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释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 A.a.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b.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B.a.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b.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接近中考,完成下列问题(2005年甘肃省中考试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故不以苟得也 苟得:________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是以: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翻译下列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的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语文语文版 语文版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09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跛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___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有两组文言语句,请你任选其一,解释加粗词的含义:(不能两组都选)
A组:沿溯阻绝 ( ) B组:虽乘奔御风 ( )
略无阙处 ( ) 每至晴初霜旦 ( )
2.你知道吗,在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很灵活,它在不同的语句中会有不同的用法。请你选出下列句中加线“之“字与例句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 )
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其虫旧曾有之
c.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D.至之市,而忘操之
3.请你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4.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只有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才能使笔下的景物鲜明生动,不落俗套。如本文作者在写了七百里三峡山势的险峻之后,先写了 ,继而写了 ,最后写了 ,展现了不同季节的三峡最突出的景物特征,本文也因此成为写景的名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