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______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_______过去的。 ②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_____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_____万里。 A.走 走 流 汇 B.走 冲 流 泻 C.流 冲 走 汇 D.走 冲 流 泄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这样的中国人
①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②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③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④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⑤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⑥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⑦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⑧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⑩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
⒃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
【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②林
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
2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⑧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是 B.而且 C.所以 D.那么
22.从叙述顺序来看,第⑤、⑥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1) ;
(2) 。
23.第⒆段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4.第⑦、⒃段中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分别包含他们怎样的心理或情感?(5分)
(1) ;
(2) 。
25.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26.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第⒂段“他们说”的内容。(80字左右)(8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但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3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
⒃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②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
【小题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⑻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是 | B.而且 | C.所以 | D.那么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
这样的中国人
⑴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⑵但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⑶ 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⑷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⑸ 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⑹ 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3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⑺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⑻ 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也超出了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⑼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有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⑽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⑾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容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⑿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⒀我不知道。
⒁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咯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⒂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
⒃林徽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⒄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⒅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
⒆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选文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②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
1.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⑻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但是 B.而且 C.所以 D.那么
2.从叙述顺序来看,第⑸、⑹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 ;(2) (4分)
3. 第⒆段中的两个加线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4. 第⑺、⒃段中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 描写,分别包含他们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1) ;(2) (5分)
5. 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6. 结合上下文,合理想像,补写第⒂段“他们说”的内容。(80字左右)(8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但是 | B.而且 | C.所以 | D.那么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的确,语言本来就存在优劣。 |
B.那么,语言的优劣如何界定呢? |
C.不过,语言的优劣需要严格判断。 |
D.那么,语言到底有没有优劣呢? |
A.第④节通过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我国满语即将消失的事实,引人深思。 |
B.第⑤节哈里森的一番话让我们认识到不应该忽视语言的价值和伟大。 |
C.根据第⑧节可知,很多语言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因此存在意义不大。 |
D.文章结尾告诉我们:语言死亡所带来的历史、文化等的损失并不可怕。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济南“齐烟九点”的独特魅力。 |
B.文章首段引用李贺的诗句,生动描摹齐烟九点的美景,引出说明对象,语言富于文化韵味,生动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C.第②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不但……而且……”。 |
D.文中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加点词语“任何”突出强调了齐烟九点植被的多样所形成的独具魅力的景观。 |
A.曲水亭街 | B.起凤街 | C.轱辘把子街 | D.竹竿巷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九年级语文上册 综合测试 题型:048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全国中考热点 语文 初三 题型:04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杨雄《法言·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来,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读完全文,你以为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中心论点概括恰当的一项
[ ]
A.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读书求知。
B.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C.读书要有选择,必须读好书。
D.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2)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关系。
(3)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的道理。
(4)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
(5)选出引号内加粗的词语在感情色彩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
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6)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