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根据意思选词语。
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A、自然而然
B、顺其自然
C、油然而生
D、突如其来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学习与评价  九年级上册 题型:056

关于写作

一、本次写作是学会根据交际的对象和目的,运用书信体恰当得体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内容上要求比较宽泛,表现形式上也没有过多限制,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二、写作时应抓住确有感悟的一两点,尽可能做到深入具体。要注意书信的格式、称呼语气,用词造句要得体,应表现对大师人格精神的崇敬之情。

三、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或长辈听,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作修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我很重要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族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在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放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住,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没有人能代替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又分别从哪些方面展开了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为什么会这样?人们为什么不敢说“我很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展开想像,为上文的横线处补写一段话。(直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充满了哲理,具有诗一般的思辨色彩和干净利落的语言表现力,其中有许多贴切、生动、形象的比喻,很值得品味。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句,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示例: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

  批注:将“密友”比作“古陶”,两者的相同点是稀少与珍贵。这一比喻形象地阐述了朋友间的友情,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而友情崩溃,如同珍品破碎,难以弥合与寻找。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请联系本文简要回答应该怎样生活才能无愧于“心灵对生命的许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只有伟人才是重要的,但偏偏约翰、保罗说:“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而作者又认为“我很重要”。你是怎样认为的?联系自身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大附中题库 八年级语文(第2版)下册、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二) 题型:048

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

  ①计算机领域新近兴起的多媒体技术,使不少人对此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产生了种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她并不神秘。在一些城市街头开展的一种电脑彩照业务,就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应用。

  ②多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我们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即文字、数字,至多加上图形,给人的是呆板和枯燥的感觉。它不能处理音频、视频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两类信息数字化以后,所占空间太大,现有硬件难以支撑。如:一张普通3寸高密软盘可存两册《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文字,若用来存图像,仅普通计算机屏幕那么大的一张就“涨库”了。多媒体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电脑成为能同时处理三种媒体的集成信息系统。

  ③电视能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A]通过电视,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处理这些信息。[B]电脑则不同,人们可通过编程让它完成指定的工作,即实现人机对话,称为交互性。[C]多媒体兼二者之长,集成和交互是其精髓。[D]

  ④电脑技术与电视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在与通信技术结合后,一旦普及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联网,那么,传统电脑将一改刻板的“盲聋哑”形象,变成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那时,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是——

  ⑤可视电话使您和您的朋友虽天各一方,却交谈甚欢,如________,近在眼前。

  ⑥学生可以不必到学校上课,可通过电视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同样有________之感。

  ⑦每台与各种资料信息库、图书馆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是一个庞大的、易于检索的声像图书馆,可以使您________,胸怀天下。

  ⑧电视会诊有如神医下凡;电视购物、电视会议等为您节省时间,也缓解了交通。……

  ⑨这么高精尖的产品,没有相当的专门知识能享用吗?请别担心,这位“天使”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机界面更为友好。她丢掉了令人隔膜的键盘以及繁复的《用户指南》,人们通过口述、手摸屏幕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方便地告诉计算机您想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不懂计算机的人,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操作电脑,每个人都可到高科技世界潇洒走一回。

  ⑩当您享用了多媒体带给您的那种种便利,您将由衷地感谢这位“天使”

(1)

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1分)

(2)

第②段中表达“要存储的信息超出了软盘的容量”的意思时,所用的词语是________(0.5分)

(3)

第②段中加粗词语“这些”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0.5分)

(4)

下面一句话是从第③段中抽出的,若要将它还原,应放在A、B、C、D四处中的哪一处?将答案写在括号内(1分)

例如,电视剧再动人,你只能在一边观看;可在多媒体上,你可以让剧情停留在某一点上,也可以让它重演,高兴的话,还可以改变剧情,叫演员依你的意思演出。

(5)

第③段中“多媒体兼二者之长”,其中“兼”的意思是________,“二者”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长”的意思是________(1.5分)

