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

A、反问
B、设问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指出下面各句的修辞手法。
(1)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
(2)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迫近。(     )
(3)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
(4)她把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     )
(5)大自然有时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的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
(6)一般淡淡的香气迎面扑来,仿佛“春之神”穿亭而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12分)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塌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年四月十号,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第四段中的“它们”具体指什么?(2分)

2..文章主要是写月亮,可是开篇却写太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3..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作批注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修辞、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心得和评语。请你给扣住加点词为下面两句话作批注(4分)

①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②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4..作者在第①段写到“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一)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12分)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塌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年四月十号,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小题1】.第四段中的“它们”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2】.文章主要是写月亮,可是开篇却写太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小题3】.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作批注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修辞、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心得和评语。请你给扣住加点词为下面两句话作批注(4分)
①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②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小题4】.作者在第①段写到“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湖州市5月中考三模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一)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12分)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塌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年四月十号,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1..第四段中的“它们”具体指什么?(2分)

2..文章主要是写月亮,可是开篇却写太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3..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作批注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修辞、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心得和评语。请你给扣住加点词为下面两句话作批注(4分)

①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②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4..作者在第①段写到“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12分)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塌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年四月十号,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⑤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⑥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小题1:.第四段中的“它们”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2:.文章主要是写月亮,可是开篇却写太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小题3:.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作批注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修辞、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心得和评语。请你给扣住加点词为下面两句话作批注(4分)
①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
②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小题4:.作者在第①段写到“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闻一多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观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交替使用两种人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争到光明,作者有怎样的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谈谈选文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种精神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题型:048

  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车厢里人挨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又脏又破的书,抄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的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的望着对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点头说:“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熬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了。

四只手揪在一起,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似地说:“别打架啦!我要下车了。你们过来一个坐这儿吧!”四只手松开了。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上刹那间红了,红得像苹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的油黑油黑的头发,提着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难道我看到了魂?我不信。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公共汽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那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①老人说:人是有魂的。②我相信了:人有魂,国有魂,民族有魂。

(1)

选出修辞上不同类的一项

[  ]

A.

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

B.

他好像是去打开水了。

C.

声音像银铃似地说……

D.

……好看的脸……红得像苹果似的。

(2)

给本文加一个与结尾照应的开头,最佳的一项是

[  ]

A.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可最近我却看到了。

B.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而且最近我亲眼看到了。

C.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魂,这并不是迷信的说法。

D.

听老人讲,人是有魂的。但我不相信世界上会有什么魂,那只不过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3)

结尾处加横线的①句中的“魂”指________;②句中的“魂”指________

(4)

作者对“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了北京”十分惊诧,这是因为________。

(5)

对小姑娘的描写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对两个小伙子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的构思很巧妙,________这一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7)

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_的美好心灵,因此主要人物是________,写________是为了对比中________的美好形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喜 (唱)我盼爹爹心中急,

        等爹回来心欢喜,

        爹爹带回白面来,

        欢欢喜喜过个年,

        欢欢喜喜过个年!(继续做窝窝)

  杨白劳身上落了一层雪,背着豆腐担子,披着盖豆腐的布,踉踉跄跄地上。

  杨 (唱)十里风雪一片白,

       躲账七天回家来,

       指望着熬过这一关,

       挨冻受饿,我也能忍耐。

       (一面畏缩地看看四周,一面打门)

  (白)喜儿,开门!

  喜 (开门,惊喜)爹!你回来啦。

  杨 嗯。(以手急止喜儿不要大声)

  ②账房穆仁智上,手提红灯,上面有“积善堂黄”四字。

  穆 (唱)讨租讨租,

       要账要账,

       我有四件宝贝身边藏:

       一支香来一支枪,

       一个祏子一个筐,

       见了东家就烧香,

       见了佃户就放枪,

       能拐就拐,

       能诓就诓。

  (白)今儿晚上,我们少东家叫我到佃户杨白劳家里去给他办一件事,一件心事,一件不叫人知道的事。少东家给我定下一计,叫杨白劳到我们少东家家里谈谈。(到门边打门)老杨,开门!

  杨 谁啊?

  穆 我,穆仁智。

  众 啊?(一惊,王大婶和喜儿急把面盆等物藏起)

  穆 老杨,快开门啊!

