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 A、《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中篇小说《边城》标志着他小说的成熟。 B、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作者善于从小场景、小叙事中写出人生的滋味。 C、生活中处处都是美,鲁迅从街头巷尾的商贩的吆喝中听出了生活情趣,因而写下了《吆喝》一文。 D、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他的小说《神鞭》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 ] |
A.《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B.《海燕》是一篇散文诗,作者三次刻画海燕的动作情态,从飞舞到飞翔,从直冲向乌云到穿过乌云,从碰着波浪到掠起波浪的沫,从叫喊到大笑号叫,从而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海燕随着暴风雨的到来,精神更振奋,斗志更坚定的英雄气概。海燕这一形象与面临俄国革命风暴的到来之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完全吻合,海燕象征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C.《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作者站在人类的角度,以拟人的手法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但文中作者的有些法说有偏激之处。 D.《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的体裁是报告文学,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到:人对自然索取的无度与人的贪婪与盲目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罗布泊之所以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正是因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滥用自然资源,最终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酿成严重的生态恶果。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登飞来峰》,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每小题2分)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3.本诗前两句写景,通过 的手法,以塔之高和想像中鸡鸣见日升的雄奇景色,写出了 ,为后面议论抒情铺垫。
24.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请将此两句与本诗进行比照,结合作者的生平,选择对本诗后两句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抒发了诗人登飞来峰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感悟。
B.三个“浮云”都指奸佞之臣,但本诗中,“浮云”还具体指那些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使用典故,既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也表现一个改革家拨云见日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D.诗句的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因为身在最高,所以不畏浮云”,这是倒装句式,这样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决心。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登飞来峰》,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每小题2分)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3.本诗前两句写景,通过 的手法,以塔之高和想像中鸡鸣见日升的雄奇景色,写出了 ,为后面议论抒情铺垫。
24.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请将此两句与本诗进行比照,结合作者的生平,选择对本诗后两句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抒发了诗人登飞来峰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感悟。
B.三个“浮云”都指奸佞之臣,但本诗中,“浮云”还具体指那些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使用典故,既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也表现一个改革家拨云见日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D.诗句的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因为身在最高,所以不畏浮云”,这是倒装句式,这样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决心。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抒发了诗人登飞来峰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感悟。 |
B.三个“浮云”都指奸佞之臣,但本诗中,“浮云”还具体指那些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
C.使用典故,既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也表现一个改革家拨云见日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
D.诗句的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因为身在最高,所以不畏浮云”,这是倒装句式,这样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决心。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登飞来峰》,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每小题2分)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本诗前两句写景,通过 的手法,以塔之高和想像中鸡鸣见日升的雄奇景色,写出了 ,为后面议论抒情铺垫。
【小题2】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请将此两句与本诗进行比照,结合作者的生平,选择对本诗后两句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抒发了诗人登飞来峰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感悟。 |
B.三个“浮云”都指奸佞之臣,但本诗中,“浮云”还具体指那些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
C.使用典故,既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也表现一个改革家拨云见日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
D.诗句的自然的顺序应该是“因为身在最高,所以不畏浮云”,这是倒装句式,这样写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表现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坚定不移、无所畏惧的决心。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 ,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分)
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 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选( ),译文:
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 ,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分)
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 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 ),译文:
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湖南省心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 ,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分)
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 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 ),译文:
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南省祁阳县七里桥镇中心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 ,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2分)
【小题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