(6)

多媒体的特征是________(用两个词语概括,不超过7个字)(0.5分)

(7)

第④段称多媒体是“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这里的“善解人意”是指多媒体________,“美丽动人”是指多媒体________(1分)

(8)

根据文意,为第⑤⑥⑦段的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0.5分)

A.博览群书

B.共聚一堂

C.身临其境

(9)

第⑤至⑧段的介绍告诉我们,多媒体技术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10)

从全文内容看,说多媒体“并不神秘”,体现在三个方面。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答(1.5分)

(11)

第②段加粗词语“同时”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二语文 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二)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改变我们生活的“天使”

  ①计算机领域新近兴起的多媒体技术,使不少人对此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产生了种种神秘的感觉。其实,她并不神秘。在一些城市街头开展的一种电脑彩照业务,就是多媒体技术的一项应用。

  ②多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单媒体而言的。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角度,我们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原始信息归结为三种最基本的媒体:声、图、文。传统的计算机只能够处理单媒体——“文”,即文字、数字,至多加上图形,给人的是呆板和枯燥的感觉。它不能处理音频、视频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两类信息数字化以后,所占空间太大,现有硬件难以支撑。如:一张普通3寸高密软盘可存两册《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文字,若用来存图像,仅普通计算机屏幕那么大的一张就“涨库”了。多媒体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电脑成为能同时处理三种媒体的集成信息系统。

  ③电视能传播声、图、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体系统。[A]通过电视,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处理这些信息。[B]电脑则不同,人们可通过编程让它完成指定的工作,即实现人机对话,称为交互性。[C]多媒体兼二者之长,集成和交互是其精髓。[D]

  ④电脑技术与电视技术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术在与通信技术结合后,一旦普及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联网,那么,传统电脑将一改刻板的“盲聋哑”形象,变成一位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那时,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是——

  ⑤可视电话使您和您的朋友虽天各一方,却交谈甚欢,如________,近在眼前。

  ⑥学生可以不必到学校上课,可通过电视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同样有________之感。

  ⑦每台与各种资料信息库、图书馆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就是一个庞大的、易于检索的声像图书馆,可以使您________,胸怀天下。

  ⑧电视会诊有如神医下凡;电视购物、电视会议等为您节省时间,也缓解了交通。……

  ⑨这么高精尖的产品,没有相当的专门知识能享用吗?请别担心,这位“天使”的特征之一就是:人机界面更为友好。她丢掉了令人隔膜的键盘以及繁复的《用户指南》,人们通过口述、手摸屏幕等方式进行操作,可以方便地告诉计算机您想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不懂计算机的人,□不识字的人,也可以操作电脑,每个人都可到高科技世界潇洒走一回。

  ⑩当您享用了多媒体带给您的那种种便利,您将由衷地感谢这位“天使”

1.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第②段中表达“要存储的信息超出了软盘的容量”的意思时,所用的词语是________

3.第②段中加粗词语“这些”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

4.下面一句话是从第③段中抽出的,若要将它还原,应放在A、B、C、D四处中的哪一处?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例如,电视剧再动人,你只能在一边观看;可在多媒体上,你可以让剧情停留在某一点上,也可以让它重演,高兴的话,还可以改变剧情,叫演员依你的意思演出。

[  ]

5.第③段中“多媒体兼二者之长”,其中“兼”的意思是________,“二者”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长”的意思是________

6.多媒体的特征是________(用两个词语概括,不超过7个字)

7.第④段称多媒体是“既善解人意又美丽动人的‘天使’”。这里的“善解人意”是指多媒体________,“美丽动人”是指多媒体________

8.根据文意,为第⑤⑥⑦段的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  ]