  ③幕开,幕内一片欢笑划拳碰杯之声。

  黄世仁微,心满意足地着牙齿上。

  黄 (唱)花天酒地辞旧岁,

       张灯结彩过除夕。

       堂上堂下齐欢笑,

       酒不醉人人自

       我家自有谷满

       哪管他穷人饿肚肠。

(1)

举例说明选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杨白劳“一面畏缩地看着四周,一面打门”,表现了他_______

(3)

找出第③段舞台说明中与唱词中画线的“醉”字相对应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第③段中加粗的两个字注音。

剔(  )  仓(  )

(5)

下列词中形声字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

A.

躲账  挨冻

B.

讨租  放枪

C.

熬过  讲话

D.

汤碗  钱袋

(6)

根据文中的内容,分别说明下列人物的性格特征。

喜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白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穆仁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世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参看杨白劳出场的舞台说明和唱词,表现自然环境的一句是________,表现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揭示其悲剧命运的性格因素的词语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课外阅读

夕 阳

  一轮红日在薄薄的云层中渐渐地下沉了,她还在如水的薄云里拼命地挣扎着,不断地吐着长气,把周围的云块都染红了。云块像是受了枪伤,流出了许多鲜红鲜红的血,她的白衬衣几乎都快变成一件红衣裳了。

  夕阳还在留恋着这个世界,透过那红色的云块放射出她的最后一道光芒,向这万物大地投入了最后一瞥,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弄得朦朦胧胧的。河堤、树林、住房都蒙上了一层层黑黑的面纱,似阿拉伯少女般羞羞答答的,一副见了生人就腼腆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

  望着夕阳,我感叹又逝去了一天。日子就在这夕阳西下的光景中飞快地流逝着,似离弦的箭一样——永不回头。但我不忍亲睹夕阳红的美景,即使这已成为事实,两鬓花白,老态龙钟,即将与这人间永别。于是,我又憧憬着夕阳,从早晨到黄昏,她一直都在发光发热,哺育了大地上的万物生灵,时到暮年,仍然散发着她的余热,这种高尚的奉献精神怎不叫人无限留恋,怎不让人永久地讴歌赞美呢?更让人可叹的是,在她弥留之际,还不忘把天空的那一角编织得五彩斑斓,让晚饭后散步的人们赏心悦目,留给人们一道灿烂的风景线,展示出她给劳累一天后休息的人们一张最壮丽最精美的大自然的杰作。

  啊!这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夕阳啊!我将永远爱那天边的一片绯红。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腼腆(  )

憧憬(  )

斑斓(  )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赏心悦目: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指明本体和喻体。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的夕阳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有两句话,它们的主语各不相同,怎样改才使它们同属一个主语又不影响上下文的衔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即使这已成为事实”中的“这”指代什么?文中的“她”的含义都一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9)阿拉伯少女有什么特征?你了解阿拉伯世界吗,你知道有哪些阿拉伯国家呢?(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课外阅读

夕 阳

  一轮红日在薄薄的云层中渐渐地下沉了,她还在如水的薄云里拼命地挣扎着,不断地吐着长气,把周围的云块都染红了。云块像是受了枪伤,流出了许多鲜红鲜红的血,她的白衬衣几乎都快变成一件红衣裳了。

  夕阳还在留恋着这个世界,透过那红色的云块放射出她的最后一道光芒,向这万物大地投入了最后一瞥,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弄得朦朦胧胧的。河堤、树林、住房都蒙上了一层层黑黑的面纱,似阿拉伯少女般羞羞答答的,一副见了生人就腼腆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

  望着夕阳,我感叹又逝去了一天。日子就在这夕阳西下的光景中飞快地流逝着,似离弦的箭一样——永不回头。但我不忍亲睹夕阳红的美景,即使这已成为事实,两鬓花白,老态龙钟,即将与这人间永别。于是,我又憧憬着夕阳,从早晨到黄昏,她一直都在发光发热,哺育了大地上的万物生灵,时到暮年,仍然散发着她的余热,这种高尚的奉献精神怎不叫人无限留恋,怎不让人永久地讴歌赞美呢?更让人可叹的是,在她弥留之际,还不忘把天空的那一角编织得五彩斑斓,让晚饭后散步的人们赏心悦目,留给人们一道灿烂的风景线,展示出她给劳累一天后休息的人们一张最壮丽最精美的大自然的杰作。

  啊!这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夕阳啊!我将永远爱那天边的一片绯红。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腼腆(  )

憧憬(  )

斑斓(  )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赏心悦目: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指明本体和喻体。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的夕阳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有两句话,它们的主语各不相同,怎样改才使它们同属一个主语又不影响上下文的衔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即使这已成为事实”中的“这”指代什么?文中的“她”的含义都一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9)阿拉伯少女有什么特征?你了解阿拉伯世界吗,你知道有哪些阿拉伯国家呢?(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