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个。

A、面面相觑
B、卑溅
C、妒忌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一课一练(开明版)初二(三册) 题型:013

选出下列语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

A.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续,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B.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资态都不相同。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事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拥容典雅的感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选出下列语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

A.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续,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B.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表情和资态都不相同。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事最引人注意,它把整个大厅美化了,给人一种拥容典雅的感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1)

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2)

文章第4~6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        )-------------(        )

(3)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点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点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4)

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  ]

(5)

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类文阅读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今天我看美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你过来瞄了几眼,说:“奇怪,这个达文波特为什么没表情?她赢球没露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失分好像也不在乎。”当时我笑笑,对你说:“就因为她没有得失心,所以能成为世界顶尖高手哇!”

  其实,很多顶尖高手在赛场上都这样。我记得2000年全美高尔夫职业赛时,“老虎”伍兹到最后一天早上,还落后七杆,下午居然反以两杆赢得冠军。他对记者说:“我完全没有感受到什么戏剧性,因为当时只专心比赛,我关心的就是怎么打好下一杆。”

  比赛到最后往往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出原有的水准,谁就能获胜。因为比赛时状态容易失常,选手能保持原来的水平就已经不错了。你看世界溜冰大赛,选手练习的时候,是不是个个神勇?连名不见经传的都能连着三转跳。但是到了正式比赛,面对满场观众和电视转播,却又一个接一个摔跤。

  除了在赛场上要有一颗平常心,赛前保持体力也是重要的。想想,如果一张弓总被拉满,即使不用时,也用东西撑开,它能有力量吗?当然没有!它平常必须放松,到张弓射箭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最佳的弹性。

  所以好的选手,无论他是运动员,还是作文、演讲比赛的参与者,在他比赛之前,甚至前一阵,都会特意让身体休息。只有在真正比赛时,才使出全力。有些人甚至在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我以前有个学画的女学生就是如此,她上课时羞羞怯怯,好像连有问题都不敢开口,但她居然是华人圈有名的演艺天才。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台上又唱又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后来常想,那些明星之所以在台上能魅力四射。都是因为私下尽量收束自己,保留发光发热的能量。他们的“一飞冲天”,来自“三年不飞”;他们的“一鸣惊人”,来自“三年不鸣”。

  你记不记得去年年初我们在北京时,有人在席间谈到太空人杨利伟,说上太空的前一晚,有人偷偷到他房门外听,里面传出呼呼大睡的声音。第二天,太空船穿出大气层,那最危险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居然也不过七十几下。养精蓄锐,临危不乱,他才能成功啊!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验、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道理。

(1)信中作者希望女儿记住的“这番道理”是什么?

(2)下列名言中,与文中“女学生”一例所要表达的意思相一致的一项是

[  ]

A.才能是长期努力的报酬。(福楼拜)

B.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

C.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

D.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3)第二段中的“戏剧性”在文中指什么?第四自然段中的“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什么?

“戏剧性”指: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一张弓总被拉满”比喻: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4)向年轻人讲道理的文章不少,本文却耐读易接受,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湖北省咸宁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题。(14分)

瞄 准

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⑶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⑷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⑸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

觉。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⑹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⑺他端起猎枪,瞄准。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一只鸟,又一只鸟。准星所及,无不打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⑻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

    ⑼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

    ⑽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了。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⑾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另外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它吃力地飞向它们。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

    ⑿“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⒀东方白颧一个趔趄。

    ⒁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正是那只金属鸟夹。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⒂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⒃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8、文章在第⑵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2分)

9、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呢?(2分)

10、第⑹段“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一句中的“缓缓”一词有何作用?(2分)

    1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④段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鸭、大雁和黄鹂鸟,虽然语言极为精彩,却与本文主旨无关。

    B、第⑤段中划线的“一二三,四”中“三与四”间使用逗号,暗示第四只东方白鹳情况的不同,与下文呼应,因此,这个逗号并不多余。

    C、第⒁段划线句改为“却是那只金属鸟夹”更为合理。

    D、文章反复描写主人公“瞄准”,是为了说明沉着、冷静的“瞄准”是他枪法“百发百中”的原因。

1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

13、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 题型:048

阅读课文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A: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B:

1.先在选文中用横线标出正面描写香菱学诗的有关语句,再在文章右边相应的空白处写点“旁批”,可从描写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

2.黛玉对香菱所写的前两首诗,给的“评语”分别是“措词不雅”和“过于穿凿”,请结合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它们的“措词不雅”和“过于穿凿”分别表现在哪里?把你的看法分别写在上文右边A、B空白处。

