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解释加粗的词语有误的是

A、世耕(属于)
B、未识书具(尝试)
C、并自其名(题写)
D、指物作诗立(完成)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人教社(新课标2001-2通过) 题型:048

  金溪民方仲永,世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仲永环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前时之闻。又七年,还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

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①隶(  )  ②异(  )  ③为(  )  ④扳(  )

⑤谒(  )  ⑥从(  )  ⑦称(  )  ⑧自(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于”的用法。

①环谒邑人(  )  ②舅家见之(  )  ③贤材人远矣(  )

④则其受人者不至也(  )

(3)

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

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译文:他的诗把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

B.

父利其然也。译文: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C.

余闻之也久。译文:我听说这件事也有很久了。

D.

泯然众人矣。译文:(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4)

翻译下列语句的大意。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文:________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文:________

(5)

“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试概括分析。

答: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你谈谈造成方仲永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早慧儿童,有的三岁能背百首唐诗,四岁能出色地演奏钢琴,甚至不到十岁就能洋洋洒洒写出几十万字的小说,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对这类孩子的教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湖南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甲]《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父焉(对此感到诧异)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不能前时之闻(相当)    然众人矣(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C、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D、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非复吴下蒙(名字前面加“阿”,有轻蔑的意味)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伤仲永》一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史书_____________,该史书是一部____________通史。本文情节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即: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鲁肃赞学、结友。
5、《孙权劝学》中的语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现已演变成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它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诗文赏读。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
  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尝宿卫,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稍稍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B、六岁便属文(写)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D、少贫(孤独)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泯众人矣   尘气莽莽              
B、是指物作诗立就   为其名
C、与革充卧具而   待君久不至,已   
D、脱所著襦    去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9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题型:048

阅读《马说》,完成下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时习之

B.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

D.

去之

(2)

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不以千里也       称:扬名,著称。

B.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C.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等同,相等。

D.

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子。

(3)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

翻译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诗文阅读(13分)
【甲】《木兰诗》 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乙】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1:对《木兰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思。
B.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可父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代父从军,心不甘情不愿,无可奈何。
C.“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D.“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兄何事之晚乎 (认清,看清楚)B.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
C.即诗四句( 写 )D.父焉( 诧异 )
小题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传一乡秀才观之
C.借旁近与之D.或以钱币乞之
小题4: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
小题5: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B.一食尽粟一石   或: 有时 
C.才美不外   见:通“ 现 ”     
D.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伯乐不常有   以衾拥覆,久乃和
B.虽有千里能   祇辱于奴隶人
C.策之不其道   不千里称也
D.骈死槽枥之间   每假借藏书之家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4.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B.鸣之而不解其意——听马的鸣叫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
5.填空: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马说》,完成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2.选出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以千里也  称: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食: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等:等同,相等。
D.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子。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翻译。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