A.博览群书

B.共聚一堂

C.身临其境

9.第⑤至⑧段的介绍告诉我们,多媒体技术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10.从全文内容看,说多媒体“并不神秘”,体现在三个方面。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答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11.第②段加粗的词语“同时”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中学学习一本通 语文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理解。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试分析第①段中前后两个冒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然”表示肯定推论,有“理该如此”的意思,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这个词语上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色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也无怪他们疑惑”的根据是什么?结合全文找出几条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酒醉似的喝采”表明了他们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作者一生中的哪次重要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选文给人印象最深的情感表露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给选文加上一个题目,以概括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⑴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 隔膜 起来。

⑵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pián zhī,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叫胼胝体)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伟大的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⑶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⑷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 如此 ,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⑸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

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第⑴段中“隔膜”的含义是_______

②第⑷段中“如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

(2)

文中与第⑸段划线句子含义相同的语句是 (填写原句)

(3)

根据文意分析“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的原因。

(4)

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列举物理学家牛顿和画家梵高的事例,主要说明科学与艺术的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必定会带来困窘,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B.最后一段中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和艺术能够重新走向融合的原因。

C.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早期结合在一起,后来分道扬镳,各行其道,到现在又走到了一起的过程,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本文用词精录,准确生动,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第⑵段画线句中“潜入”和“钻入”两个动词不能互相调换;第⑷段画线句中“藩篱”一词是“思想障碍”的形象说法。

E.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了科学和艺术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和艺术应该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北京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听 泉
韩静霆
       ⑴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身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①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⑵“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⑶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②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有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③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⑷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1.文章的第⑴段加线句子①“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请解释句中 “真正的‘盲人’”指什么样的人?
                                                                                                                                                             
2. 根据文章第⑵段的内容,概括杨荫浏和阿炳的故事。(不得超过50字)
                                                                                                                                                              
3.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无误的是哪两项?
[     ]
A. 第⑴段中对演奏《二泉映月》的感受的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目的是烘托下文阿炳的不幸遭遇。
B.第⑴段中句子阿炳“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意思是他创作的《二泉映月》教会了我们如何使用全部感官读懂音乐,如何用心聆听大自然。 
C.第⑵段中句子说“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原因是杨荫浏和阿炳不仅知琴,知艺,而且知心。
D.第⑶段画线的部分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映月山泉自由的天性,活泼的举止和灵动的神采。 
E.文章⑷段中写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倾倒,“《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的原因是这样听到的音色更美。
4.文章中,多处出现了“泉水”一词,请解释它在句中的意义。(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
   ⑴第⑵段中句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泉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⑶段“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 ‘泉水’了。”“泉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⑷段“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泉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为文章第⑶段中的句子③选择四字短语填入最恰当的一项。
      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________。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___________。 
[     ]
A.鱼嬉水草     曲水流觞 
B.上下移动     曲水流觞
C.鱼嬉水草    上下移动
D.曲水流觞    鱼嬉水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粗词的意思。

①食:
②等:
③策:

(2)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本文强调伯乐对于马命运决定作用的一句是:

(4)第①段中____________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第③段画横线部分刻画了“食马者”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5)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6)全文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粗词的意思。

①食:
②等:
③策:

2)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本文强调伯乐对于马命运决定作用的一句是:

4)第①段中____________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第③段画横线部分刻画了“食马者”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5)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6)全文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题

  ①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②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pi2n zh9,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叫胼胝体)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伟大的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③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⑤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2004年镇江市中考题)

(1)分析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 第①段中“隔膜”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第④段中“如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第⑤段画线句子含义相同的语句是(填写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分析“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A.列举物理学家牛顿和画家梵高的事例,主要说明科学与艺术的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必定会带来困窘,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B.最后一段中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和艺术能够重新走向融合的原因。

C.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早期结合在一起,后来分道扬镳,各行其道,到现在又走到了一起的过程,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本文用词精当,准确生动,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第②段画线句中“潜入”和“钻入”两个动词不能互相调换;第④段画线句中“藩篱”一词是“思想障碍”的形象说法。

E.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了科学和艺术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和艺术应该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的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