无法回头,浑身的泥水已没有可供婴儿偎依的地方。何况悬空的日头已渐烈渐毒,悬空的日头已不允许母亲作无谓的逗停,婴儿这时需要的是回到厚瓦重木之下的家中,需要的是捧着母亲多汁的乳房吮吸。母亲只有尽快将稻田里的稗草清除出去,才可能满足婴儿的意愿。
⑸母亲的判断是对的。柯条所遮构的薄荫已挡不住日头下渗的热力,B婴儿满头大汗,哭是婴儿惟一的武器,哭声犹如一支支射出去的利箭,但却全都戳在母亲心头,对稗草和日头毫无作用,稗草依然挡住了他们回家的路;日头在继续恶化他们的存在空间。哭只能加快婴儿体内能量和水分的消耗,饥饿也因此入侵婴儿脆弱的身体。
⑹母亲的判断也是错的。母亲只知道白天的田垄极少有长蛇溜窜,即使有,也会被婴儿裂人心魂的哭声吓跑。但母亲忽略了两种小动物一牛虻和蚂蚁,就像忽略了自己双腿上吸血的蚂蟥。相对饥饿和热窒息而言,牛虻和蚂蚁这时是婴儿最大的敌人。小洼周围开始并没有牛虻和蚂蚁,是婴儿特有的体味引来了它们。牛虻六七八个在攻婴儿的上侧;蚂蚁数十上百在攻婴儿的下侧。它们选择的都是婴儿身体最柔弱的部分,也是婴儿的要害部位,譬如眼睛,又譬如阴囊。每叮一下,每咬一口,婴儿都痛得连心。C婴儿在拼命地哭,拼命地舞手,拼命地蹬足。婴儿像热锅里的一条泥鳅,像火炭之上的一个黑奴!
⑺母亲忍着被哭声扎碎的心,忍着夺眶而出的眼泪,母亲铁青着脸,一副誓死力拼的样子。母亲弯腰拔稗,直身甩稗,母亲的身影在稻禾和稗草间隐隐闪闪。一声声暗哼、一瓣瓣汗珠让千重万重的禾叶都为之微微闪颤。这时的母亲不再是除奸匡正的强者,而是误入敌群的困者。所有稗草都在她面前张牙舞爪,困阻她回家的脚步。这时的母亲只求能杀出重围,再去解婴儿之困。用力过猛的母亲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母亲在心疼婴孩,又在心疼禾苗,披头散发的母亲神志有些混乱,精神有些恍惚。
⑻烈日之下,村庄之外,田野之中,一场无声的混战就这样惊心动魄地进行着。毒日和稗草是母亲和婴儿共同的敌人。蚂蟥是母亲独自的敌人,只是母亲尚不知道。蚂蚁和牛虻是婴儿独自的敌人,只是母亲也不知道。母亲和婴儿是心连心的亲人,但他们无法互通信息,共同作战。婴儿太弱小,他不懂作战方法,他射出的哭声,于敌人丝毫无损,却扎碎了自己战友的心。母亲太愚朴,她只知道出门后干完一件事再回家,这是村庄千百年来的约定俗成,就像某种生命基因已种植在她的血脉之中,母亲不懂变更圆通。她不知道她本来可以带着婴儿逃离战场。
⑼就这样,母亲拔呀拔呀,婴儿哭呀哭呀。
⑽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这是一场接近生死的战斗。
⑾ 但在每个夏季,村庄之外的田野都会演绎着同样的战斗。
⑿不要担心战斗的结果。母亲是村庄祖祖辈辈的母亲,婴儿是村庄世世代代的婴儿。
⒀只要村庄一茬一茬鲜活地延伸下来了,母亲和婴儿就不会在战争中最终失利。村庄里的生命总会在星空下的梦夜返青。早晨起来,母亲和婴儿伸一下懒腰,就发现彼此又像夏雨过后那一枚枚舒展自如的树叶。
⒁农事依然繁忙。
(节选自《田垄上的婴儿》)
【小题1】把标题“田垄上的婴儿”改为“稻田里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4分)
【小题2】文中A、B、C三处都是对婴儿的啼哭的描写,请分别分析婴儿啼哭的原因。(3分)
A                                                                                  
B                                                                                  
C                                                                                    
【小题3】你怎么评价文章中的母亲?请你结合原文来评价。(4分)
【小题4】请谈谈你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村庄里的生命总会在星空下的梦夜返青。早晨起来,母亲和婴儿伸一下懒腰,就发现彼此又像夏雨过后那一枚枚舒展自如的树叶。”。(4分)
【小题5】试着想想母亲完成当天任务后去找孩子、看到孩子时候的情景,并加以描述。(请用至少一种人物描写手法,字数60字左右)(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