3.香菱所写的前两首诗“措词不雅”和“过于穿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

4.香菱从向黛玉请教,到三易其诗,最终梦中得诗。这一过程,反映了治学要经历的三个阶段,验证了古人所说的治学的三个境界。请用直线把这三个“境界”与所属的“阶段”连接起来。

5.宝钗说香菱“本来呆头呆脑的”“这个人定要疯了”,黛玉却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两人的看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香菱学诗》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48回,小说中这一回的标题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请你结合阅读课文的感受,说说课文用这个标题好,还是用“香菱学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 八年级语文(第2版)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二) 题型:048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②“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做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③“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光。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④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⑤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三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七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⑥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

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得超过30个字)(1分)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1分)

(3)

“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第一个“运动”的词性是________,第二个“运动”的词性是________。(1分)

(4)

“‘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用文中的话回答为什么说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不得超过30个字)(1分)

(5)

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应是(1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列数字

E.举例子

F.打比方

(6)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1分)

A.

分类别

B.

七千万年前

C.

作比较

D.

列数字

E.

举例子

F.

打比方

(7)

第⑤段方框处应填的词语是(  ),并简要谈谈所选的理由。(1.5分)

A.初四

B.初五

C.初九

D.十五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与最后一段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中的“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是(1分)

[  ]

A.

再过几千万以至上亿年

B.

七千万年前

C.

四亿年前

D.

今天

(9)

第⑤段说明了三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三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什么?(1.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 八年级语文(第2版)下册、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一) 题型:048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

  ②“明月几时有”呢?几乎人人会答:每月十五(农历)月儿圆。可是,这个答案既对,又不对。今天,站在地球上观察,做出这样的回答是正确的。可如果从天文学的角度作客观考察,或上溯亿万年,或下推亿万年,这个答案却是错误的。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明月几时有”说起。

  ③“月有阴晴圆缺”,道理何在?这是由于月亮是绕着地球旋转的,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光。当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的时候,对着地球的一面照不到太阳,因而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沿着轨道继续转动,我们就可以渐次看到娥眉月、半弦月、弯弓月了。当它正好转到和太阳相对一面的时候,一轮白玉盘似的皎月,就会高悬夜空。可见,“明月几时有”取决于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

  ④今天,月亮绕地球一周需用29.52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它,也就经过一圆一缺这样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明月十五有”是对的。然而,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不是从来就是如此呢?

  ⑤科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四亿年前,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是现今三倍,这就是说,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9天,也就是说,那时候一个月不是30天、29天、而是9天,“明月”不是“十五有”,而是“有”。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七千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是逐渐变长的。可以预料,再过几千万年以至上亿年,每个月将会变成40天、50天,明月也会变成“二十有”或“二十五有”了。

  ⑥这似乎是奇谈怪论,其实这并不奇怪,这就是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道理。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所以说,“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将来还是这样。任何想把这个答案固定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

请用快速阅读法浏览这篇说明文,然后用一句话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得超过30个字)(1分)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这句意味隽永的佳句,曾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啊!”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1分)

(3)

“运动速度本身也在‘运动’”着。第一个“运动”的词性是________,第二个“运动”的词性是________。(1分)

(4)

“‘明月几时有’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用文中的话回答为什么说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不得超过30个字)(1分)

(5)

从全文来看,本文的写作顺序应是(1分)

[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下定义

E.

举例子

F.

打比方

(6)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1分)

A.

分类别

B.

列数字

C.

作比较

D.

下定义

E.

举例子

F.

打比方

(7)

第⑤段方框处应填的词语是,并简要谈谈所选的理由。(1.5分)

A.初四

B.初五

C.初九

D.十五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与最后一段中“这个答案历来不是固定的”中的“历来”一词对应的表时间的词语是(1分)

[  ]

A.

再过几千万以至上亿年

B.

七千万年前

C.

四亿年前

D.

今天

(9)

第⑤段说明了三个不同时期月亮绕着地球旋转的情况,这三个时期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什么?(1.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找出选文第②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改________  ________改________  ________改________

(2)

把选文第③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出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

B.

C.

D.

(4)

把句子“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5)

概括选文第①段诸葛亮提出的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请摘录选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文中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请分析他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_一事。

(10)

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宣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予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芦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弛。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找出选文第②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2)

把选文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写的句子写在下面。

(3)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  以咨之    此 贞良死节之臣    

B 是亦不可以 乎    今南方

C  来二十有一年矣    问君何能      

D 亲贤臣, 小人  幽泉怪石,无 不到

[  ]

(4)

把句子“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成现代汉语。

(5)

概括选文第①段作者提出的建议。

(6)

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